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仙踪
九华十景之一。是以天柱峰为中心的风景点,在九华翠峰净居寺右。峰耸拔千仞,如柱倚天,层冈突兀,似巨鳌头生一角,“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峰巅陡绝,直入云霄,有天外山峰俏不成之感。周围云雾缭绕,忽聚忽散,瞬息万变,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诗意。天柱旁有五个小石峰,如人徘徊,人称“五老峰”。在细雨迷雾中望去,似仙人踏云波漫天柱。晚晴时,“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赤山无数峰”。五仙如迎霞而归,故称“天柱仙迹”。李白当年漫游黄山经陵阳(今青阳)见这嵯峨的山势和奇幻的天然美景,踏峰越岭,登临天柱峰顶于云表之上,欣喜诗赞“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玉女千余人,相传在天空……”。附近还有落帽峰,百丈瀑和双峰下的三游洞、十丈洞等名胜古迹。
〔古诗文赏析〕 天柱仙踪 清·周赟
鳌头几千仞,奇峰顶上悬。
九华尽平地,一柱独擎天。
绝境齐昆圃,高踪仰谪仙。
共工不敢触,五老立云边。
唐大诗人李白曾游天柱峰并写下《至陵阳登天柱石酬韩侍御招隐黄山》一诗,内容以游仙访道为主,诗人神驰天外,想象浪漫神奇,恍然如在仙界。如果说五老仙人是自然景观神化的话,那么李白作为“谪仙”来游,无疑为这天柱仙踪又增添了人世间的神秘色彩。此诗融自然地理神话、历史传说与李白诗踪于一体,充分道出此景妙处。
首二句,“鳌头几千仞,奇峰顶上悬”。鳌头源于古代神话。《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飘流,上帝使十五鳌举首载之,五山才兀峙不动。诗人将群峰想象为几千仞高的鳌头,而天柱峰是这鳌头顶上的奇峰,如悬在其上。“悬”字,写出高危险峻之感。
“九华尽平地,一柱独擎天”。九华山的诸多群峰自天柱峰旁观之,似乎都成了平地,唯有天柱峰一柱顶天立地。这里以九华群峰反衬天柱峰,更显示出天柱峰的雄奇壮观。
“绝境齐昆圃,高踪仰谪仙”。前句仍继上联进一步夸张天柱峰的高,说它与传说中昆仑山的瑶圃一样高大。瑶圃为神仙所居之地,天柱如何?“高踪仰谪仙”,说谪仙李白曾亲临此地,诗踪犹存。仰慕大诗人的名声,能够步其踪迹赏景,其乐趣不亚于瑶圃一游。周赟把天柱仙踪内涵之一的李白“谪仙仙踪”首先提了出来,足见他对大诗人李白的景仰之情。
“共工不敢触,五老立云边”。据《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从此“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作为传说中的天神敢触不周山,却不敢触九华山的天柱峰,因为“五老立云边”,五位仙界老人站在云边看着呢!多么奇妙的联想!传说中的天柱为共工所触折,而九华山的天柱峰因有五仙护佑,不得被冒犯,更见天柱仙踪之神奇了。
自然山川若不加以神奇的想象,便索然无味,只有加入神话、传说及名人游踪,巧妙地引发观赏者的联想,无情的自然才会变得有情。天柱仙踪的巧妙发现及其神奇的魅力,令多少诗人墨客陶醉流连,其根源亦在于此。
(周家群)
〔现代散文〕 我国叫“天柱”的山峰颇多,仅安徽省境内就有三处。一处在潜山县境内,为大别山主峰;一处在歙县的黄山,又名天都峰,素以奇险闻名中外;一处就是这青阳县的九华山主峰了。
“天柱仙踪”是以天柱峰为中心的风景区。由东崖涧底穿过,向东北上行十五华里,便见迎面高山崛起,耸拔千仞,如柱倚天,这便是有名的天柱峰。由于仙人游于天柱,“天柱仙踪”景名也就由此得来。
