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庙
位于巢湖北岸的凤凰台上,因居巢州和庐州中道,故称中庙,又名忠庙、太姥庙、圣妃庙。它与巢湖中的姥山遥遥相望,始建于元大德(1297—1307年)初年,历经明清,屡圮屡修,现有大殿为晚清建筑,层楼迭阁,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古人称为:“湖天第一胜处”。庙前檐头门上悬有“巢湖中庙”竖额,庙门两旁有石狮一对。主楼两层,高达数丈。整座建筑为木制结构的四合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游人凭栏远眺,水天一色,青山绵亘,湖光塔影,风帆点点,尽收眼底。据《巢湖志》记:庙内有历代名人所书匾额,“人间蓬岛”、“别有湖天”、“紫阁凌云”等23个。笔力苍劲,书法俱佳。凤凰台由于长年经水浪冲刷和侵蚀,崖壁上洞穴累累,在庙墙底下有一洞穴深潭,每临巢湖之水急浪拍岸,湖水冲击穴壁,击石之声犹如钟鸣。
〔古诗文赏析〕 中 庙 明·储良材
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
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罗隐诗留仍水殿,伯阳仙去只山隈。
长空送目云霞晚,两腋天风下凤台。
首联两句是写中庙雄伟、典雅,并点出了登楼时间:那是夕阳徘徊流连不去的时候。因为这庙这楼在湖上太高太壮丽了,连太阳也不愿离开。接着两句是写登楼所见,眼前烟波旷渺,气势磅礴的吴头楚尾巢湖水面,晚舟——归来,千帆纷纷落下,诗中画面境界开阔优美,富有湖乡情味。到了夜晚,湖面又是一番景色:夜空如洗,水波不兴,天上银河倒映水中,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水,水天交接,奇景动人。三、四句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追叙了庙中大殿仍然保留晚唐罗隐的诗篇《登巢湖圣姥庙》,还有东汉炼丹术士魏伯阳也曾在这儿修道成仙的传说,这证明中庙自古以来就是洞天胜迹,它既是风光绮丽的旅游佳境,也是人文荟萃的名胜之所。尾联两句,则用补叙笔法追述了中庙晚景:红日西沉,霞光处处,天风生于腋下,台高人倍觉凉爽,真是一块纳凉福地。末句的“凤台”即指凤凰台,中庙即建此台上,据说中庙无蚊虫一是因其高风大,二是因沙石遍地蚊虫难以在附近滋生,绝非是神话中所说的是被一疯僧用破扇赶跑了的。
全诗着重写景,作者把热爱巢湖风光的心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中,全诗从头至尾暗寓作者在凤凰台中庙高阁中停留了很久,从夕阳西下到夜星倒挂,他流连忘返,思绪缕缕,使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达到了以景寄情,写景叙情的高超艺术境地。
(刘冷月)
〔现代散文〕 古镇中庙,素以湖光山色名甲天下,其最负盛名的要数镇南的中庙、湖心的姥山令人向往。
