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南昌之旅·滕王阁·江南第一名楼
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且更在此二楼之上。正如韩愈所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故明清以来又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歌舞兴楼阁
滕王阁建筑在赣江东岸的冈峦之上,位于南昌城西北角章江门外,飞檐画栋,高耸入云,视野开阔,远可见西山叠翠,近可览南昌市容与章江渡口的壮阔风光。新建八一大桥长达三里有余。此处为赣江、抚河交汇之处,洪水浩渺,天水一色,渔帆点点,富有诗情画意。
滕王阁建于唐代永徽四年(653),为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所建。李元婴当时在南昌任洪州都督,已被封为滕王,故此楼即被称为滕王阁。传说此阁落成时恰逢封滕王的圣旨来到,故以滕王名阁。其实,早在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李元婴已封滕王。李元婴酷爱音乐、舞蹈、绘画和游猎,其《滕王蛱蝶图》艺术价值甚高。他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常在南昌演出。有一次他游赏风景时发现此处居高临江,山水优美,就想在此设宴游乐,于是修建了这座扬名千古的楼阁。
由于建阁是为了歌舞欢宴,所以其风格与一般城楼、殿堂不同。它没有那种森严、庄重之风而使建筑艺术摆脱了政治、宗教和世俗的束缚,充分照顾到远近景物的协和以及楼阁本身造型的完美,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临观胜地和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名阁。明人唐枢说过:“岳阳楼胜景,黄鹤楼胜制。”岳阳楼有洞庭美景,衔远山,浩荡无涯;黄鹤楼雄踞蛇山,临长江,因地制险;而滕王阁则景制二者兼而有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得到了无数文人的赞赏而成为千古名阁。
千年古阁屡兴废
滕王阁兴废重建达二十九次之多,不断有所扩大。唐时阁共三层,高六丈,主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并有“回廊并抱”、“飞轩累榭”,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宋大观二年(1108)重建时,主阁比唐代增高十分之一,并增加了“压江”、“挹翠”二亭子于主阁之南北。南宋时因赣江江岸坍塌,乃将阁建于城墙之上。据云宋代滕王阁华丽壮观,为“历代滕王阁之冠”。
元代一百多年中滕王阁两次重建,规模有所缩小,但“材石坚致”而又“简朴刚劲”,别有一番风光。明代朱元璋曾在阁上大宴群将。后因天灾人祸,此阁“治世则兴,乱世则废”,明代重修达七次之多。第二次重建时(1452)改名“西江第一楼”,十余年后重修,又恢复原名(1465)。明代开始在阁上演戏并增设了戏台。明末遭劫。清代二百六十七年中重修重建此阁达十三次之多。清代滕王阁改明代阁基面向正南为面向正西,恢了唐宋旧观。至清末民初,滕王阁已破败不堪。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城前,军阀负隅顽抗,将滕王阁与附近民房尽皆焚毁。当时曾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任委员的江西人民裁判逆犯委员会,1927年1月将纵火犯张凤歧、岳思寅等处以极刑。1935年江西省政府曾向社会集资重修,但一无动作。1942年梁思成等人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名义,据明代旧藏宋画滕王阁图底本,参照唐代建筑法式,绘制了《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设想在抗战胜利后重建,后因内战而未果。此夙愿直至八十年代方得以实现。新建的滕王阁距唐阁旧址仅百余米,在赣江、抚河交汇处,负城临江,遥对西山。在梁思成教授草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建成了更高大华丽的仿宋式六层古典楼阁。新阁净高54.5米,建筑面积近一万平米,“明三暗七”,以钢筋水泥作仿木结构,彩绘斗拱梁柱,画栋飞檐,黄琉璃瓦,宏伟壮丽,重现并宏扬了大唐风貌。
新阁内文化色彩甚浓。主阁底层大厅有大型壁画,表现了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神奇意境。又有大型山水画,再现了王勃序文中“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壮阔场面,将江南三大名楼的雄姿囊括其中,气势不凡。楼上主厅正面镌刻着王勃《滕王阁序》的全文,这不朽名篇使滕王阁熠熠生辉,使人百读不厌,此乃全阁之重心所在。厅内还陈列了滕王阁的珍贵文物,此外还有布置典雅的礼厅与乐厅,有大型长卷壁画表现了江西的历史文化名人群像,以显示王序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盛况。在视野广阔的上层大厅中,有展示书法绘画精品的“翰墨厅”、“丹青厅”,可供文人墨客登临时即兴挥毫吟诗作画之用。厅内还有《百花百蝶图》、《汤显祖戏演〈牡丹亭〉图》等壁画。