天柱峰在九华后山,去之不易,需要徒步从天台经东到列仙峰;或从山北的大桥庵,向东经大古岭、凤凰岭、独秀峰、芙蓉峰等处。两路皆需往返走四五十里的山路,方可看到一峰如柱倚天,云雾缭绕,忽聚忽散,瞬息之间,变化万千。附近的五老峰、列仙峰,峰峰雄伟、秀丽,各不相同。五老峰象五个不同姿势的老人在嬉游天柱。列仙峰更象许多行者、歌者、舞者似的仙人,接踵而登天柱。真是千姿百态,如怒如笑。昔日,诗仙李白游览的天柱,便是这九华的天柱峰。他从黄山而来,看九华山嶒崎攒丛,便由陵阳进山,踏峰越岭,登临天柱峰顶,于层云之上,低吟浅唱,飘飘然如入仙境。这位具有道家思想的浪漫诗人,大有乘风归入仙班之想,认为这仙乡般的佳境出现在人间,乃是他“精诚与天通”所致。
“天柱仙踪”吸引许多游人雅士到这里寻幽访古,凭吊谪仙。春暖花开时节,千树梨花堆雪,桃李芬菲;夏日,远看云海上莲花正开;秋来黄花满地,桂子飘香;寒冬有松竹苍翠,同近处梅花峰相衬托,天柱显得更加高耸,奇丽。梅花峰,是一座五石攒聚峰顶的小峰,近处含萼吐蕊的梅花,在枯株上开放。
天下名山,所以能吸引游人,是因为有奇峰怪石以胜其形,清流巨川以雄其势。九华“天柱仙踪”就具备这两个特色,游人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奇峰怪石,也可以游玩落帽峰、常将军庙、百丈瀑和双峰下的三游洞、十丈洞、观赏花窗石、加冠石等处风景。
(个竹)
〔民间文学〕 天柱峰脚下,有一个小村子,名叫青草湾。相传,在很久以前,青草湾有个大财主,贪婪、吝啬、狠毒,他雇了很多伙计,每天为他砍树伐木,驮到街上卖。他恨不得伙计们日夜为他卖命,就安了一个“催醒铃”,天上还是满天星星时,就逼迫伙计们上山做工,山里人对他恨之入骨,都骂他尖头棒。
尖头棒吓唬伙计们说,这是他家祖传的神铃,每天自己会响。铃声响了,如果还不起床做工,就得扣掉工钱。还是三更天,铃就“克叮当、克叮当”地响了,伙计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起床干活,嘴里还直骂着“这该死的神铃”。有一个小伙计,名叫丁飞宝。他想,神铃一定有鬼,我应该去查个明白。晚上,伙计们都睡了,丁飞宝悄悄地爬起来,跳上墙头,翻上了屋顶。他借着月光,掀开几块瓦,看到了尖头棒一边大声喊着:神铃响了,快起床!一边搂着小老婆,他的小老婆一只手抓着根绳子在一下一下地拉。哦!原来这“神铃”是尖头棒搞的鬼。丁飞宝气愤极了,将绳子用嘴咬断,就和大家一起干活去了。第二天,伙计们一觉睡到大天亮,也没听到铃响,大家都高兴地说:“神铃保佑我们了。”只有丁飞宝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三天半夜里,催醒铃又响了起来,伙计们只得头顶星星上山干活了。原来尖头棒发现了铃绳断了,又接上了绳子。伙计们又象从前那样披星戴月地干活。这天,鸡刚叫头遍,尖头棒就把铃拉响了,他见伙计们上山干活去了,又回房呼呼大睡起来。丁飞宝趁机爬上屋顶,悄悄把铃卸掉,揣在怀里,赶紧上山干活去了。
再说尖头棒发现铃不见了,暴跳如雷。问问伙计们,谁也不知道;尖头棒又气又恼,想想催醒铃传了三代,全靠它发的家。没料到,竟被人偷走了。
丁飞宝取下铃后,心想,尖头棒害得我们睡不好觉,现在我也得让他尝尝睡不好觉的滋味。于是,等尖头棒刚一睡着,铃声就响了。等他爬起来细听,铃声又没有了。一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闹得他睡也睡不安稳,晚上天黑看也看不见。尖头棒喊来大管家。两人想出了一条诡计,第二天晚上,尖头棒先假装熄灯睡觉,然后又轻手轻脚地来到门外,躲在屋角里,四更天时,见有个黑影一闪,尖头棒和大管家猛扑上去……丁飞宝落入了尖头棒的魔爪。
狠心的尖头棒和大管家用布袋把丁飞宝死死套住,倒放在大水缸里,第二天,伙计们揭开缸盖一看,哪有什么丁飞宝?只见缸里面嗖地飞出一只小鸟。这小鸟一个劲地绕着尖头棒的头上盘来旋去地叫着,尖头棒吓得魂不附体,没多久,尖头棒就活活吓死了。
山民们都说,这只小鸟是丁飞宝的化身,为怀念他,将这小鸟取名为丁飞宝,人们又根据它的叫声,又叫它“叮当鸟”。这种鸟象征着吉祥,山民们都称此鸟为飞宝。
(汤莉 整理)
上一篇:描写《天宁寺》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天池峰》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