厚厚三晋土·晋南之旅·广胜寺·灵泉飞塔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原名俱卢舍寺,唐朝扩建时改名为广胜寺。元大德七年(1303)平阳大地震,寺院全部震毁,后又重建,今日所见寺内建筑便是元代遗构。
广胜寺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高距霍山腰际,内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七彩琉璃塔——飞虹塔,还藏有闻名中外的《赵城金藏》;下寺在霍山脚下,霍泉北侧,依山傍水,地势层叠,殿宇接连,错落有致;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与下寺仅一墙之隔。庙内有著名的元代戏剧壁画,画高4.11米,宽3.11米,人物十一个;演员行当俱全,服装、道具、乐器、舞台都画得十分精细,反映了元代戏剧演出的情况,是研究戏剧史的珍贵资料。历史上不少名人曾在广胜寺留下诗文墨迹。如唐太宗李世民作有《广胜寺赞》:“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龙蟠梵质层峰峭,凤展翎仪已卷收。”诗中赞叹广胜下寺犹如天龙蟠踞在峻峭的层峦之下,又像凤凰展翅翱翔,飞落于地。伴随着历史的沧桑,广胜寺的山泉飞塔、经阁宝殿等还被赋予了历史的灵光,衍生出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飞虹塔与赵城金藏
来到广胜上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耸入云天的玲珑宝塔。宝塔八角十三层,高47.3米,塔身青砖砌成,外表以黄、绿、蓝三色琉璃装饰,各层皆有塔檐,其色泽之艳居国内琉璃塔之首。每逢碧空万里之时,阳光直射塔身,各色交相辉映,如雨后彩虹,似飞天起舞,故名飞虹塔。
飞虹塔是我国现存琉璃塔的代表作。相传建于东汉,后来屡经修葺再建,现存飞虹塔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飞虹塔建造奇巧,塔身最大特点是外华内奇。外华即塔身、飞檐装饰有佛像、菩萨、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图案,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加之琉璃瓦饰,整个宝塔艳丽多姿、五彩斑斓。内奇主要指塔内中空,有梯道可登,但梯道要翻转身体才能登上,此种设计奇特巧妙,为其它古塔所没有。关于古塔的建造,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建塔时,霍山上只有几条羊肠小道,运送砖瓦灰料十分缓慢,当地有位白发仙人使用法力,让家家户户的骡马驴牛、鸡犬猪羊都上山运料。于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广胜寺有个白发仙,能训六畜上霍山,猪背瓦,羊驮砖,牛马在槽也出汗。”材料备齐后,随着塔身的不断增高,建塔工匠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塔越高,砖瓦料越难往塔上送。工匠们正着急,工地上来了个自称鲁班弟子的老头,口称“我已年迈,半截入土”,随即离去。工匠们由此受到启示,往塔四周培土,方便了送料,等塔顶造成,刨去四周积土,便出现了一座巍巍宝塔。
飞虹塔除外华内奇享誉世界外,还曾有过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就在这座飞虹塔上曾珍藏过一部比琉璃塔本身更罕见、更珍贵的文物——《赵城金藏》。《赵城金藏》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一部刻于八百年前的木版大藏经,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集东汉至北宋各代著名高僧和来华传教讲学者著译之大成,其中著名高僧安世高、鸠摩罗什、玄奘、义净都参加过翻译、编纂。金代皇统九年(1149)刻印的这部《大藏经》共六百八十二帙,约七千卷。刊刻组织者是一平民女子,名叫崔法珍。传说法珍原是一哑女,广胜寺住持霍山治好了她的聋哑病,为感谢恩人,她立志帮助霍山实现刻印七千余卷佛经的宏愿,並毅然断去一只臂膀为誓。她花了三十余年时间四方化缘,终获巨资,请来名师高手篆刻二十五年,终使这部巨典得以问世。刻完之后,她正式出家当了尼姑,法号法珍,并得到皇帝嘉奖。《大藏经》刻印问世后,由解州天宁寺运到赵城广胜寺珍藏,先在广胜寺的弥勒殿内,后移于飞虹塔中珍藏,达七百年之久。因刻于金代,藏于赵城,故名《赵城金藏》。
1933年这部《大藏经》被一个名叫范成的和尚发现,公布于世。从此,在飞虹塔下围绕着这部国宝,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与反争夺的斗争。其间日军曾企图劫夺《赵城金藏》,后来在寺院主持力空和尚和八路军以及当地群众的斗争下,这一阴谋落空。这部藏经后被送至北京图书馆保存。《赵城金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结晶,它不仅为佛学、历史学、版本学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而且为印刷术和书法提供了珍贵样板。
霍泉冰花浪里开
古往今来吟咏广胜寺的诗文离不开一塔一泉,塔即是飞虹塔,泉便是霍泉。明人林中猷《广胜寺》即是一例:“寺古前朝建,山灵历代传。插天千尺塔,涌地万寻泉。”霍泉距广胜寺下寺不远,泉水碧绿清澈,水势极旺,总流量每秒4.53立方米。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不测其深。”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曾作“霍泉”一诗赞美霍泉美景:“碧水映丹霍,溅溅度浅沙。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更有人将古人赞美济南泉水的佳句移赠霍泉:“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千年玉树波心立,万叠冰花浪里开。”
霍泉由于水流量大,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当地人民就利用霍泉之水灌溉田地了。说起霍泉之水造福千年的历史,当地人民会讲起老和尚的一盆水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霍山是座旱山,草木不长,当时山上有座芦舍寺,即广胜寺的前身。一年寺里的老和尚发现一片割不尽的草地,便知地下定有宝贝,就深挖下去,最后挖出个盆。这盆是宝盆,能让脏水变清水,黑面变白面。一次老和尚无意中将一枚铜钱掉在盆里,转眼间盆里生出无数铜钱,取之不尽。于是老和尚想用这宝物为光秃秃的霍山变出水来。他把盆往地下一扔,口念咒语,一会儿盆就在地下变成个无底窟窿,盆中的水变成清澈的泉水,从此霍山有了霍泉。泉水让霍山披上了绿装,成为一方名景。据说后来山神来寻找宝盆,水神勇敢地保住了泉水。当地人民为感谢水神,便在霍泉旁建起了水神庙,每年三月十八日都杀猪宰羊,到水神庙隆重庆贺。广胜寺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也便由此而来。
霍泉源流百米余处,还有一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这就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际流量相近。据说历史上南北两渠灌溉区的百姓,常因天旱无雨来争水,封建官吏借此勒索群众。在搜刮大量财物后,于水亭之侧设大油锅一口,把十枚铜钱置于滚沸的油锅中,命两渠争水者入锅捞取。北渠百姓舍命捞得七枚,从此便以十分之七的水归北渠,十分之三归南渠。现在,美丽的霍泉不仅归洪、赵二县所共有,为洪赵人民浇地、发电,而且还以她迷人的姿色,为古刹广胜寺增彩。
上一篇:灼灼闽粤花·台湾之旅·澎湖岛·澎湖渔火明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上海之旅·豫园·点春有豫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