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永州·零陵八景
零陵地区名胜众多,著名的零陵八景不仅以景色诱人,更以其丰富多采的诗文及名人的传说而独具魅力。
朝阳旭日
永州城外,潇水西岸,有一临江向阳的巉岩,名朝阳岩。这里岩石峭险,岩洞深幽,怪异多姿。每当旭日东升,红霞映亭阁,雾霭罩苍林,景色变幻异常,故以“朝阳旭日”而闻名。据说,唐朝诗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常常往返于潇湘二水之间。一日,系舟于西岩下,登临遐观,见早晨霞光初射,岩壁如金,潇水烟光雾霭,一派晴岚景象,遂改名为“朝阳岩”,并刻朝阳岩铭于岩下,以示来世。铭文曰:“於戏朝阳,怪异难状。苍苍半山,如在水上。朝阳水石,可谓幽奇。岩下洞古,洞中泉垂,使高岩、绝崖、深涧、寒泉,纵僻在幽远,犹宜往焉。”又作《朝阳岩诗》,极力赞颂其幽奇景色。从此,朝阳岩见知于世,引来无数名流巨子,吟诗作赋。柳宗元居愚溪时,常戏游岩上,赋诗抒怀。在岩左小岩口的石壁上还有他的《鱼翁》诗摹刻:“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岩洞左右石壁互抱,形成天然的拱形。分上洞和下洞,从上洞沿石级而下数十步就到下洞,洞长百余米,洞口开阔,高4米,宽约6米,上方有宋人张子谅题刻“朝阳岩”三个大字。壁上自唐以来,文人题刻甚多。唐代的元结、柳宗元,宋代的黄庭坚、周敦颐、寇准、张浚、苏轼,明代的徐霞客,清代的何绍基、林绍年等人都留下了游迹和诗文。黄山谷游朝阳岩的诗及其遗像和像赞,刻在岩洞腹石上,现仍保存完好。洞腹内有石泉,泉水沿岩壁下的人工“回曲”流入潇水,冬夏不息。岩顶有亭,岩后有寓贤祠。洞通后山“青莲峡”,出口处有“听泉亭”。“江上朝阳洞,无人肯暂过”,凡来到永州的人,都以观“朝阳旭日”为乐。
香零烟雨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畤,森爽栖灵神。”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对香零山的吟咏。香零山,位于永州市城东5华里的潇水河心,是一片天然石矶组成的小岛。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15米。当春水上涨之季,小岛如水面芙蓉,随波明灭;秋高水落之时,小岛亭亭孤峙,不可攀跻。若逢雨后日出,长虹挂天烟锁山脚,舟揖出没,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而当云消雾散,风平浪静之时,又别有一番情趣。此即著名的“香零烟雨”。据说,零陵之名,就是由这个香零石岛演化而来的。西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始建零陵郡时,此山盛产一种名贵的香草,清香四溢,胜于椒兰。皇帝得知后,便定为“贡品”,年复一年,香草采尽,百姓不胜其苦。到了唐朝,郡守韦宙,将香草采尽的实情奏明皇帝,方获免贡。传到清代,香草就绝迹了。
香零山虽为小石岛,却也颇险峻。因为它位于河心,并有暗礁,从前每逢春夏水涨,总有木排触礁人亡的惨事。为此,清同治二年,在小岛上修建了观音阁,招募和尚居住,一为镇邪,二为救生。每逢水涨,便鸣钟报警。这观音阁躲在香零烟雨中,又添秀色。
绿天蕉影
绿天庵,原名清阴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草书圣手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
怀素,字藏真,本姓钱,性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幼年,随从伯祖父惠融禅师出家。天宝年间,十九岁的怀素云游潇湘之地,上了清阴庵,在此修行,专攻草书,师于草圣张旭。据说,他虽出家,却贪杯,醉中挥毫,运笔如疾风骤雨,飞动圆转,不失法度。其狂草为当朝之冠。时人呼张旭“张癫”,称怀素“以狂继癫”,并称“癫张醉素”。据记载,怀素练字十分勤奋刻苦。每日黎明即起,研墨挥毫;贫而无纸,便摘蕉叶练字。于是,其寺旁空地遍种蕉树。数年后,蕉叶飒飒,绿波浮动,染绿天空。他便将清阴庵改为“绿天庵”。怀素与李白为同时代之人,秉性相近,有交谊。李白有诗赠怀素,中有“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的赞语。
