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北京·燕京八景
金中都水陆交通发达,物资丰盛,人口辐集,是北方一大枢纽之地。中都城不仅有巍峨的皇宫,还有风景优美的离宫别苑、园林胜地,其中燕京八景最为人们传颂,它们是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道陵夕照(金台夕照)、蓟门飞雨(蓟门烟树)、西山积雪(西山晴雪)、玉泉垂虹(玉泉趵突)、居庸叠翠、卢沟晓月。燕京八景也称燕台八景、燕山八景、京畿八景等。
“八景”一说,据说最早源于宋代哲宗时进士出身的画家宋迪。他曾以潇湘风景为素材创作了《平沙落雁》、《远浦帆归》、《潇湘夜雨》、《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烟寺晚钟》、《渔村落照》八幅山水画,被称为“潇湘八景”,后来名胜之地也多用四言句来列称其景物为八景。
“燕京八景”的说法始于金章宗明昌年间的《明昌遗事》,元初文人雅士开始用古风诗和小曲歌咏八景,到了明代,“燕京八景”又成了翰林院的文人学士吟咏的重要题目,但这八景的名字前后有所变化,直到乾隆钦定才正式确定下来,并立碑以志。
京畿绝胜处
居庸叠翠。此景在北京昌平县四桥子村南,距北京市区50多公里,即古长城居庸关。居庸关两旁高山屹立,翠障如屏,中间就是关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有名的战役。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碧波翠浪,金章宗时即将此钦定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亲笔题“居庸叠翠”四字,刻碑立于城关东南。现仅余碑座。有诗赞曰:“九关第一数居庸,重叠峰峦杳霭中。”
玉泉趵突。在北京海淀区玉泉山。泉水晶莹如玉,因称山为玉泉。山中泉水丰沛,最大一组在山之西南麓,自泉眼涌出的水柱高达尺许,能与济南趵突泉媲美,乾隆时定名为“玉泉趵突”。
蓟门烟树。在今海淀区东升乡黄亭子村元大都西土城。元大都城墙是土筑草苫,城外多树木,云烟笼罩,景象壮观,时人称“蓟门飞雨”,明时始称“蓟门烟树”。乾隆十五年(1750)在土城上建石碑一座,碑高3米,宽0.8米,厚0.25米。原碑在黄亭中,1900年黄亭被毁,石碑始露在外。碑阳是乾隆所书“蓟门烟树”,碑阴是乾隆御诗。这“蓟门烟树”之名出自唐诗。唐李益《秦城》诗:“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天雁,纵遣乘春更北飞。”此景最是苍苍茫茫,大有离人情怀。
西山晴雪。在北京西山香山。香山因主峰顶有两块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主峰又称香炉峰,因山势陡峭,俗称鬼见愁。香山半山腰有一座梯云山馆,山馆往上,有乾隆御制“西山晴雪”碑。这里是一段开阔地带,冬天大雪初晴,银装素裹,玉砌冰削,煞是好看,故称“西山晴雪”。又有人说,香山有春花、秋叶、冬雪、夏松四景,而“西山晴雪”偏属春景。据说西山晴雪碑南侧朝阳洞附近当年种植有许多山桃树、山杏树,一直到半山亭。此处向阳背阴,早春山桃山杏最早绽开花蕾,漫山遍野桃杏撒白,犹如漫天飞雪,故称“西山晴雪”。有明王衡之语为证:“香山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春天“上下皆漫漫遥白”。《帝京景物略》说:“香山,杏花香,香山也。香山士女,时节辟游,而杏花天,十里一红白,游人鼻无他馥,经芯飞白之旬。”有诗赞曰:“花如春后薄,雪鬖鬖满野。”“晴雪”原来指花景。然则香山冬雪又何尝不是一景呢?
风景宫苑间
太液秋风。太液池是封建时代北海、中海、南海的统称,也叫西海子或西苑,是皇家禁苑;明以后又称前三海,水面共有近一千亩。
“太液秋风”是乾隆十六年钦定燕京八景之一,元时称“太液秋波”,明时称“太液晴波”。乾隆亲题“太液秋风”碑立于中海东岸水云榭中,指太液池水在秋日晴空下,轻风微拂,波澜摇动,澄明可爱之状。水云榭始建于康熙年间,如出水芙蓉凌波水上。康熙专门赋《水云榭闻梵声诗》一首:“水榭围遮集翠台,熏风扶处午云开;忽闻梵诵惊残梦,疑是金绳觉路来。”乾隆和一首“云无心出岫,水不舍长流;云水相连处,苍茫数点鸥。坐席生烟云,石栏俯秋水;空明是我心,何如漆园吏”,表达了这位风流倜傥天子面对“太液晴波”的不尽情思。
琼岛春荫。北海公园琼华岛,金名琼华,元为万寿山,清顺治于山顶建白塔,又称白塔山。琼华岛是元代北京改建时的中心。岛上林木苍翠,精美的建筑都在林木掩映中,南面有永安寺等,西面有悦心殿、阅古楼等,岛东建筑不多,但松柏参天,饶有意趣。乾隆触景生情,御书“琼岛春荫”,立碑于绿荫深处,碑阴刻乾隆吟此景的诗句。
一月万种情
