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阴山之旅·成吉思汗陵·一代天骄安息处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一绿草如茵、溪水萦绕处,耸立着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这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安息的地方。伊金霍洛为蒙语“主人的陵园”之意。成吉思汗陵园总面积为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陵宫坐北朝南,建筑在1米多高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和东廊、西廊六部分。抗日战争中其灵柩先后迁移到甘肃兴隆山、青海塔尔寺等地,1954年迎回原地,并新建陵园。现在的建筑主体为八角形,屋顶仿照蒙古包式的穹庐顶,外部用蓝色琉璃瓦砌出云头,镶黄色琉璃砖,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金碧辉煌。这里每年举行公祭,祭仪隆重、热烈。
戎马生涯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是蒙古孛儿只斤部的贵族。传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出生时右手心里紧握一块宝石般晶亮的血块,萨满教的神主们预言他将成为大将军。就在他出生的那天,他父亲也速该俘获了强大的塔塔尔族主帅铁木真,为了纪念这次重大的胜利,按照蒙古族的习惯,遂以敌帅的名字为其命名。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塔塔尔族害死。铁木真长大后便联合札合剌部的札木合和克烈部的王罕,击败了塔塔尔等几个部落。后来又与王罕合兵攻札木合。1203年进攻王罕,战胜克烈部这个当时蒙古最强大的部落,为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不久又削平乃蛮部;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在斡难河之源,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意即“像大海一样的国王”。此后蒙古汗国日益强盛,开始了大规模对外侵略的战争。从1207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不断入侵西夏和金,多次与夏、金激烈交战;同时向西攻占现在的中亚细亚地区,一直打到今欧洲东部和伊朗北部,所向无敌。在战争中,他建立起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例如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亲兵和各部首领分封为万户那颜、千户那颜和百户那颜,按等级赐予牧地和牧民。又从各万户、千户和牧民子弟中选拔健壮而有技艺的人组成护卫军,称“怯薛”军,计一万人,成为成吉思汗最精锐的军队。这支军队平时宿卫,战时随大汗出征,从而加强了他对地方的控制。他还颁行法典《大扎撒》,命乃蛮部的畏吾儿人塔塔统阿用畏吾儿字拼成蒙古国书,使蒙古族有了通行的文字。1227年8月,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中病死于六盘山麓。他的盖世功绩为其子孙灭金取宋,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元朝奠定了基础。
葬地之谜
成吉思汗之所以葬在伊金霍洛,相传是由他亲自选定的。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路过鄂尔多斯高原的包尔陶勒盖时,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景色,陶醉、留恋之际手中马鞭不禁落地,随从要拾起却被成吉思汗制止,并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说“将来欲葬于此”。左右遵令就地掘土,埋下马鞭,堆成一座大土丘,名为“甘德尔敖包”。他死后,人们遵其遗愿将陵墓建在此处。传说成吉思汗的灵车途经此地时,车轮突然深陷地里,用五个部族的人驾马拉车也纹丝不动。于是大家想起成吉思汗生前的话,即以此为陵地,并留下卫队中的五百户在此专门侍奉,世世代代祭祀成吉思汗。守护“鄂尔多”的人被称为“鄂尔多斯”,其中专职看护的人被叫做“达尔扈特”。现在守陵护陵的是成吉思汗卫队的第三十五代子孙。《黄金史》中的记载与传说相近。书中还提到“南科布尔”,而这个地方至今仍用此地名,就是车轮陷进之地。
然而,成吉思汗葬地究竟在何处,至今流传多种说法。由于安葬是秘密进行的,很难确定其葬址。根据当时蒙古贵族流行的习俗,人死后被秘密地葬在他生前指定的地点,痕迹全无。《草木子》里谈到蒙古族葬俗:“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行,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后人只能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推测其安葬的地方。蒙古三大文史典籍之一的《黄金史》说:“真实的陵地,有人说在不罕山,有人说在阿勒台罕山阴、肯特山之阳的也客斡答黑的地方”。《多桑蒙古史》载,成吉思汗葬于斡难、怯绿连等河的发源地不儿罕合勒敦山中。还说成吉思汗埋葬后,葬地种了许多树木。之后,“树木丛生,又成密林,不复能辨墓在何树之下”。由上述记载推断,真实的葬地当在不儿罕合勒敦山(系今肯特山一带)。史学界、考古界人士一般认为,现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隆重的葬礼
