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关外山·千山之旅·千山·无量观观无量
无量观又称无梁观,是千山最早的道教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开山道士刘太琳所主持,刘因此被尊奉为开山祖师。
断粮无梁 法力无量
刘太琳本名刘玉琳,直隶省永平府人,因家境贫寒独闯关东,后来在本溪九顶铁刹山出家,成了郭守真祖师的第四个弟子,在道教龙门派中,他排在第九代“太”字辈,故改叫刘太琳。
郭祖师久慕千山风物,想把道教传入佛教圣地千山,派刘太琳去立起门面。刘太琳先客居在祖越寺,每日悄悄到外面化缘,想以此攒钱自修一庙。时间一长,被祖越寺的和尚知道了,为阻止道教传入,他们就把刘太琳打发到半山腰又黑又潮的罗汉洞看香火。眼看半年过去,他攒下的钱还不够买条门槛,不禁心急如焚,幸得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俗家师弟洪将军帮助,得以在罗汉洞建起无量观。因刘太琳住罗汉洞时,曾断粮四十多天,又因罗汉洞无梁柱,观建成后就取名“无梁(粮)观”。后来又取道家法力无量之意,改称“无量观”。
紫气东来 道教之家
无量观规模宏大,庙宇成群,为千山道观之首。现存的主要有三官殿、老君殿、西阁、玉皇阁等。
无量观建筑布局合理,形态美观,各庙宇皆为单檐硬山式,雕梁画栋,涂朱贴金,金碧辉煌。又皆依山势而筑,或踞山,或伏山腰,或藏谷地,与古塔古碑古木怪石相映衬,使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谐和一体,各尽其妙。建筑最佳者当首推西阁,它依岩而筑,周遭有层林夹护,显得十分幽静雅致。清人吕翼文曾撰联赞之曰:“潮月空山蓂荚落,露风灵响海天高。”西阁内有一座观音殿,玲珑剔透,精致若盆景,殿正中立着大慈大悲观世音塑像,两侧壁有观世音发慈悲救八难的壁画。殿内还有专治眼病的眼光娘娘和给凡间送子的子孙娘娘塑像。
无量观的正殿是三官殿,在山间盆地中,东西有厢房,前后有角门,形成一个整齐洁净的院落。殿内塑有三官像,三官即“上元赐福天官尧、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官禹”,尧、舜本为上古明君,禹为治水贤臣,但道家神榜上,他们被封为司天、地、水的三官,在正殿左右墙上还绘有尧王访舜、大禹治水壁画。三官神像前又有护法王灵官和护坛土地塑像。传说王灵官有三只眼,中间那只是慧眼,专察邪人恶事,凡间的邪恶休想逃过他的眼睛,因而被封为护法神。三官像东侧的八仙过海群像,形态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八仙过海时各显神通的风姿。西侧有瑶池金母,即王母娘娘骑犼腾云塑像,神态安祥。
老君殿在三官殿东面山坡上,宇阁雅致。因老君(李聃)为道教之祖,故其殿门匾额上刻有“道教之家”四字。殿内除供奉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塑像外,还供奉玉宸道君、灵宝天尊和玉清自然元始天尊像。两侧壁上还绘有老君过函谷关、孔子问礼于老君的壁画。
玉皇阁是无量观的最高建筑,高矗山顶,被道人称为“观顶”。其为无量观的最早建筑,据初步鉴定,为唐代所建,原为驻兵的指挥所。这所全观唯一的砖石建筑,工程坚固异常,虽已历千年仍屹立如初。阁内有玉皇大帝塑像,阁外有半圆形平地,围以半人高的砖墙,是游人登高揽胜的绝佳地点。
西阁的第二重拱形石门上,镌刻有“紫气东来”四字。相传在春秋时期,函谷关总兵殷喜夜梦,得知次日将有一位圣人由此路过。清晨,他率领众将到东门迎接,果然见东方有一团紫气冉冉升起,直至跟前,原来是一位骑着板角青牛的白须老人。殷喜遂拜为仙师,弃官出家。这就是老聃过函谷关的故事。
观中有佛 释道同源
无量观是座道观,然而,在其西阁观音殿正中,塑立的却是佛教人物观世音像。无量观还有个罗汉洞,洞里竟也塑着佛家的十八罗汉像,洞外石壁上还题有“释道同源”四个大字。无量观为何要供奉这些佛教神祗呢?此事众说纷纭。《辽东文献征略》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罗汉洞原塑着十八罗汉拜观音的像,无量观的一个道士见此心中不快,就偷偷地将观音的头砍掉,改塑真武大帝的头,并由此宣称罗汉洞属于无量观。不久,这个道士就忽然“烂颈而死”,其余道士以为触犯了观音神灵,恐受连累,就急忙在西阁大殿重塑观音像。又有传说无量观道士毁坏罗汉像,祖师刘太琳主持重建,并与祖越寺长老尽释前嫌,携手写下“释道同源”,以传后世。
触目成趣 风景无量
无量观周围有许多景点,俗称有二十四景,如今已扩展至五十余处。各处景点多有其独特佳趣,又有许多掌故、传说可资品味,令人兴味无穷。
无量观四周,奇石遍地,百态千姿。有古时人们拴马用的拴马石,有形如平台、相传为仙人聚首处的聚仙台,有形如象首、鹦鹉、木鱼的象首峰、鹦鹉石、木鱼石,也有以险著称的“八步紧”和振衣岗,更有形如杂耍者头顶上的罐子,势若欲坠、却无根而不动的“无根石”……而尤为著名者,当数“夹扁石”和“太极石”。
“夹扁石”是玉皇阁西侧峭壁上的一堵拦路巨石,石间有一缝隙,约4米长、3米高、半米宽,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相传这“夹扁石”本来无缝,一少年铁儿为治好母病,历尽千难万险登山采药,就在他接近山顶时,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铁儿不禁急得大哭起来。恰在这时,长眉大仙和赤脚大仙到此,长眉大仙要开路让少年上来,赤脚大仙执意不肯,相持不下,长眉大仙用劈山剑壁开了山头,赤脚大仙跳起来用双脚狠命一跺,劈开的山就合上了。但因劈山剑没有收回,山没合严,待长眉大仙拔出剑,这山中间就留下了一条缝。铁儿就从石缝中间穿过去,到达了仙山。因此缝窄得只够一人扁身而过,故名“夹扁”。“夹扁石”为千山一绝,当地有民谣说:“八步山峰险,落脚要检点!为登天上天,不怕身夹扁!”
