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齐鲁月·泰山之旅·泰山·山高水长
名山大川皆有其特色。泰山山水之特色可以“山高水长”四字予以概括。
群峰争傲水潺湲
泰山主峰玉皇顶雄峙入云,周围有望府山、瞻鲁台、莲花山、大观峰、日观峰等诸峰拱卫;由东路登山有回马岭、中天门、万丈碑、对松山、十八盘、南天门、月观峰等陡峰峭壁;沿西路至中天门有扇子崖、傲徕峰等危崖峻峰。由岱顶环望,可见徂徕山巍峨耸立;蒿里山似灵龟卧伏;玉符山层峦嵯峨;五峰山绵亘错列;娄敬洞山如老龙蟠曲,又似佛座莲台;昆瑞山苍柏迭翠。
在群峰之间,溪谷纵横,飞流叠瀑,众多水系给群峰增添了动态美和音乐美。三条著名的山溪即中溪、东溪和西溪沿绝崖峭壁腾跃呼啸,跌宕而下,沿路构成飞瀑幽潭、明沟暗泉的高山流水景观。东路可听铿鸣金石之泉声,赏三潭叠瀑之美景;西路则急湍奔注,气势不凡。尤其是向有福地洞天之誉的黑龙潭景区,三条瀑布悬挂于百丈断崖,声若雷鸣,远望犹如白龙探涧,因此获得“云龙三现”美称;清人玉构题联曰:“龙跃九霄,云腾至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白龙池则以优美的传说而独享盛名。相传此池为东海龙王幼子小白龙镇岱治水之所,故汉唐至宋历代帝王均派重臣来此池投金龙玉简,焚烧御香以祀龙祈雨。相传白龙神曾变作一英俊少年到岱南田家打工,田父见其勤劳忠厚,就把小女许配于他。白龙每夜溉田,却从无辘辘声,邻人疑惑,便于夜间偷窥,只见白龙数丈,银鳞万点,寒光夺目,入井吸水后喷吐透畦。窥者见此惊骇至极。白龙知事已泄露,即与妻告别:“我家住傲徕峰百丈崖下”。遂化龙飞去。这神秘的龙潭云烟吞吐,轰雷掣电,古人誉为“龙洞甘霖”,列泰山八景之一。明人袁枪题白龙池赞诗曰:“白龙之潭,渊渊莫测。有祷则应,沛降甘泽。粒食生民,四境既宅,灵承神休,永祀功德”。
东西两路会合后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便是云步桥。这里悬桥如虹,飞流似练,形成“云桥飞瀑”的壮观景色,明诗“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形象地描绘了云桥飞瀑的魅力。
千变万化的高山险峰,色彩缤纷的溪瀑池潭,使泰山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神采妙趣。
盘路风云人翠微
从岱宗坊出发,沿东路拾级而上,过壶天阁之后,山势陡峭,峰回路转。至此马不能登,故名回马岭,又称石关、瑞仙岩。旧传宋真宗至此,见山势奇险,拨马而回;或传东汉光武帝、唐玄宗至此回马。岭东为十峰岭,因夏云奇多又称“云岩”。
中天门又名二天门,这里高岭拦壑,土色黄赤,名黄砚岭,为中溪源头。中天门是泰山主峰的屏障,又是东西两路交汇点。在此观岳,上可仰视岱顶,但见叠岩翠嶂,云烟横锁,飞龙岩、翔凤岭仿佛是典雅的画屏,十八盘垂挂双峰之间;南天门则酷似神阙仙阁,半隐于云雾之中。林茂泉飞,缆车凌空。下可俯瞰如画美景,但见傲徕雄峙,徂徕似丘,汶水南带,平畴无垠。中天门楼阁簇拥,登临朝观日出,夕眺晚霞。故有“来到中天,见了泰山”之说。清孔宪彝题刻:“长风莽荡日曛昽,回指天门又几重。云海平销三万里,朗吟人在众高峰。”
过中天门有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山。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西为拦住山。相传在此住过一对恋人,男名梁秋,女名阳春。梁秋因患麻风病被送至此山,阳春誓死相守,不幸同染恶疾。两人须发尽脱,奄奄待毙,遂准备跳崖殉情。他们真挚的爱情感动了天神,天神便使之痊愈。这座山没有拦住爱情,却拦住了死亡,因而得名拦住山。山腰横耸一峦,似悬似系,名弄月岩。
快活三里北首为云步桥,过桥有五大夫松、朝阳洞等景点。朝阳洞东北绝壁名御风崖。传说乾隆帝在此见壁立如削,高旷似屏,崖上古松蟠郁,仪态万方,不禁诗兴勃发,作《朝阳洞》诗并命刻于崖上。后称万丈碑。