江西南昌滕王阁
王勃雄文万古传
滕王阁的声名卓著与王勃关系极大。他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宴序及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及“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等佳句,千古传诵,影响深远。1980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广州所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时代,南昌曾有一次盛会,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美丽的词句描写了当时中国的巨大潜力。以后盛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之冠。今天王勃的名句仍然能用来描述中华民族的无比潜力。”
王勃(649—675),绛州龙门人(今山西万荣县),“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勃文为四杰之冠”。其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口皆碑。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王通为隋末著名学者,著有《文中子集》,父王福畤为太常博士。王勃才华早发,被视为神童,七岁能写很好的文章,十多岁即被授“朝散郎”官职,十七岁为沛王李贤王府侍读,但因性格高傲耿直,壮志未酬而屡遭贬谪,其父亦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今越南)令。据五代时南昌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等书记载,上元二年(675),王勃去交趾探亲,由长江乘舟在马当(今彭泽)受阻,传说中源水神以风相助,使他经湖口进鄱阳湖入赣江,“夜行七百里”而到达南昌。正好赶上阎都督为重修滕王阁竣工而举行的盛宴,王勃也受到了邀请。洪州都督阎伯屿本想让他的女婿吴子章在盛会上拿出早已写好的滕王阁序以显示文才。席间以纸笔遍请宾客作文,大家心中有数,都推辞不写,而王勃年青气盛,竟毫不推让,只说盛情难却,提笔就写。这就使阎都督大为不快,他拂衣而出,命下吏伺其下笔,句句禀报。当时人们多以为王勃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贸然登高作赋,定要当众出丑。良久一吏来报王勃文章的开头“南昌(一作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一吏又报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曰:“此故事也。”又一吏来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又一吏报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曰:“此子意欲与吾相见也。”又一吏来报:“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邦,宾主持东南之美。”阎公心中微动,想道:“此子之才,信亦可人!”数吏分驰报句,使阎暗暗生奇。待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听罢,以手拍几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此文当垂不朽矣!”待文成之后,阎都督携王勃之手,请他上坐,称赞他是“天下奇才”,说:“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报。”此时其婿离席而起,高声道:“此乃旧文,吾收之久矣,何能将先儒遗文伪言新作,蒙昧左右,当以盗论。”随即当众背诵,从头至尾,无一字差错。众大疑,王勃亦佩服吴子章记性之好。不动声色,徐徐问道:“公言先儒旧文,别有诗乎?”子章道:“无诗。”王勃又问大家:“如此为旧文,后有诗人句,诸公有记之者否?”众皆不答,王勃乃又拂纸疾书:
《江南第一名楼》古诗句出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此诗意境深远,写景抒怀,对身世喧赫的帝子王侯有藐视之意。子章见之,大惭而退。阎公又赠五百缣及黄白酒器,共值千金,以示感谢。(参见冯梦龙《醒世恒言》)。
王勃序中“落霞”、“秋水”之句,确为神来之笔,千古名句。前此虽有庾信《马射赋》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在意境上比王勃名句差得远了。落霞、孤鹜写动景,色彩鲜明对照;秋水与长天为静景,极其明丽壮阔。王勃那点铁成金之笔,确实使人耳目为之一新。“阁中帝子今何在”之句,更超凡脱俗,大义凛然,据说滕王李元婴见了此诗后,活活被气死,于是有“王勃挥笔扫滕王,奇文流芳传千古”之说。李元婴是个胡作非为的花花太岁,曾在高楼上以弹弓打人取乐,甚至把一个婢女剥光衣裳,捆住手脚埋进雪堆,看她在雪中挣扎活活冻死。他随意玩弄妇女甚至连许多官员的夫人也不能逃脱。唐高宗不得已把他贬到安徽滁州。
