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青城山之旅·青城山·名士风流
青城山是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吟咏之所。唐代的杜甫、钱起、贾岛、岑参,五代的李珣,宋代的陆游、范成大,明代的杨升庵,清代的李调元等及近现代的于右任、徐悲鸿等文人名士都曾在青城山留下游踪和题咏。
更有甚者,将青城山视为理想的隐居之地。宋代益州郫(今郫县)人张愈,“隽伟有大志”,当过试秘书校书郎。后隐居青城山白云溪畔,六辞召命,杜门著书。其夫人随之隐居,自号隐夫人,曾自云:“不贵人爵,知命乐天,脱簪散发,眠云听泉。”张愈被苏东坡誉为“西蜀隐君子”。
李善济撰长联
青城山题刻甚多。天师洞道观斋堂的楹联由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郑板桥撰书,堪称书法、联语双绝。联曰:“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山门石壁“天下第五名山”大字为清代书法家黄云鹄所题。
而最著名的大概要数清末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的才子李善济于宣统二年(1910)春,为青城山所撰的长联。此联长达394字,远超昆明大观楼、成都望江楼的长联,现置于建福宫后殿楹柱之上: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
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
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
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
丝,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峨眉秋
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
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
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薝
萄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
互玲珑,今幸青崖经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
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
贤,唐隐薛昌,宋徵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
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
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
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
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
兼之花蕊官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
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住。休提
说王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
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
贾郁定重来!
张大千“梦结青城宅”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彩,作品愈千幅,先后给天师洞、鸳鸯井、麻姑池题写碑碣,为青城人物刻石画像,种梅树百株。1932年,张大千赠别画家吴一峰时即表达了“谢绝尘事,青鞋布袜一节相系,与君徜徉于山岭水畔”结庐青城山的宿愿。1938年秋,首上青城山的张大千情不自禁赋诗一首:“沫水犹然作乱流,味江难望蜀醪投。平生梦结青城宅,掷笔还羞与君同。”他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了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七十年代他移居美国蒙特瑞,又为青城山餐厅作《青城山第一峰》图。晚年自云:“看山还是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表达了国画大师对故乡青城仙山的终身眷恋之情。
徐悲鸿青城写生
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也曾来青城山写生。1943年暑天,他与夫人廖静文常沿着一条幽静的小溪而行,到一座小木桥上,坐在那里,听山涧清泉潺潺流过时发出的音乐般美妙的鸣奏。徐先生还喜欢去朝阳洞、上清宫等处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作画,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徐先生送给道士们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于右任“愿与青山共白头”
于右任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革命家和书法大师。1941年初夏,他游都江堰后溯岷江寻访“神禹故里”,深深地爱上了青城山的景色,慨言:“这简直是一幅绝妙的泼墨写意画,愿与青山共白头!”他为青城山古黄帝祠和上清宫撰题楹联,并手书《黄帝阴符经》,又在《青城纪事诗》中吟道:“翠浪东倾接混茫,眼前忧患讵能忘;空山叫断梆梆鸟,一夜惊心似战场。”当时寓居灌县的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先生曾绘“青城梅花”,于老欣然以《中吕醉高歌》曲牌为其题词:“寒梅雪里香浓,仙境人间自永。犹余故国青山梦,画得神州一统。”于老晚年梦游青城山,弥留之际留下哀惋动人的诗章:“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后山秀色