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军队为了顺利征服西夏,秘不发丧。直到西夏降后,才将他的灵柩运往蒙古故地安葬,沿途“遇人皆杀之”。灵柩运回后,先依次存于成吉思汗每个“大妇”的行宫中,然后举行丧礼,只限诸宗王、公主参加。分散在欧亚大陆各占领地上的宗亲接到讣告后,以最快的速度纷沓前来。葬礼极隆重:葬地搭起巨大的帐篷,内放一木座,成吉思汗的遗体放置座上接受最后的朝拜;座前的桌子上摆满各种祭品,肥美的全羊、香甜新鲜的牛奶、崭新的钱币和皮货、最上等的牡马和牝马各一匹等。鞑靼人认为死者与活人一样,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大汗“奉一帐以居之,设一馔以食之,奉乳以饮之,奉财货供其用,奉一牡马以供乘骑,奉一牝马以供产驹”。这些丰盛的祭品连同帐篷等物在葬仪后一齐陪葬于墓中。成吉思汗遗体入棺的情景大概如同《草木子》所载元朝宫里的做法:先将一根粗大的楠木破成两半,中间凿空,把遗体放入合拢后用漆涂在楠木上,外面用三圈黄金箍牢。棺柩由诸王和公主送至墓地,埋入地下,不起坟垅。待祭祀时,如前所说,由母骆驼引路。久而久之,墓地便不知在何处了。
宏伟的陵宫
因为不起坟垅,墓位难以辨认。后来,蒙古人为了祭祀方便,把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八顶白色毡宫帐放在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称“八白室”。这就是最初的成吉思汗灵寝,由“达尔扈特”专门守护。后来伊金霍洛成为陵地,“八白室”也随之迁来。为了永久纪念这位蒙古族的伟大历史人物,1956年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新陵园。
成吉思汗陵宫立于花岗巨石之上,四周环绕雕花石栏杆。作为纪念堂的前殿穹庐为桔黄色琉璃瓦顶,嵌藏蓝色云勾图案。殿门外飞檐下是用蒙、汉文书写的“成吉思汗陵”金色竖匾。殿正中立成吉思汗5米高坐像,身披盔甲,手执书卷,充分显示出其文武双全的雄姿。坐像后衬以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版图。
后殿是寝宫,安放着三座黄缎覆盖的蒙古包,象征着成吉思汗和夫人孛儿帖及他胞弟的灵柩。据记载,成吉思汗曾有妻妾五百人,但只有五人最受成吉思汗宠爱而被封为“大妇”。第一位是孛儿帖,为成吉思汗的发妻,养育了继承成吉思汗事业的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子及五个女儿;第二位是忽兰,生一子名阔列坚;第三人是连哈惕,她与第五“大妇”也速仑是亲姐妹;第四个叫阔阔出,是金国皇帝的公主。成吉思汗有一个怪癖,对于妻妾,只要不喜欢或别的原因,就随心所欲地送人。他曾因夜间一个恶梦,就将一起过夜的妻子阿必哈送给帐外站岗的贵族术赤台,只留下阿必哈身边主膳官的一尊金盏作为纪念。故而妻妾之中,能与成吉思汗葬在一起的,就只能是有“大妇”之号、且十分受宠的孛儿帖了。
东殿内安放着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及其夫人灵柩的蒙古包。父子灵柩放在一起这很不平常。一方面蒙古族习俗是地位最高之妻权力比其他妻妾大,所生子女的地位亦在前。拖雷是成吉思汗和孛儿帖所生四子中最小的,按蒙古风俗可继承遗产;又因他生前常在父亲左右,故位置“升格”。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其地位自然越发显赫。
西殿供奉的是九尖角的旗帜和苏鲁锭(长矛)。苏鲁锭象征着神圣的军徽和战神,是以13.5尺长柏木条为杆的长矛,顶端装有约1尺长的箭镞形长锋,锋座以黑色公马鬃为垂缨。苏鲁锭的来历,一说成吉思汗在土拉河兵败,跪下给神灵叩头祈求时,天上飞来一支黑大的“苏鲁锭”,他惊喜万分,伸手欲接,宝物却止于半空,他发誓用一千只绵羊祭祀后“苏鲁锭”才落下。另一说成吉思汗战斗失利后召集将士讲演鼓劲,一直讲到天黑,当他反复讲到“军心似铁、感召日月”时,只见一支矛头落在离地面一人高处。成吉思汗令将领取之不成,于是亲手解开腹带,卸下金鞍,铺在地上,取下红缨金盔,跪在马鞍上为这枚金光闪闪的矛头祈祷。他令众将士用黑马鬃作衬垫,用万羊鲜肉祭祀,并说这就是军徽、战神。此后,蒙古人沿袭这一风俗,祭奠时,用山羊皮割成细条补修苏鲁锭的垂缨,还要唱赞美祭诗。因当初宝物是从天而降,所以一年四季要让它仰望青天,不得入宫;由于当年用公马鬃垫过,所以要系挂黑公马鬃,以示巨大的力量。与之相称的是白色鹰旗,上画一只捕乌鸦的白鹰,被当作保护神。传说“孛尔罕哈拉敦山”(圣山之意)是孛儿只斤部落的发祥地,其始祖曾逃难到那里,藏身山中,上天派一只神鹰送食,因而得救。此后孛儿只斤族人如果遇险,只要逃到那里,就能得救。铁木真十九岁时曾被敌人捉住,设法逃脱后东闯西奔,果然在那里脱险。旗帜上的九个尖角,象征着铁木真的九员大将。
盛大的祭祀
成吉思汗陵每年要举行多种祭祀活动,如期祭、季祭、年祭和日常祭祀等,其仪式和祭品不尽相同,最隆重的要数“查干苏日克”。相传这一天是成吉思汗显示才华、创建奇功的日子。每逢这天,人们怀着虔敬的心情献上哈达、羊背、祭灯、点心、香酒、马奶和花束等祭品,并系一匹白马于陵前金色桩上,在达尔扈特的世袭祭陵官员雅木特德的主持下,伴随着蒙古古典乐曲开始祭奠。各地代表先把随身带来的马奶倒在一个3尺高的大枣木桶中,由领头的代表拿起勺子在桶里盛满一勺,绕桶转几圈后,再把马奶朝天泼洒。接着主祭人高声朗读《出征歌》和《苏鲁锭歌》,赞颂成吉思汗的武功,然后率众缓缓走进纪念大厅,参拜成吉思汗雕像。仪式完毕后还举行那达慕大会,进行赛马、射箭、摔跤、歌舞及物资交流等活动。
上一篇:朗朗齐鲁月·鲁西之旅·梁山泊·《水浒》胜迹今安在
下一篇: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济南·七十二泉天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