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黄山之旅·黄山·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黄山“四绝”,历来备受人们推崇。
十大名松
黄山松大多生长在石缝中,千姿万态,竞异争秀,令人耳目一新。“十大名松”名扬天下。生长在黄山南部玉屏楼狮石前的迎客松为黄山第一名松,它枝干挺劲,雍容端庄,长枝均伸向一面,恰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方来客。如今,它不仅是黄山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接引崖下散花坞半峰有株“扰龙松”,又名为“帝松”,裂石而出,主干高不足2尺,而枝叉斜拖曲结,弯曲蟠绕达3丈多。松根长数十丈,透石而出,穿石上下,十分奇异。此外狮子峰名松也很多,“狮子林”附近有“宝塔”、“麒糜”等奇松,“薄团”、“凤凰”等古柏。狮腰清凉台侧有名叫“破石”、“扇子”的古老奇松。《徐霞客游记》中描写天都峰顶上的松树“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天都莲华峰附近诸峰“绝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黄山松以优美奇崛闻名天下,一些歌咏黄山松的诗篇也因传神地写出了此地松树特有的气骨而驰名于世。
黄山云海
黄山云海,瞬息万变,妙不可言。有东海、西海、后海之说。站在光明顶上,东海西海尽收眼底。西海群峰景色尤为秀丽、深远。这里众峰挺立陡峭,像许多把利剑直插天空,知名的有双笋峰、尖刀峰、飞来峰等等,云雾缭绕时,如大海中的无数岛屿。云海变幻,山峰也出现各种景象,历来有”“仙人晒靴”、“仙人踩高跷”、“仙女绣花”、“老僧打钟”、“武松打虎”等奇观。郭沫若《黄山之歌》写道:“森罗万象,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缓,胜似梦境之迷离。”玉屏楼也是观看云海的好地方。徐霞客称这里“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在天都峰上观看云海,“雾气来去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桥,时没为银海”,云层如奔马、风樯,弥漫回合,荡胸扑面,风光奇美。
黄山温泉
黄山温泉古名“汤泉”、“汤池”,也叫“朱砂泉”、“灵泉”,与骊山的矾石泉(即华清池)、安宁的碧玉泉并称为我国温泉中的“三奇”。黄山温泉位于黄山紫云峰下逍遥溪冰川幽谷北面,与迤逦绵延十里的桃花峰隔溪相望,这里地势开旷辽阔,风景妩媚秀丽,是游人入山的第一站。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详细描绘汤泉旧貌,云:“口如碗大,出于洞涧”。“石池天成,长丈许,阔半之,深不逾三尺,莹澈见底。旁有欹石,碧色可枕。上蒸气如甑,下布细砂。砂中沸泡喷涌蟹眼鱼眼,以次上升,旋而成珠,迸散而四射。”现在泉边石壁上,有明代万历年间题刻的“天下名泉”四字。此外尚有“不浴心也清”、“阴云潜月”、“飘然欲仙”、“冷暖自知”、“蒸气”等题刻。
黄山温泉具有治疗作用。传说轩辕黄帝服用仙丹后,在此温泉中沐浴浸泡七天七夜,脱胎换骨,返老还童,乘龙飞升。民间也有说:温泉边一个美丽善良的珍珍姑娘救护了一只中箭受伤的小鹿。小鹿就从山里衔回了一枝灵芝仙草,吐在泉水里,温泉从此变成能医治百病的灵泉了。在历代温泉赋中有这样的句子:“饱浴之忽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开朗,劳浴之营味安和……”“香泉一浴,身轻疾愈。”据云温泉能使白发变黑。唐代贾岛在《纪温泉》中也写道:“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马返骨髓,发白令人黟。”温泉水还可以之泡茶、酿酒,“朱砂常饮愁能化,浴过灵泉骨自香”。
