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齐鲁月·胶东之旅·蓬莱阁·人间仙境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殿阁凌空,下临大海,主要由吕祖殿、三清殿、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六个建筑单体组成,整个建筑面积达3.28万平方米。阁内建筑布局得当,楼殿亭阁,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显示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技巧。廊壁之间,楹联碑文、名人书画等琳琅满目,有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手迹刻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石刻肖像、爱国将领冯玉祥所题“碧海丹心”四个大字的手迹刻石等。
蓬莱海滨古来以风景雄奇幽美、意境飘渺虚无而闻名,尤其是它那“海市蜃楼”奇观,吸引了历代的人们。秦时,方士徐福等看到这奇观,上书秦始皇,“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时,“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因筑城以为名。”(唐杜佑《通典》)这是蓬莱得名之始。宋嘉祐年间,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势雄伟,风景优美,便建阁于丹崖山上,取名蓬莱。明万历十七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又先后进行增建、扩建,蓬莱阁才具现在的规模。
海市蜃楼与海上仙山
据说,我国有四个地方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北方的蓬莱,南方的潮汕神泉港,东方的普陀,西方的玉门,其中蓬莱开发最早。海市蜃楼的奇景引发了古人对于海上仙山的幻想。《史记·封禅书》对古人心目中的海上仙山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以后,海上仙山的境界不断地出现在文人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叙述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绞死以后,飞升到“海上仙山”“蓬莱宫”当“仙子”。诗中写道,一位“临邛道士”“为感君王展转思”而“殷勤觅”杨贵妃,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时——
《人间仙境》古诗句出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海市蜃楼奇观飘飘渺渺,神秘多姿,也倾倒了历代文人墨客。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东坡知登州(今蓬莱),很想一见海市蜃楼奇景,但一直没有如愿。十月间,他已接到诰命,就要回京担任礼部员外郎,便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据说,第二天,他果真见到了海市,并写了著名的《登州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超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但苏东坡是否真的见到海市蜃楼是个谜,因为一般来说,十月中旬这种奇景是不会发生的。不过,蓬莱有此奇景则是真的。1981年7月10日下午2时40分,蓬莱阁上数百游人即有幸目睹了这种奇观:只见庙岛南侧的海面上,隐约出现两个新岛。十分钟后,它的轮廓越来越清楚,岛上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有时还能看到高台楼阁、行人车辆,时间持续长达四十分钟。
徐福寻仙
蓬莱一带流传着不少关于寻仙求仙的传说,徐福的故事便是较早的一个。
当年,徐福上书秦始皇以后,秦始皇又听说此三神山“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便命令徐福带人出海找三神山,求不死之药。徐福带人出海转了一圈,回来对秦始皇说,海上有大鲛作怪。秦始皇又派人装备连弩,从成山角到蓬莱沿海射大鲛,真的在海边射杀了大鱼。于是,徐福再次出海。这次,徐福带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一去没了消息。据说,他们后来漂流到一个海岛上定居下来,那个海岛就是现在的日本。
民间传说,徐福带童男童女出海寻仙是一个计。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称始皇以后,想长命百岁,便当着满朝文武下道圣旨:上从大臣,下至百姓,人人都要为他寻不老之药,找来的有重赏,找不到的判重罪。没几个月,好多大臣太医方士百姓因献方无效而被杀头。有个叫徐福的小官深感不安,一天趁百官上朝时冒险上奏:“下官听说东洋大海有个瀛洲仙岛,遍长仙草,愿领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三年粮草漂洋过海,为皇上取那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当场准奏。没半个月,一百五十条三篷十橹大船、六千俊秀的童男童女和大批粮草都备齐了。徐福领着这些童男童女赶到海边两个小岛上安营扎寨,童男操习水性,童女学做女红。两个月后,童男个个能使帆摇橹,童女人人会做饭缝衣。徐福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一声令下,一百五十条大船载着六千童男童女和皇粮皇草,向东海出发了。听说,他带着船队出近海,下远洋,经高丽,过琉球,在汪洋大海上漂泊了一年零五个月,最后来到一个大岛边。他上岸看看觉得不错,便叫童男童女配成三千对夫妻,定居下来,传说这个海岛就是现在的日本。而秦始皇从徐福出海后,年年春夏巡视全国时都要来海边眺望,想迎到徐福采药回来,但年年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最后一次回京的路途中,死在龙辇上。就这样,徐福设计阻止了秦始皇乱杀臣民,又为三千对童男童女开创了新的生活。