中庙,与众多位居名山大川的古寺名刹不同,它择湖而栖,依水而建,杰阁层楼,灰墙青檐的庙宇突兀在古镇南隅的凤凰台上。远看,凤凰台上巨大的石矶,探身入湖,浪拥水拍,腾起缕缕水雾,弥漫周围,石矶宛如一蓬紫云缭绕的莲台,而庙则象一佛盘坐其上。庙,因建于三面环水,峭壁刀削似的石矶上,我进庙,是从仅有一条月牙形通道入内的。步入修葺一新的庙堂,只见梁悬墨书匾额,壁绘天兵,殿供坐佛、神龛,香烟缭绕,游人、香客络绎不绝。三进大殿,一、二殿分别供着憨态可掬的弥勒佛,拎须夜读的关老爷。驻足观赏,仿佛他们是在注释着什么?也许是两种截然不同人生哲学,两种不同力量的展示吧。而后进三殿,殿分上下二层,楼上便是中庙供奉的圣母娘娘——碧霞元君的神位所在。这里是庙内香火最盛的地方。传说圣母娘娘来自泰山之巅,千里迢迢地来此落户,为的是“庇江淮人民”的。但我想,更美的恐怕是出自于对这块奇山秀水的眷恋吧。你看,从这里远眺,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而一水之隔,妙如仙境的姥山就在眼前。
从船上看姥山,它状如青螺点缀湖心。山尖,塔抹红日,几帆船影斜里做景,好一幅大自然妙笔彩绘的山水图。姥山,与中庙相比,是以充满野趣的自然环境,优美神奇的传说,以及宝塔,古庙构成其独特的风光。它,四面湖水做盆,绵延九峰作景,葱茏蓊郁之中,塔耸庙立,亭阁点缀,仿佛是具放大了的盆景。人置身其间,恍然进入世外桃源。
姥山揽胜处,要数山顶的文峰塔了。位于山顶的文峰塔,建于明代,原有塔4层。清时,由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续建,塔增至7层。七层宝塔,造形优美,八角飞檐,檐悬铁铃,风吹铃响如战马奔腾。远远看去,塔身如笔似笋,揽云罩雾,高耸入云。进入塔内,名家翰墨,或书于匾额,或题刻塔壁,而砖雕的802尊佛像,栩栩如生,镶于塔身。登塔俯瞰,姥山景致,尽收眼底。山南面的古船塘遗迹,西南面传说焦姥遗下湖中的鞋山,羊山顶上,唐代诗人罗隐曾为此赋诗赞美“绣幌花容色俨然”,“香散余风竹上烟”的圣妃庙,以及山间人家都一一显现在青山秀水之中映入眼帘。登塔远眺,八百里巢湖,烟波浩茫,帆影点点,青山如屏,城镇林立,新美如画。
(洪涛)
〔民间文学〕 汉武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有个善士石有道,17岁时得曹仙长指点,在泰山黄花洞修炼,3年后丹就成仙。人称之为玉女仙人。于是在泰山顶建了个玉女祠,享受四方香火。忽一日,巢州忠庙羽士前往泰山进香,在庙中露宿,梦中神女指点他说:“我欲借羽士之力,前往巢湖凤凰台主宰凶吉,以护江淮一方之民。”羽士梦醒之后,抬头侧看,佛龛上玉女神像如梦中所见,便伏身顶礼膜拜,然后用布带将木身神像背负于肩,从天窗而下。谁知就在这时,云空中刮起了一阵风,羽士只觉脚下生云,顺风飘到了凤凰台。当地百姓目睹神人从天而降,一齐欢呼,询问缘故。羽士便将梦中之言一五一十讲于当地百姓,消息不胫而走,众香客闻之,纷纷解囊捐款,要建忠庙奉祀玉女仙人。
谁知这忠庙建了塌、塌了建,如此反复七七四十九次,庙未建成。在建筑第五十次时,眼看又到架梁之日,只见一个穷汉衣衫不整,腰插斧头,上前嚷道:“不要慌,不要忙,有我来架庙中梁。”“要架梁,也不难,只须斧头往上斩。”正架梁的师傅,本来屡架屡塌就一肚子气,这次一见穷汉来吹,更是火冒三丈,一齐喊道:“别吹牛,快滚开!”那穷汉却不以为然,仍边笑边说:“众师傅,别发火,天下事,我见过,要想架梁应请我。”众工匠听他越说越玄,把他当疯子,要赶他走。有一个年纪大一点的木匠说:“既然他口出大言,不妨让他试一试,不成再说。”众木匠只好依了。那穷汉接口道:“你们无视我不怪,只须朝我拜三拜。”那老工匠真的向他拜了三拜。恰在这时,一阵狂风吹过,刚架上去的梁眼看又要塌下来,只见穷汉将斧头“唰”地一声往梁上斩去,不偏不倚,“嘎”的一声响,正巧剁在正梁榫头上,正梁晃了三晃,便稳稳当当地架实了。
忠庙终于建好了。事后人们才知道,穷汉便是鲁班,是玉女娘娘请他来除妖建庙的。庙建成了,喝庆功酒时,鲁班却一叶轻舟悄然离去。
(刘冷月 整理)
上一篇:描写《东林寺》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