黄山温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唐李白云:“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杜荀鹤云:“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在《黄山八胜图》里写道:“游人若宿祥符寺,先去汤池一浴之,百劫尘根都洗尽,好登峰顶细吟诗”;桐城派古文学家刘大櫆在文章中称赞:“黄山之泉,清芬无硫气……盖天下多温泉,而黄山为之冠也”。郭沫若1964年游黄山后,亦感叹道:“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旧说黄山温泉为“朱砂泉”,清《黄山志定本》、《黄山领要录》等古籍多次记载了它涌出红水的情形。《黄山志定本》云:宋元符三年何悟深编写的《黄山》也记载了历史上发过的一次朱砂水。1933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写道:“温泉中含朱砂质,即偶折松枝,中亦含赤色之朱砂。”现代科学考察证明:黄山温泉、溪水和岩石、土壤中,并无朱砂存在。至于温泉“变赤”,是由于黄山花岗岩风化后,变成含有氧化铁的红色砂土。在地壳运动加剧时,底层的红砂受震动而随水涌出使泉变红。
黄山怪石
《太平御览·地部》称:黄山诸峰“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天际,雷雨在下”。在峰峦沟壑间,到处可见各种形状的大小奇石。大者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似一座大型石雕展览馆,加之云彩衬托、松树点缀,使人浮想联翩。难怪有人吟道:“瘦骨摩天耸异观,参差百出幻天端。周遭一看何非石,六六峰头独耐看。”也难怪黄山怪石会有“无石不玲珑”的雅誉了。
黄山奇石,附会着许多故事、传说,令人称奇叫绝。
孔雀戏莲花。莲蕊峰畔,有一块岩石,酷似一只拖着长长彩尾的孔雀,正满怀深情回眸凝望莲花峰;巍峨莲花峰,恰似一朵“莲花”仰天怒放。云遮雾掩中,仿佛孔雀正要展翅飞向那朵飘香的莲花;“莲花”也娇羞地点头微笑。传说莲花峰是莲花仙子的化身。一年,瑶池的莲花仙子下凡来到黄山,与孔晓结成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人间生活。不料,王母派白鹤童子擒拿莲花回去。莲花把孔晓变成一只孔雀,与白鹤搏斗。灵霄天将赶到,用手向孔雀一叉,孔雀落地,化成孔雀石。莲花悲愤交集,化火自焚。在她自焚的地方,高高耸起一座巨大山峰——莲花峰。
猴子石。狮子峰海拔1690米,如一只卧地雄狮,这一带风景多而且集中,民谚说:“没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狮子峰顶有巧石,形如石猴。“猴子”伫立云海之上极目远眺,观赏海上的银涛雪浪,所以这一景叫“猴子观海”;而当云消雾散时,它又愉快地望着对面太平县的千里平畴,故此景观也叫“猴子望太平”。相传孙悟空由石猴修炼成活猴,就把他的原身石头扔到狮子峰顶,当时,它是蹲着的,好像在吃桃,脚底下的几个石头就像是堆着的桃子。后来,猴子站起来,成了现在的样子。原来,石猴看不惯黄山大财主臧员外欺压一对兄弟,飞沙走石,砸死臧员外,淹没了臧员外的房屋田园。石猴怕飞石砸伤他人,就站了起来,注视着太平县方向。以后,石猴再也没有蹲下去。
仙人指路。由云谷寺到狮子林,再下“入胜亭”,在石桥上仰面可见前面两座山峰之间,有一状如喜鹊的巧石翼然而立,好似刚落到一株松树上,这即是巧石与奇松构成的美景“喜鹊登梅”;但从侧面看去,“喜鹊”却成了身穿飘逸仙袍的仙人伫立高崖之上,举手指示着皮篷方向,这即是“仙人指路”。这个为游人指路的仙人是八仙中的韩湘子。有一年,他来到黄山,面对雄奇秀丽的景色,竟乐而忘返。一年一度八仙聚会的日子到了,韩湘子没有出席,众仙派老成持重的张果老前来寻找,逼其回去。张果老本来骑着驴子在前面走,后来因为要监督韩湘子,同时也爱恋黄山景色,便索性转过身去,倒骑驴子。据说,张果老倒骑驴即是从那时开始的。韩湘子呢,先是不情愿地跟着,后来终因留恋黄山而化身为这块奇石。