过朝阳洞,经对松山,便来到有“天门云梯”、“云路千盘”之称的十八盘。东汉应劭曾描绘道:“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前人相牵,后人见前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由十八盘下上望,天门如悬空天上,十八盘似云梯倒挂,古人登十八盘,享惊险之喜外,还有许多感慨,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便是古人由十八盘而体验到的人生哲理。
登上“万仞劈险关,云梯架南天”的十八盘,南天门确如通天的大门,门两侧石刻对联大气磅礴,声震山河:《山高水长》古诗句出处: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旧称三天门,为岱顶关阙。据《天门铭》记载,元代道教首领张志纯首创此门,“经构累岁乃成”。如今,这南天门与十八盘被视为泰山的象征。古人赞曰:“睥睨千峰下临无地,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万古此山先得日
游岱顶自南天门始,南天门西是月观峰,意取月出庚明。天晴月朗之夜,由此峰可远眺济南灯火,故又名望府山。望府山原称望夫山,传说古时一女子被官府霸占,其夫也被打死。女子请求前去向丈夫的遗体道别,趁机跳崖殉夫。她哭夫跳崖之处,便是望夫山。每当云雨初霁、夕阳西下时,置身月观峰,远望西北天边,只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带子,河水反射到天边,形成蜃景,称作黄河金带。清代诗人元枚诗云:“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由南天门向东北延伸是一段坦途,名天街。这条别开生面的天上街市北依悬崖,南临深谷,凉风习习,白云飘浮。街上殿宇毗连,错落有致,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站在街上,俯览群山若丘,仰观苍穹如幕,人高云低,大有举手扪天之势。
天柱峰是泰山的最高峰,因峰顶建有玉皇观而得名玉皇顶。此峰号称泰山极顶,是岱顶风光的精华与象征。这里有极顶石,原被玉皇观覆盖,明代隆庆六年移观于巅北,使极顶石重见天日,玉皇观大殿内供奉玉皇大帝神像,观西北有古登封台碑,此处是古代帝王封禅之地。观东为日观亭。亭内可望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两大奇景;观西为望河亭,亭内可望黄河金带和云海玉盘两大奇景。天柱峰首出万峰,气通帝座,如玉皇殿门联所言:“地到无边云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日观峰在天柱峰东南,因此峰可观日出而名。泰山观日出为无数人所向往,不过在岱顶能看到日出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夏至前后的三十来天或冬至前后的四十五天左右能在日观峰见到海上日出。如今日观峰东侧有观日长廊,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为观日出的理想场所。峰北有巨石横出,名拱北石,俗称探海石。石长6.5米,上有“绝妙”、“船石岩”及明人题名等石刻。作为泰山观日出的象征,它已成为泰山主要标志之一。传说探海石原是探海针,由两片石头组成,后来被泰山顶上的王灵观(即巡逻泰山的神)用十八节钢鞭把探海针打落了一片,那一片落到海底,只剩下了上边一片在那里伸着,成为现在的模样。据说站在这块石头上可遥望渤海,故又称“探海石”。于日观峰观日,夜半可见浴日弥望,海水色若铺金,海岛溪山在绿色微茫中如同掣电。“金色渐淡、日轮浮动,水中如大玉盘,适海滨望而见海,日是也。”这是魏庄渠所描写的泰山日出。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也描写日出奇景。峰东为鹰愁涧,烟云缥渺,深不可测。水东北流,入岱阴洗鹤湾。涧东岸北崖有古洞深敞,川林僻旷,尘迹罕至,俗称仙人场。其北为空明山,中穴通明,日光穿午。