卢沟晓月。卢沟桥曾是由南进京的交通要道。两岸有很多旅舍驿馆,行人总是鸡鸣即登程,此时天色初曙,野旷天低,更显月色疏朗。月景随人心境,如若春风得意,自然精神为之一振;倘是落第举子、贬谪官吏、折本商人,望苦旅归程,对此京城晓月,心中当别是一番滋味儿。金章宗曾为此景题字,乾隆帝重题之“芦沟晓月”碑,至今仍立在宛平镇芦沟桥头。乾隆有诗咏此:“车驰马聚长安道,何限低回旅宦情。”乾隆题碑还有一个传说。芦沟桥修好后,这里的月亮比别处要出得早。别处初一、初二才看见一点月牙儿,这里却三十晚上就能看见东南方向有一弯明月,大年三十,那弯明月将桥照得通亮。可只有十五岁以下童男童女,还有大命之人才看得见这弯月。乾隆听说此事,心想自己还不是大命之人吗?也要去瞧瞧。便带着一群人去看,他看了半天,也没瞧见月亮,又不便说破,仍故作欣赏的样子往东南看,看来看去便真觉有月了,于是要作诗。但作来作去总不如意,这时,一个翰林吟道:“霜落桑干水未枯,晓空云尽月轮孤。一林灯影稀还见,十里川光淡欲无。”乾隆就题了“芦沟晓月”。
谁人更扫黄金台
金台夕照。黄金台故事源出燕昭王招贤。《战国策·燕策》载:郭隗对燕昭王讲了千金市骨故事后说:“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曾为郭隗筑台,称贤士台;太子丹也曾筑黄金台招贤,后人仿此筑黄金台。北京黄金台在何处,众说纷纭。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说:黄金台“出朝阳门,循濠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是也”。元代在今白纸坊建过黄金台。前门外晓市大街路北有“金台书院”。明初在左安门附近有一夕照寺,于谦曾应寺僧普朗之请为其师古拙俊禅师《中塔图》题词。夕照寺有一土阜高5丈,清人吴长无《宸垣识略》记:“夕照寺在万柳堂西北,有‘金台夕照’,此寺之所由名也。”朝阳门外红庙北有金台路。永定门外东南3里也曾有“金台夕照”并有御书亭。现日坛公园以东光华染织厂附近有个地方叫苗家地,乾隆御碑“金台夕照”在此被发现。到处都有黄金台,足见人们比附之心之炽。《天府广记》有诗咏道:“山色微茫映古台,平原千里夕阳开。谁知碧草遗基在,曾见黄金国土来。树绕河流天外去,鸟翻云影日边回。清时自重非熊叟,不独奇谋得俊才。”
白羊银锭
古燕京八景外,还有“西便白羊”、“银锭观山”二景。
马芷祥《北平指南》说:“西便门外城濠左侧,向有白石数十,长各三尺四尺不等,星罗棋布,随河堤上下分布之,年代既久,人于里许望之,如白羊,其状或立或卧,与真羊无异,故称西便白羊。”
西便白羊也有一个故事:鲁班知道北京正在修城墙,便带儿子和徒弟赵喜来帮忙,他们发现城门脚下的白玉石、城门里墁“海墁”的豆渣石都没着落,就在北京周围寻找,找到西南方向的琉璃河,鲁班一眼就看到河边的豆渣石和河底的白玉石,打算把石头运到城里去。徒弟赵喜心眼多,他提出运豆渣石,让鲁班儿子运白玉石。鲁班便将白玉石变成绵羊,豆渣石变成牛,并嘱咐两个年轻人,必须在天亮前运到,因为只要一听到鸡叫,石头就回复原形走不动了。赵喜赶的牛走得快,先到了北京城;鲁班儿子赶的羊走得也不慢,四更天走到西便门。可赵喜要抢功,便学鸡叫,引得公鸡都打鸣,绵羊就变成白石头,再也没法走了。于是就留下这“西便白羊”一景。
银锭观山是指在银锭桥头向西望,可见西山胜景。那时空气清朗,此说不虚。《帝京杂咏》描写道:“银锭桥连响闸桥,湖光山色隐迢迢。碧峰一寺夕阳下,月光荷花通海潮。”银锭桥是白石砌成,为南北向单孔小桥,因其状似银锭,故名。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水大多自西北流向东南,但也有由东南流向西北的,在银锭桥便有这奇观,人说“银锭观山水倒流”。后海水通过银锭桥由前海倒流而入,这是因为后海明显比前海地势低,西玉桥和后门桥处各有一水闸,只要两闸关闭,前海水无路可通,就必经银锭桥倒流入后海了。银锭桥还与辛亥时期反清英雄喻培伦名字相连。喻培伦是四川同盟会会员,曾与黄复兴等在北京琉璃厂火神庙夹道开了个守真照相馆,作为秘密机关,同时在宣武门鸿太永铁铺制造弹壳,制做炸弹。载沣每日必经银锭桥上过,1910年3月31日夜,喻培伦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可是,没想到白日目测不准,电线短了几尺,只得暂时离去。第二天炸弹被起出,清政府即开始大肆搜捕,黄复兴被捕,喻培伦因去了日本侥幸得脱。一年后,在广州起义时,喻奋勇当先,用一筐炸药开路,所向披靡,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牺牲前高呼:“学说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孙中山革命政府追赠他“大将军”职。
上一篇:朗朗齐鲁月·曲阜之旅·孔府·煌煌“天下第一家”
下一篇:灼灼闽粤花·桂林之旅·独秀峰·独秀峰探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