“太极石”位于无量观和祖越寺交界的山梁上,直径约3米,状如巨丸,上面刻有倒悬着的“太极石”三字。相传此石六十年一翻身,但自道光二年(1822年)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年未再翻身,现今石上还刻有“道光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翻身”字样。据《辽阳县志》载:道光二年“六月大风雷雨千山太极石翻身”,由此可见太极石并非自己能定时翻身,乃大风雷雨所致。
无量观周围有四座古塔,其中,玲珑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相传建于唐代,塔身为花岗岩,高12.3米,六角十三级,塔形秀丽壮观,掩映在无量观南山头茂密的松林中。八仙塔、祖师塔和葛公塔都在聚仙台周围,八仙塔是刘太琳的俗家师弟为他打坐而建,高13米,六角十一级,四周有砖刻八浮雕。据说塔成后,刘太琳觉得自己不能僭越八仙之上,故未用,另建了约3米高的六棱圆尖花岗岩塔,即“祖师塔”。“葛公塔”是四塔中建筑最精美的,是民国初年张学良将军捐资所建,塔身为细质花岗岩,高9.75米,六角七级,塔身镶汉白石石板,上刻葛公生前绘画及题字。葛公名月潭,沈阳太清宫方丈,为当时东北地区道教领袖,与张作霖是至交。《海城县志》载:“清末佛教凌夷,道教同受影响。及南京组织佛会,沈阳太清宫方丈葛月潭同时发起道教会,总会设在北京白云观。”葛博学多艺,工书法,善绘画,尤喜绘兰竹。
“太极石”的南山冈上有正直松,高近40米,外形挺拔秀美,是千山最高松。“正直松”历来是诗人画家笔下的宠儿,其形秀且直,多情的画家作画赞云:“正直松下情人多”;其质端且正,善感的诗人乃咏曰:“不偏不倚翠参天,直节堪当玉笋联。遥看龙鳞悬尘尾,令人顿咏羔裘篇。”与“正直松”成对比,在无量观正门西侧的悬崖绝壁上,却长着一棵矮小细弱的小松,它高不过米,独立陡峭的石壁上,遇风则摇摇欲坠,大有弱不禁风这势,被人称为“可怜松”。此木貌似可怜,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已在这绝壁上屹立了四百多年!是故人们又多称之“顽强松”,古人曾热情咏颂之,“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摧斤斧,是彼真成地上仙”。
罗汉洞是个古老的天然石洞,相传唐代即存在。后经人工穿凿,成了穿山洞。洞中分两排塑着十八尊罗汉像,表情各异,神态离奇,雕刻精细。传说清代一位大师到祖越寺讲经,梵言深奥精妙,这十八罗汉曾赶来听经,后来祖越寺就在洞里塑了他们的像。从前,在罗汉像中间,曾塑有真武大帝像。佛、道两家的神像为何共居一洞,传说各异,多言乃无量观与祖越寺两庙争斗所致,古人曾作诗质疑:“释道环居一洞中,花开花落几春风。牟尼莫谩玄真问,贝叶黄庭解不同。”
无量观的“天”,名闻遐迩,景象万千。象首峰前,有依山势砌筑的三十三级石阶,石级宽达5米,由下而上,每登一级,极目远眺,皆是一番新的风景,可谓一步一层天,故名“三十三天”。有诗曰:“别有名天三十三,兴来拾级任登探。举头试望绝高处,一色苍茫接蔚蓝。”
“三十三天”左侧峭壁,有“八步紧”,这是在峭壁上凿出的八个踪印,仅能容足,惊险异常。过了“八步紧”,穿过“夹扁石”,又有一巨石拦路。巨石上系有铁环,环下凿有踪印,须手足并用,方能跃过巨石,故名“一步登天”。登天后,继续攀登,才到著名的“天上天”。这“天上天”是山顶上突兀而起的巨石,高高耸立,攀上石顶,乃见白云在上,群峰在下,如同置身天上。
在卧虎峰西北,还有著名的“一线天”。这是一座巨崖崩裂形成的石罅,长达30几米,高约16米,宽近1米,形同斧劈。石缝下有百余级石阶,沿石阶而上,置身石罅中,仰头可见两崖如壁,中露蓝天一线,奇特壮观。相传这“一线天”是积翠仙子的绣花针嵌进石壁形成。
上一篇:沉沉帝王梦·京郊之旅·颐和园·方外尘间
下一篇:浩浩燕赵歌·保定之旅·易县·易水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