扶桑旭日临岱顶
泰山气象万千,瞬息万变,大自然为岱顶制造了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碧霞宝光、隆冬雾淞等奇观。
旭日东升是泰山最迷人的奇观。拂晓,天朗气清、万壑收暝、千岩送晓,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淡黄,又由淡黄变为桔红。继而,天空云朵赤紫交杂、瞬息而变,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的茫茫雾气连为一体,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交辉。顷刻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海面半吐半吞、欲上而止,恍惚跳荡,仿佛有二日捧出。明代于慎行在《登岱记》中言:“顷之,平地涌出赤盘,状如莲花,荡漾波面而烨炜不可名状,以为日耶!又一赤盘大倍于先所见,侧立其上,若两长绳左右汲挽、食顷乃定。”
云海玉盘多出现在夏秋两季。早在战国时,《公羊传》中就说,泰山之云能雨遍天下。古人云:“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泰山之云,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似翻江倒海;有时如千里铺絮;有时若大海连绵;有时白云缠绕山腰,状如达官贵人腰间玉带,这便是云海玉盘。
黄河金带,是岱顶另一大奇观。每当雨过天晴,夕阳西下之际,漫步岱顶,仰观西天残云如峰似峦,霞光穿云破雾、五彩缤纷:天际、云海、峰峦尽在燃烧,湖泊、溪流俱成火海。若新霁无尘,举目西眺,层层峰峦的尽头,有时还能看到一条金色的带子:黄白相间、金银织就,波光粼粼、莹莹烁烁,这就是黄河金带。
碧霞宝光因多出现在碧霞寺东、西、南诸神门外的云雾中而得名,俗称佛光,也是岱顶一大奇观。民间传说是碧霞元君显灵,其实是光的一种衍射现象。日光斜照在浓雾上面,由于雾气含水量高,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光的波长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光便发生衍射,形成一个五彩斑斓的光环,将游人及周围的景物映照在里边,景色迷人。
纡回鹤径入萧森
日观峰南面,三面陡峭,下临深渊,旧时常有百姓为禳父母病灾,祈求神灵,跳崖以身相许,故名舍身崖。明万历初年巡抚何起鸣在崖侧筑墙阻拦,更名爱身崖。传说何起鸣年幼时被父母许下舍身,以拯救病危的祖母,由于一位好心的店家搭救,起鸣才得以活命。长大后起鸣考中状元,官拜巡抚,遂改舍身崖为爱身崖,后人又在崖上刻“哀愚”二字,以警示众生。
舍身崖东南有东神霄山,崖悬天半,又名吓人峰。南岩有影翠石,下为九龙谷。
玉皇顶西,有因状如老翁伛偻而得名的丈人峰,古时尊老者为丈人。山峰附近有数块俊秀小石,人称“老翁弄孙”。自古人们称呼妻子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或“泰山泰水”,据说是由《汉书·郊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山”演变而来。丈人峰上有“天下第一山”、“凌霄峻极”、“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诸石刻。