王勃《滕王阁序》使此阁扬名天下,垂之永久。此阁屡毁屡建,与王序关系颇大。在王序影响下,历代文人多以登临滕王阁并题咏诗文为荣。中唐贞元六年(790)和元和十五年(820)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滕王阁,规模有所扩大。王仲舒本人还作《滕王阁记》,并由王绪作《滕王阁赋》。一序一记一赋,作者均姓王,合称“三王”,当时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对此评价甚高,他写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盖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当时王仲舒请韩愈写记,其记曰“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韩愈以自己的文章“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对三王之文多么尊重。虽然如此,但王绪与王仲舒的赋与记均早已湮没不传,而王勃的序却令人爱不释手,传之千古而愈盛。
名阁诗文笔生花
滕王阁为历代歌舞游乐宴饮之地,文人雅集,写下了无数咏诵滕王阁的诗文。元和十三年,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任江州司马三年之后,就任忠州刺使新职路过南昌,当地官员在滕王阁上设宴为他饯行,白居易赋诗一首记述其事:“翠幕红筵高在云,歌曲一声万家闻;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当时在滕王阁上演出的歌舞节目甚多,除中原古典舞蹈外,还有唐代新引进的西域舞蹈。演出之中柘枝舞、胡旋舞、伊州大曲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诗人杜牧任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佐吏时,常参加滕王阁宴集,离开南昌后在九江途中舟上作了几首感怀小诗:“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樯似邓林白浪天,越香巴锦万万千。滕王阁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铁轴船。”以生花妙笔写滕王阁风光,对“破浪千帆”、“柘枝蛮鼓”等印象尤深。唐代诗人李涉也在《重登滕王阁》诗中写到听唱“伊州(今哈密一带)曲”的情形:“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
到宋代,因战乱,滕王阁也衰落破败,南宋诗人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抒写了他当时的忧愤心情:“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遣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竟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帘歌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此时歌舞早已消歇。
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常登滕王阁,并拓韩愈记滕王阁的碑刻,其诗曰:“白浪翻江无已时,陈蕃徐孺去何之?愁来迳上滕王阁,覆取文公一片碑。”民族英雄文天祥热爱乡土与祖国文化,对滕王阁充满感情,其《滕王阁》诗曰:“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风何处搏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阁为诗文兴会歌舞游乐的佳处,明代戏曲兴盛,临川汤显祖的《牡丹亭》尤为轰动,曾在滕王阁上演出,汤显祖有诗记此盛事:“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此剧直演至夜深,感人至深:“桦烛烟销泣绛纱,清微苦调脆残霞。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滕王阁上修建了戏台,这在江南三大名楼中是独一无二的。
滕王阁在江西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王勃、韩愈等“诗文传阁”的传统,引发了江西人才的诗兴文思,促使江西在宋代以后出了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解缙、汤显祖、邹韬奋等文学大家。