鳌鱼驮龟剑为松。鳌鱼峰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780米,其形正如一条张嘴遨游的鳌鱼。峰前有几块石头,远眺好似螺蛳;峰背也有一系列巧石美景,都各有来历。传说一条修炼千年的大鳌鱼吐水淹山,企图把黄山变成汪洋大海,正在这紧要关头,一个少年一剑把岩石劈成几块,化为几个大螺蛳,立即把鳌鱼吐出的水吸个一干二净。少年又用宝剑把一块巨石向上一挑,那巨石从半空中砸下来,变成一只大海龟死死压在鳌鱼身上。鳌鱼昂首挣扎,少年手起剑落,斩断鳌鱼的头。随后把宝剑擦洗干净,插在天海的“玉池”边,又脱下靴子洗尽血污,晒在西海。如今,人们在鳌鱼峰背还能看见一条巨大的鳌鱼驮着一只石龟,这就是“鳌鱼驮金龟”。鳌鱼被砍下的头,仍对着面前的螺蛳张开大口,瞪着大眼,想把它们一口吞掉,这就是“鳌鱼吃螺蛳”。当年少年插宝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古松,这就是“古剑松”;而少年脱下来晒在西海的靴子,现在还在那里,这便是胜景“仙人晒靴”。
金鸡叫天门。在天都峰西侧,半山寺对面高空的悬崖上,有一组巧石。从半山寺门前看去,仿佛是一只金鸡正头朝着天门坎,振翅欲啼,所以叫“金鸡叫天门”;从龙蟠坡或天门坎看去,则又仿佛是五个老人正携手扶杖,向着天都峰攀登,所以又名“五老上天都”。这两个景致都和一个故事有关:很久很久以前,天门坎有两扇巨大的石门,终年紧闭。有一天,西岳华山的五位道长,想要畅游黄山,被石门挡在天门以外。五位道长一起摇身变成金鸡,叫开了天门。他们饱览黄山仙境后,下山来到天门坎,却发现两扇石门又关了起来。为了后人不再被天门所阻,他们变成一只大金鸡,天天向着天门坎啼叫,守门的天兵每天都得应声打开天门,久而久之,天兵们感到太麻烦,就不再关天门了。前人有诗曰:“云外飞来翅未收,峰前玉立几千秋。雄姿不怕风和雨,日对天门叫不休”。
鲫鱼背。登天都峰顶,鲫鱼背为必由之路,这条“鲫鱼”的背脊约有十几丈长,却只有两三尺阔,两侧是万丈深谷,深邃莫测。清人许全治写道:“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游人尽是批麟客,竹杖芝鞋脊上行。”这条“鲫鱼”,来历相当不凡。传说,鱼只要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龙,上天入地,神性无穷。有一条鲫鱼,每年都跟鲤鱼一道去跳,可是无论它如何努力,总是跳不过去。一位仙人开导它说:要跳过龙门,先得为人间办一件好事。于是鲫鱼游到了号称“黄海”的黄山,置身在通往天都峰顶的一条峡谷间,耸起脊背,给游人当桥。千年之后,仙人说:“你可以跳龙门成龙了。”可是,鲫鱼已经深味到为人类造福的喜悦,便再也不想去跳龙门了。
醉石·鸣弦泉
除“四绝”外,黄山又有李白醉石与鸣弦泉,以独特的情韵,讲述着悠远美妙的故事。
在黄山圣泉峰下,有一块巨石,石上刻有“醉石”两字,它兀立溪旁,与附近山峰不相连属,显得傲岸不群。传说当年李白携酒漫游黄山,来到鸣弦泉时,见一架石琴横放于泉下,崖上泉水滴答下落,“琤琮”有声,时而缠绵温柔,时而凄凉悲哀。李白顿时诗兴大发,在泉边一巨石上坐下,饮酒朗吟。酒酣之际,不禁绕着大石奔走。最后,诗作成了,人也醉了,剩酒流于石上,石头也跟着醉了。后人便把此石叫做“醉石”,把其旁泉水叫做“洗杯泉”。据说那泉水至今还带着酒香。
在醉石不远处,有一石横卧于山麓,长约10米,高约1.5米,状似古琴。泉水从山上石窦中洒下,细如银弦,泉水击石,如珠落玉盘,恍若天仙演奏出的婉妙柔曼的乐章。明人黄汝亨咏此景道:“山空滴沥下如注,转觉飘潇若风雨。却按宫商仔细听,二十五弦俱不住。”
传说古时,黄山南麓一才女秦巧卿,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听说情郎在黄山出家,便带上心爱的古琴,上黄山找寻情郎。刚上山,就遇到一只猛虎,她弹起古琴,琴声忧伤凄惨,猛虎被她的琴声打动,悄悄地走了。走到始信峰,一道深渊拦路,她又伤心地弹起琴来,对面绝壁上的古松慢慢地把一根枝桠伸到她身边。巧卿踏上枝桠,过了深渊。这棵古松,就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接引松”,它现在还在始信峰渡仙桥边。巧卿找遍了黄山七十二峰,却不见情郎的踪影。她走过醉石,再也走不动了,于是弹起琴来,用琴声呼唤情郎。那琴声一直响到今天,有人在鸣弦泉旁石壁上题诗云:“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日照风吹竟不干。”
上一篇:煌煌荆楚吟·武汉之旅·古琴台·高山流水话知音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上海之旅·上海·黄浦常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