自丈人峰向北又东约5里许,是后石坞。因在玉皇顶背阴,景色幽旷深奥,故称为岱阴奥区。后石坞三壁环抱,常有云雾萦绕。古松耸立,毗连万顷,且各具姿态,差不多囊括了泰山松的所有特点,形成“石坞松涛”之佳胜。怪石突兀,嶙峋如笋,故又有“笋城”的美称。旧时此处有万松亭、三官庙、蔚然亭、元君庙等建筑,而今只剩下一片残垣废墟了。元君庙遗址后崖壁为玉女山,亦称天空山,山巅平坦如台,相传尧曾登临此台,故名“尧观台”。台前古洞幽邃,黄花环绕,这就是著名的岱阴黄花洞。洞顶渗水成珠,滴入洞底深池,叮咚作响,因名灵异泉,又称来鹤泉。由于背阴天寒,洞内盛夏竟有冰柱奇观。姚奎《游记》云:“石窦涓涓,凝结玉柱大十围,高丈余,晶莹可鉴。”清赵国麟亦在此留下“洞名黄花冽清泉,六月寒冰坚玉柱”的名句。相传碧霞元君就是在此修真超凡的。洞内石壁上有元君的手印,玉指宛然;洞后有石床,供元君卧息;元君饮灵异泉之水,故俗称灵异泉为圣水池;洞口独生蒲墩子草,供元君坐憩。沿玉女山脚东去二十余步,又有莲花洞,以洞顶石瓣倒缀似莲而得名;洞内有石乳泉,悬流涓滴。
后石坞深幽奇奥,每年仲秋前后,竟有四季并存的绝妙景色:花的阳春,溪的盛夏,果的金秋,洞的隆冬。清人萧儒林赋诗云:“石坞松围万顷阴,纡回鹤径入萧森。凌晨海雾平清涧,向夜江涛卷碧岑。脂落悬崖收圃药,响连幽洞听鸣琴。耳根何幸尘缘洗,谡谡犹闻太古音”。
鹤回仙人掌 独秀数傲徕
泰山西路有长寿桥,过长寿桥西行,只见一峰高耸峻削,如同巨扇,故称扇子崖,明代杨博题名仙人掌。此峰惊险难攀,须借助绳索由西南角攀缘而上。明代举人王无欲曾筑室山巅,后又结茅山麓,号“西山别业”。
扇子崖西有傲徕峰,又名芙蓉峰。此峰虽仅及泰山主峰之半,然而犀利峥嵘,傲然突起,大有与岱顶一试高低之势,故有民谚唱道:“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西南绝壁下有月亮洞,阴森可怖,据说从前洞内卧藏巨蛇,经常向道士乞食。
傲徕峰与扇子崖交接处有山口,山谷后为青桐涧,涧北壶瓶崖危崖万丈,突兀类古鼎彝状。站在山口,东瞻扇子崖如半壁城垣,摇摇欲坠;西望傲徕峰似芙蓉独秀,巍峨雄奇;北眺壶瓶崖绝壁入云,连绵数里。诗人刘应时览后,叹为观止,咏道:“独秀西南数傲徕,天门洞宇镇蒿莱。竹林曲抱青峰云,月障高悬碧涧开。石壁谷中云散去,仙人掌上鹤飞回。登临不尽平生兴,对景愧无作赋才。”
环泰诸峰更添胜
昆瑞山为泰山支脉,是我国古代佛教胜地。《水经注》载,十六国前秦时竺僧朗曾在此居住。《酉阳杂俎》中说僧朗开发金舆山(即昆瑞山),死后所乘之驴入深山后变成金驴,故又名金驴山。旧传其谷虎狼出没,人多执仗结队而行。朗公建立精舍之后,猛兽归伏,夜行无恙。在此精舍之中,朗公和隐士张忠朝夕相处。传说张忠是一位解甲归田的老将军,深通佛理。两人整日谈玄说佛,遂成莫逆之交。后来边关战起,张忠奉命挂帅出征,在华阴战死沙场,而朗公仍常站在昆瑞山顶上远眺,希望他能平定边关回来。后来,他就变成了一尊山石,屹立在昆瑞山顶,人们把这尊山石叫做“朗公石”。
昆瑞山中群峰对峙,有苍松、翠柏、飞瀑等景观,秀色满眼,清凉宜人。古迹有神通寺、四门塔、墓塔林、千佛崖、九顶塔等。其中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最古的地面石建筑,为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九顶塔以造型华美、设计精巧著称。
娄敬洞山位于泰山西北麓,因汉高祖谋臣娄敬将军曾在此隐居而得名。又因山形似老龙蟠曲,如佛座莲台、莲朵,故又名蟠龙山、莲台山、万花山等。传说春秋时,范蠡伐吴后,改名换姓,来此山隐居。汉留侯张良曾游此山,娄敬洞山因此又名张山。又传张良与娄敬谋划,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隐此避秦之害。
娄敬洞山自古有七十二洞之说,著名的有青龙洞、王母洞、八卦洞、火龙洞、仙姑洞、三清洞、娄敬洞、老君洞、朝阳洞、聚风洞等。其主峰为三峰山,怪峰垒列,奇峭峻秀。天烛峰在朝阳洞西,拔地而起,幽洞遍崖,植被茂密,满谷苍翠。深秋时节,霜染红叶,“置身着色娄敬山,红叶醉倒回家难。”多彩多姿,美不胜收。
灵岩山位于泰山西北麓,原称方山。因其主峰陡峭如削,上平如砥,方方正正而名。此山为东晋高僧朗公开辟,他还曾在此建寺院。因其形似神话中的仙山西昆仑,故又称昆仑山。南朝梁慧皎著《高僧传》,称朗公在泰山北岩下说法,顽石为之点头,从此方山即称灵岩山。朗公在山中所建精舍就是灵岩寺,德宗时宰相、史学家李吉甫把它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誉为“域内四绝”。后经历代重修拓建,至明初时极盛。今寺内主要有十佛殿、御书阁、五花殿、大雄宝殿等古建筑。