有关滕王阁的题咏佳作,除以上所述外,尚有钱起《江行杂诗》、苏辙《题滕王阁》,朱熹《和秀野刘大寄示滕王阁诗韵》,明代刘俨《西江第一楼记》、胡俨《滕阁秋风》及《滕王阁赋》、李东阳与李梦阳《滕王阁》诗,清代王士祯《闻滕王阁落成寄宋二牧仲诗》、朱彝尊《登滕王阁》等等。明崇祯七年(1634)春,南昌文人雅士在滕王阁成立了诗歌团体“滕王阁社”,以万历进士舒曰敬为盟主、大师,一日一聚,或自由出题,或抽签拈题,写作诗文,议论时政,写出了很多唱和诗文。不久偏楼环漪阁落成,江西巡抚解石帆又在滕王阁设宴成立“环漪阁社”作赋题诗。舒曰敬还在滕王阁作社业讲学,撰写了《滕王阁社业初集序》及二集序等文,培养了许多文学英才。
历代有关诗文编集者甚多。如明正统元年(1436)董遵编的自唐至明的《滕王阁文集》十卷、明崇祯六年(1633)李嗣京编的《滕王阁续集》收入明中叶以来的诗文十九卷。清顺治十二年(1655)中丞都御史、江西巡抚蔡士英写《征诗文檄》征集当时名人写滕王阁的诗文四百六十多篇,编为《重建滕王阁集》,又将唐以来的诗文编为《滕王阁全集》(又名《滕王阁古今诗文选》)十三卷。此集除蔡序外,还请钱谦益、熊文举等名人作序,甚为珍贵。
艺术宝库翰墨香
滕王阁之楹联极多,相传为宋代人写的十一字对联集王勃序与诗中之对句警语,甚为高远自然:“南浦云开,秋水共长天一色;西山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据传明初江西吉水才子解缙(人称解状元)曾与人在滕王阁比试对联。他见阁中飞鸽而出上联“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对方对不出。他手指赣江景色曰:“仔细瞧瞧槛外风景,下联便有了。”果然对方很快对出了下联:“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清初宋荦(1634—1713)1688年作为江西巡抚主持修竣滕王阁,题联曰:“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乾隆年间南昌太守李春园曾题“仙人旧馆”匾额,后又写一对联:“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天水一色之中。”集孟浩然、陶渊明诗句与韩愈、王勃记序中之名句,甚为自然。刘宗辉七字联则想象更丰富:“白云自向杯中落;小艇原从天上来。”
阮元(1764—1849)任江西巡抚时,新修膝王阁落成,乃集王勃序中佳句,作成一联:“帝子长洲,仙人旧馆;将军武库,学士祠宗。”另一联据传亦阮元所作:“地阔天空,山高月小;龙吟虎啸,鱼跃鸢飞。”南昌人丁竣亦有八字联:“杰阁重新,众仙同咏;故乡如旧,野鹤飞来。”
许多对联赞王勃名序,佳句叠出。清代江西巡抚刘坤一(1830—1902)的廿一字联曰:“兴废总关情,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同时的王必达(1821—1881)亦有联曰:“鸣鸾昼静,画蝶春融,当年文采风流,雨卷云飞余胜赏;乘鹤楼高,燃犀渚回,是处江山辉映,诗成酒熟待才人。”李文敏的廿五字联则更鲜明:“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飞云,珠帘卷雨;湖山无恙,擅楚尾吴头之胜,凭栏四顾,况更睹金绳摩汉,铁柱凌霄。”会稽人周峋芝的廿二字联又是一番风韵:“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看轻过路才人。”
滕王阁图画甚多。五代李昇的《滕王阁宴会图》、《滕王阁图》与卫贤所画《滕王阁图景》“世称三绝”(《玉堂佳话》),但今已不存。现存最早的《滕王阁图》为宋画院作品,见于天籁阁藏《宋人画册》之中,有人以为此画即郭忠恕所画的《王勃对客挥毫图》。此外《晚香堂苏帖》中还载有南宋人赵伯驹的《滕王高阁图》。宋绣亦有《滕王阁图》,极为精细动人。元人所绘绢本《滕王阁图》山水广阔,草木苍翠,刊于1931年的《故宫周刊》上。明代有大画家唐伯虎的《落霞孤鹜图》(载上海美术出版社《唐寅画册》)和嘉靖年间《江西通志》上的一幅版画。在历代所修之《西江志》、《南昌府志》、《新建县志》等书之卷首,均有滕王阁的版画。清代名画家吴让之的巨幅滕王阁图为王咨臣所收藏。清末南昌画家袁戴春的四巨幅“南昌名胜图景”之一即为《仙人旧馆图》,为六尺绢本大中堂,此四幅巨画用了两年功夫才画成,现藏江西历史博物馆。
滕王阁的碑刻中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名作,如米芾赞为“刚健而有韵”的苏东坡书《滕王阁序》与赵伯驹的《滕王阁图》,堪称“双绝”。明末清初石印本《晚香堂苏帖》并载之。赵孟頫书王勃《滕王阁序》亦甚佳,明杨士奇赞为“笔意精妙绝伦”。大书法家文徵明、董其昌皆书写过王勃序文。康熙帝亦亲临王序,刻石立亭。乾隆时书法家翁方纲书王勃序曾刻在滕王阁屏门上,字有碗口大。书法名家王文治楷书陈维崧《滕王阁赋》亦曾刻石。巡抚陈淮等八人联句由沈初书丹,方又新刻石。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滕王阁,刘坤一、刘绛分别撰写了重建记文,由李文田、夏献征楷书刻石。不少碑刻的拓本如今都还完好,是与滕王阁历史密切相关的珍贵遗产。滕王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名楼,确是一座辉煌的翰墨宝库。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大小雁塔·气宇轩昂“伟丈夫”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无锡·江南第一国故事渺茫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