徐福东渡之史事,在日本史书和民间也广为传颂。日本首肯徐福其事的著作《神皇正统记》中载:“(孝灵天皇)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位,始皇好神仙,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日本,日本欲得彼国之五帝三王遗书,始皇乃悉送之。其后三十五年,彼国因焚书坑儒,孔子之全经遂存于日本。”此书出版之后,对日本学者影响很大,对徐福事迹的考证和研究骤热,一时著述颇多。如《罗山集》,“徐福之来日本在梵书坑儒之前六七年矣,想蝌蚪篆籀章漆竹牒,时人知者鲜矣”。《同文通考》一书中言:“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其间古墓参差,相传为其家臣之冢。如斯旧迹今犹相传,且又有秦姓诸氏,则秦人之来往乃必然之事也。”
除日本史书记载外,在日本地方志中亦有不少徐福东渡的记述。如《日本名胜地志》载:“旧城东之海岸,熊野之田圃中,有老樟二株,德川赖宣建一坊,题曰:‘秦徐福之墓’。去墓三町,有小垄七,为徐墓从者之墓。邻郊东南牟娄郡木町之东,有秦须浦,为徐福船泊于矢贺矶而暂住之地。后虽移居新宫,惟秦须浦尚有秦氏。”另《和歌山县史迹名所志》亦载:“相传往昔秦始皇帝时,徐福率童男女五百人,携五谷种子及耕作农具至日本在熊野浦登岸,从事耕作,养育童男童女,子孙遂为熊野之子,安隐度日”。
1929年日本出版《徐福》一书;后和歌山县曾形成一保护徐福史迹的“史迹保胜会”。1930年举行“徐福来朝二千年祭”纪念会,以怀徐福东渡之事。另外,日本历史上曾有“日本之学始于徐福”(见《原始秘书》)之说,可见徐福在日本的影响与地位。故有诗云:“继岸风凛著舳舻,里人犹自说秦须。三千入海童男女,知否当时尽到无?”
八仙过海
蓬莱阁下面,有一结构精美、造型奇巧的“仙人桥”,这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
这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元杂剧里更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允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以上八人。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得道。其游魂附一饿死者尸身而起,蓬首垢面,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杖,故称铁拐李。汉钟离相传姓钟离名权,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升天,度吕纯阳而去。张果老久隐中条山,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何仙姑原为唐广州增城女子,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蓝采和传说真名许坚,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拍板,行乞闹市,周游天下。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两举进士不第,浪迹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其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韩湘子相传为韩愈族侄,性狂放,曾在初冬时于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曹国舅相传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相传有一年春天,八仙游览了崂山、蓬莱一带的山山水水以后,在蓬莱阁饮酒聚会,准备漂洋过海。这时,为首的张果老说:“都怨我老兄无能,辜负了众仙的嘱托,一没准备好彩船,二没扎好竹筏,要过海只好靠大家各显其能了!”七仙听后,都说:“凭着咱们这闻名天下的八仙,跨个东洋大海还不是易如反掌?”只见袒胸露腹的汉钟离把手中遮月卷日、收雾行云的大巴蕉扇往外一抛,念道:“乾坤扇,乾坤扇,九道颜色鲜又艳。借来东风千钧力,驮我过海到天边。”念完,汉钟离跳到扇里,那扇随风一转便腾空,如同一朵云彩乘风而去。铁拐李也急不可待地把宝葫芦取下,说:“宝葫芦,顶儿尖,一天行程三万三,让我骑上过东海,穿云破雾去游玩。”说完骑上宝葫芦。那葫芦飞起来,驮着他紧随汉钟离飞去。接着,道貌岸然的吕洞宾身背宝剑,手执拂尘;神采俊逸的韩湘子横吹玉笛;聪明睿智的蓝采和手擎大花篮;纱帽官服的曹国舅手捧玉板;婀娜俊秀的何仙姑手拿粉莲,各人借助各自的宝物,漂洋过海,凌波而去。张果老见七位都已安全过海,便满面笑容地手抱渔鼓,“咚咚咚”地敲了三下,唱道:“哎——打起渔鼓唱起歌,唤声神驴快出窝,勒紧肚带备好鞍,驮我快快把海过。”随着渔鼓声,那神驴“扑通”一声跳出来,站在张果老的跟前。张果老翻身一跳手抱渔鼓倒坐在驴背上,那神驴踏着彩霞扬蹄向东,与七仙会合去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上一篇: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北京·京城话京味儿
下一篇:沉沉帝王梦·京郊之旅·燕园·从王府花园到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