灵岩谷之阳有鸡鸣山,其得名与一民间传说有关。相传有一伙贼偷东西,刚到山上就听到公鸡叫,急忙跑回山下,竟然发现还不到半夜。群贼于是又回到山上,可是听到鸡又叫了起来,只好又跑下山。这座山从此就叫鸡鸣山。其实,据金人元好问考证,是因为泰山高出天半,昏晓与平原地区不同,才导致山上山下鸡鸣时间的差异。
万叠青松千涧月
徂徕山为泰山支脉,在泰山东南,最高峰为太平顶。徂徕山古称尤徕山,山上多松。《诗经·鲁颂》称“徂徕之松”。《水经注》记载“山多松柏”。《邹山记》夸其“犹有美松”。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樊崇曾率赤眉军驻扎徂徕山,自号“尤徕三老”。
相传徂徕山原来比泰山还高一头,后因张果老与碧霞元君争泰山,失败后逃往徂徕山,纵容妖魔奸淫掳掠。王灵官奉命讨伐,将徂徕山拦腰斩断,从此徂徕山变为平顶,即现在的太平顶。传说碧霞元君给太平顶周围的荒地取名花坡,每年五月来此赏花,来时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留下的车辙印即为车辙山的来历。为解决浇花的困难,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水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地方,变出两块石头,叫“夹牛石”,阻止牛来吃花。后来,为了感谢百姓建造观音楼,元君就在花坡上变出两个大瓮,即米瓮和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每年都大丰收。太平顶上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是元君为方便男女随从上厕所而变出的,石头的名字就叫“三人不见面”。
顶东南是贵人峰,奇石突兀,卓然云表,遥望如人立。即古人所谓“泰山有丈人,徂徕有贵人”中之贵人。
徂徕东南麓有光化寺,左右双峰如抱,前望诸山如翠屏遥列。南麓为礤石峪,群峰簇列,一曲水环,松柏丛荫掩映,云霭满谷旷幽,古称“徂徕第一奥区”。沿谷而上有隐仙观,明万历间道士于蚖虚辟此而居。据传他晚年不吃不喝,坐化而逝,死后尸身干枯完好,人称“蝉蜕真人”。
隐仙观东侧岭上有巨石,为五代高士陈抟酣睡处。南为清风岭,因高可避暑而名。下为卧石山,奇石络绎,状如群羊。徂徕山西南麓,为竹溪六逸遗址。竹溪东南为三岭崮,其巅三峰突兀鼎峙、高耸入云,又名三台山。其北岩为独秀峰,峰下有“独秀峰”三字,传为李白真迹。
太平顶西北为中军帐,相传吴王伐齐时,中军设于此,当年赤眉军也常聚此地。唐朝文人王希夷曾在此隐居。中军帐之东有金鱼石,相传岩石中藏神鱼,一夕风雨交加,巨石自裂,神鱼化龙飞去。今壁上有鱼状痕迹,与仆地仰卧石上的鱼痕大小相符,赤黄莹然,金鳞闪烁。其旁有巨石矗立,上立石剑,仅露剑口,传说当年仙人持剑劈石取金鱼,留其剑柄为记。
中军帐再东为长春岭,岭下有徂徕书院遗址,宋初学者石介在此筑室讲书,故称讲书堂。此为天平后寨,即樊崇聚兵之地,今有演武场、柱窝等遗迹。中军帐之北为玲珑山,秀拔玲珑,又称空空山。其上为野人洞,又叫走神洞,唐王希夷隐此,周围乱石嶙峋,地势险峻。西为角山,双峰并峙,如牛羊之角。山上双石卓立,其上又横置一石,故俗称秋千峰。西为竹溪,石介有诗记此:“到头泉石是吾家,坐石听泉日已斜。一片青衫非富贵,千竿绿竹好生涯。君曾揽照头皆雪,我试看书眼亦花。更好结为山伴侣,教他夔益佐勋华。”
上一篇:煌煌荆楚吟·庐山之旅·庐山·山花烂漫鸟纷飞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苏北之旅·南通·崇川福地苏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