零陵县志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1852)毁于兵,同治壬戌年(1862)郡守阳翰主持重建。原有正殿、后殿各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七十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历史陈迹,皆已不见。如今仅有一块《千字文》碑,存永州城内高山寺后面(现地区精神病院)。怀素书法留有《自叙》、《千字文》碑帖,现存永州。
法华晚钟
法华寺,始建于唐代,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现存寺观为清咸丰丙辰年(1856)重建。寺址在永州城内东山。
当年,法华寺设有神像数十尊,造工精细,其中如来佛像两旁的十八罗汉像最为生动。寺内有住持僧数十人,最多时有一二百人。每天敬佛念经,香烟缭绕,灯火辉煌。大雄宝殿前有钟、鼓楼,临夜击鼓鸣钟,声闻全城。故有“山寺晚钟”之称。
柳宗元曾寄居这里,并建有“西亭”,写有《构法华寺西亭》诗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永州法华寺西亭记》等文章。宋范纯仁贬谪永州时,也曾寄寓寺中西轩。
现高山寺古建筑多已拆除改建,柳宗元当年的遗迹也难以寻觅。仅存“大雄宝殿”及武庙各一座,武庙有青石柱四根,浮雕石龙缠旋柱间,加之寺外古木参天、翠竹环绕,仍有一种清幽古雅之气派。
蘋州春涨
蘋州,又名蘋岛、浮州。地处永州城北8华里,潇湘二水汇合口。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四面环水,高洁幽静。往来船只如梭,风帆与洲中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历来以“蘋州春涨”而著名。柳宗元曾为之作《湘口馆潇湘二水所汇》:“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澂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不大的沙洲。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便把此洲吞入腹中。娥皇女英二妃,寻找虞舜,路过永州,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碧罗巾一块。龙神得报,连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小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满头珠翠。这个传说大概就是“蘋洲春涨”这一景名之由来。
岛上过去设有潇湘祠和供启蒙读书的湘口馆。清光绪年间,王德榜等创建蘋洲书院,光绪十五年湖南乡试,书院曾有八名学生考中贡生。自此,声名益盛,成为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蘋洲学堂。现在,古代建筑大部已拆除改建,唯有石板古道,青光锃亮,两边金桂绿叶满枝,与吊竹古樟并茂,引人联想。
愚溪眺雪
愚溪位于永州城大西门外,因此地多冉姓而原名冉溪。亦有云,从前溪水黑似染料,不能饮用,故名染溪。柳宗元有诗曰:“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黄敬侯,种漆南园得成器。”
唐元和五年间,柳宗元从永州城内迁居到溪旁。他认为自己不从流俗,为天下“真愚”,遂将冉溪改为愚溪,以托溪明志,讽喻世态。同时把冉溪附近的丘、泉、沟、池、岛和一亭一堂,都一一冠以“愚”字,叫做“八愚”,并作《八愚诗》和《八愚诗序》刻于溪石。
传说,柳宗元定居愚溪后,与当地百姓一道历经艰辛,在从愚溪三处发源地——戴花山、太古源、小桃源起的数10里的水路中,筑成七十二座水堤。这一行动感动了苍天。从此,两岸柳绿竹翠,溪水澄清,溪底及两岸的石头,都变成了白色,当地百姓把愚溪称为玉石港。
柳宗元的诗刻石现已无迹可考,八愚景物亦不复可识。唯有愚溪风光依然如旧,“愚溪眺雪”尤令人向往。寒冬季节,雪花飞舞,水天一色,西岸石木参差,寒鸭数点,宛然一幅绝妙画图。
此外,八景中的恩院风荷、淡岩秋月,亦尚有迹可寻。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汉中之旅·午子山·陕南“小华山”
下一篇:煌煌荆楚吟·武汉之旅·宋玉故宅·风流儒雅怅望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