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贵阳之旅·黔灵山·聚贵州灵秀之山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的省会,简称筑。汉属牂柯郡,唐设矩州,宋改贵州,元称顺元城,明改贵阳府。贵阳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仅次于昆明的“第二春城”之称。贵阳名胜首推市北黔灵山,湖光山色,风景幽美,有清初创建的弘福寺、圣泉、古佛洞、虎字崖等景点。市南花溪,是天然的山溪公园,有麟山、龟山、牡丹园、百步桥等。市内南明河上挺立明代创建的三檐攒尖顶名楼——甲秀楼,南郊有奇特的石灰岩洞穴——地下公园。贵阳地区还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苗族“四月八”等民族传统节日很有名。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角,意为“聚贵州灵秀之山”。现辟为黔灵公园,由象王岭、檀山、白象山、大罗岭等组成。山上峰回路转,乱云穿石,有清涧、溶洞、幽谷、怪石等,树木葱笼,鸟语花香。清代,贵州诗人郑珍曾有《游黔灵山憩云栖亭》诗叙述其进山游览的所见所感:“……每上觉径穷,去途生转时。偶然入深处,却顾忘前巇。……久坐绝声响,林影澹无际。松风回夕阳,苍然两峰翠。”黔灵山的清幽、深邃、静谧,尽现诗中。
袈裟罩来弘福寺
进大门沿蜿蜒而上的石级小道“九曲径”上山,“一泉亭”之上,就是宏伟壮观的弘福寺。弘福寺坐落在杖钵峰、宝塔峰、象王岭相交的平地上,三面环山,绿荫如盖。寺坐西朝东,整个布局犹如一个巨大的“甲”字。“甲”字的下垂是山门——一座三叠式的石碑坊,上面镌刻着“黔南第一山”五个鎏金大字,里面殿堂、庑、廊齐备。殿堂有前殿、中殿、正殿及毗卢殿四重,巍峨壮观。正殿中有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像,并配一副风趣的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寺内壁上镶嵌诗碑,其中一首描述了黔灵山弘福寺的景色:“翠嶂清溪跨白牛,乐眼水草已忘忧。横吹铁笛无腔调,水月松风一韵收。”诗意清新,字体飘逸。弘福寺后,有置放赤松等和尚遗骨的塔群。
弘福寺原名宏福寺,传说为赤松和尚所建。清阎兴邦《黔灵山碑记》引寺人语谓:“此盖大罗木寨民罗氏世业,康熙十一年(1672),(赤松和尚)杖锡到此,爱其上有平原地,可以结庵,因乞之罗氏,至十二年(1673),而大殿两廊告成。又五年,而经楼五间、余殿若干,亦次第毕工。”传说赤松为了验证这块福地,曾把松树倒栽在山上,结果古松依然成活,于是他就在栽树处创建了弘福寺。
据说赤松和尚为了兴建弘福寺,用一顶袈裟罩来了黔灵山。明代,贵州都使司的女儿忽得重病,都司大人悬赏二千两黄金求医。到了第十一天,来了个自称赤松子的鹤发童颜和尚揭下榜文,给小姐开了三副药,小姐依次吃下,才逐渐好了。赤松和尚要赏金,都司大人吝啬又狠毒,他翻脸不认账,反叫心腹连打赤松和尚二千大板。打完后爪牙们都累得抬不起手,赤松和尚却没事似的大笑着飘然而去。临走留下话:“我到黔灵山去,你不请我,我就不来了。”不久,小姐的病复发,都司大人无法,派人到黔灵山去抓赤松和尚。他们趁赤松和尚瞌睡时把他偷偷绑起来,却搬不动,拉不走。赤松和尚醒来一伸懒腰,碗口粗的绳子“咔嚓”全断了。众人忙拔刀抽剑相威胁,赤松哈哈大笑,他转身朝石壁连吹几口气,石壁竟像螺号那样“呜呜”长鸣起来。壁螺一响,黔灵山所有的大树都变成将士。众兵将被吓软了,连滚带爬回去报告。都使司为救女儿,只得让人抬出二千两黄金拜见赤松和尚。赤松和尚一扬手,将其散给穷人。赤松子又对都使司说:“你在大堂上打了我两千下,得用‘一袈裟之地’来补偿。”都使司想,一件袈裟能盖多大地盘,就答应了。谁知赤松把袈裟往空中一抛,袈裟变得像一片云影罩住了整个黔灵山,从此黔灵山就归赤松和尚。他治好小姐的病,在山上建起弘福寺。人们把他吹过的石壁叫“吹螺壁”,据说吹响了能使人长寿。寺院建成后,给清幽的黔灵山更添一种韵味。清代周起渭《春日游黔灵山示赤松和尚》诗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轻烟作阵扶杨柳,细雨如丝浴海棠。忽听鸟吟天籁发,更闻禅语竹风凉。……”
时盈时缩圣泉水
黔灵山檀山脚下,还有著名的麒麟洞,因洞口左侧有一块状若麒麟的石头而得名。洞内钟乳悬垂,千姿百态。洞旁有一小院,旧为尼姑庵,1941年到1942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曾先后囚禁于此。洞口一带,峭壁险峻,花木丛生,有繁茂的紫薇和三百年树龄的石榴树,与邻近的檀山涧、深潭相映成趣。明代诗人越英题诗赞曰:“风日晴和漾碧川,水光山色两相连。人间寻胜惟斯地,洞里乾坤别有天。”
黔灵山后山,有一神奇泉水,称“圣泉”或“百盈泉”、“漏汋泉。”水从石罅迸出,约九分钟涨缩一次,汇入池中。明时,“镇远侯顾成甃石为池,覆以亭,池中置一石鼓,以验水消息”(明弘治年间《贵州图经新志》),徐霞客《黔游日记》、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均提到此泉。陈鼎《黔游记》说此泉“广不盈尺,一昼夜百盈百缩,……味甘而冽,久服可愈疯、黑发、驻颜、却老”。明代文学家杨升庵《圣泉篇》描述此泉“盈涸在顷刻,消息同坤乾”。称赞它“冰雪姑射(古代神话中神人所居之山,其神人“肌肤若冰雪”)质,风露绰约仙”,“窦云腾潏潏,‘泓月涵涓涓”。清代诗人郑珍来此,作《饮圣泉上》,写出了它的神奇景色:“我从石山来,襟带含松风。独酌此泉上,兴酣呼白龙。往来五色虾,荡漾青黛中。神鱼掉尾出,闪映斜阳红。欲濯双玉趺,乃恐摇鲛宫。许赞不许究,貌然天地空。”
传说此泉甚怪:贵人至,泉水盈;小人至,泉水缩。明末,降清的张献忠义子孙可望来此,泉水不盈。孙可望大怒,下令炮轰。今炮痕犹存,旧址已被塘水淹没。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豫北之旅·安阳·考古名城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自古帝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