青城后山位于泰安乡境内,距成都七十公里,总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西北以熊耳山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仓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建福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
“一山幽意论平分”
“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不惟赞青城前山,青城后山亦以风光幽绝著称,故有“一山幽意论平分”之说。
后山有泰安寺,始建于唐,“逮明复振,楼殿壮丽,甲于青城。明末兵毁,清初重建”(彭洵《青城山记》)。1986年重修后香火不断。寺旁有一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数十株难以合抱的古银杏、桢楠、红豆树。寺前的古驿道是灌县通往金川的必经之路,唐在此设味江寨,宋于此置味江镇。泰安寺一带五溪合流,五峰环聚,风光幽美。五龙沟江边有“蜀醪榭”,楹联云:“铁索横空,四围黛色浓千岭;雾泉何处,一路江声问五龙。”传说古蜀王杜宇在此倾土人所献米酒于味江中,与将士共饮。此外,由三潭、龙定岩、涌泉洞等景点组成的“三潭雾泉”甚为壮观。
神仙洞口有浴仙岩,四十八个石潭一字排开,光滑无苔,水清宜人,传说青城神仙常在此沐浴。在仙气浓郁、林深幽暗的神仙洞附近的天台寺遗址周围,散布着几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墓均为石椁,有单椁、双椁、一穴四椁。石壁上浮雕花鸟、草木、禽兽。明万历七年(1579)建造的一古椁门上刻着对联:“山前山后溪水响,云内云外涧鸪啼。”可想见墓主人之悠然神情。黄鹤桥外有飞泉沟(亦名冷凝沟),全长10公里,源出蓥华山南天门,入味江。溯沟而上,泉声鸟语,不绝于耳;寒潭飞泉,扑面而来。其中“幽谷飞泉”、“百丈长桥”、“双泉水帘”三景尤绝。“灵谷飞泉”由观音岩瀑布、闭月潭、落雁潭组成。“百丈长桥”又称“天桥”,指悬在悬崖上的栈道,古树苍藤挂满其上,步移景换。“双泉水帘”则似花果山水帘洞,亭上有联曰:“双声泉落涧,长啸我开襟。”
“人间桃源洞,天外白云乡”,望云亭上的楹联所咏赞的白云群洞有大小上百个天然洞穴,海拔一千六百米。此洞极幽深,洞内有河、桥,宛若洞天仙府。传白云祖师在此修炼隐居,后破石升天。第一大洞——群仙洞洞内有古代青城山仙人、隐士的塑像,白云祖师笑迎飘然而至的群仙。海拔最高的老君洞有李聃传道塑像七尊。此处观红日,气象万千,故又名迎曦洞。游览白云群洞,多穿行于古木绿丛、悬崖绝壁之间,云海飘浮,云上诸峰,宛若仙岛。难怪曾有道士题诗:“忙忙收拾玉炉砂,整顿行装日已斜。袖拂白云出洞府,肩挑明月过天涯。可怜枝上新啼鸟,难舍篱边旧种花。吩咐犬猫随我去,不须流落俗人家。”清代徐昱《灌县乡土志》也说:“白云诸洞,如屋能居。唐宋时,依岩架屋,有禅僧栖之。光绪初年,成都知府黄云鹄,闻其中一洞有刻石,亲自攀藤附葛而上,果见岩壁间有石刻题诗,字迹尚依稀可辨,吟咏半日,不忍离去。”
味江品“味”
《太平寰宇记》载:“味江源出青城长乐山下”;“蜀王征西番,适有野人以壶浆献,王投之江中,使三军饮之,皆醉,故名味江”。味江穿过青城后山全境(四十五公里),后山景点皆沿味江分布于两岸,因此味江可谓青城后山景区的“神经”或贯穿景点之珠的金线。千寻绿嶂夹溪流,八十六座亭阁散布其间,天梯栈道相勾连。沿古道溯味江而上,可以领略水秀、林幽、山雄的巨幅山水画卷。青城后山山门上的长联巧妙地概括出青城后山风光名胜的特点:“览胜且入长坪,问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遗迹、杜宇遗踪,往事动高吟,千古豪情添绝唱;探奇须登大面,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风光宜细赏,一山幽意论平分。”
“千古豪情添绝唱”
青城后山是蜀茶的著名产地,宋代曾于此设味江镇。宋初的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及其妻弟李顺均为此处茶农。淳化四年(993),他们因不满朝廷对川茶的垄断贸易、不堪苛政之虐而聚众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王小波战死后,义军由李顺领导,次年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历时三年多才被镇压。《宋史·太宗纪》、沈括《梦溪笔谈》、曾巩《隆平集》、陆游《老学庵笔记》等有载。
沙坪,背倚沙坪山,前临味江,青山环抱,绿水南流,元代即有“味江茶场”之称,清代此地出产的佳茶被列为贡茶。现沙坪锅圈岩建有“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陈列馆”,为仿宋砖木结构,有正殿及左右厢房。附近还有青城八大洞”中的第七洞——圣母洞以及太清宫等景点。
献忠佚史
由沙坪溯江上行7公里,两岸连峰,丹岩削壁,奔腾的碧波与幽静的群山相映成趣。残留的古迹有:下观音岩明代石窟浮雕“大士居”、摩崖石刻“陡溜子”和“赵公元帅石刻像”、张献忠部下与泰安寺僧激战处——“七阵沟”、“三道水”等。相传,明末泰安寺僧了空与蜀王残部勾结,与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部属作对。张的部属找到土人带路,由通灵沟偷袭泰安寺,大获全胜。寺焚僧溃,了空触岩而亡,故有“偷营沟”、“禅师岩”等地名。
上一篇: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衡山·南岳八绝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苏州·吴医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