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山
位于武汉市黄陂县境内,总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584米,距汉口74公里。暑夏气温比市区低5~6℃。这里山险峰雄,云缠雾绕,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也是我国佛教与道教并存的地方。佛、道香客云集此处,香火异常鼎盛。据传南北朝时巾帼英雄朱木兰(即花木兰)的家乡在此,故名木兰山。山上佛、道殿宇雄伟,且有白云洞、黄石洞、报恩殿、玉皇阁、金顶、帝王宫、木兰殿等风景点。木兰山的山形奇特,庙宇壮观,山泉清冽,盛夏如春,景色清秀,林木苍翠,植物繁多,是武汉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之一。
〔古诗文赏析〕 题 木 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75公里处的木兰山。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谯郡人(有的说是黄州或宋州人)。黄州人为木兰立庙,可见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魏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孩儿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于“和”。它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表现出诗人的创新。
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深刻性。作为一个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是对景排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视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鸟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有别,但同样都是为了纾国家之急。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永远博得后世的同情。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
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陶道恕)
〔现代散文〕 自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问世之日起,木兰从军的故事,在神州大地经久流传。您可知道木兰将军的家乡吗?
史载:木兰山古称建明山,后易名青狮岭。南齐时曾在此设木兰县,故以县名山。相传,古时有位姓朱名异,字寿甫,号天禄的千总,因年愈半百无后,常登山求嗣,归而生一女,于是以山取名为木兰。木兰十八岁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年,屡建战功,晋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北。乡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山上修建“木兰殿”、“唐木兰将军坊”。从此,木兰山名声大扬,登山拜谒之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正如明朝诗人徐承颐所吟:“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存,山并木兰争万古。”
当我慕名来到木兰山游览,循着古人的足迹漫步登山,进入雄伟高大的天然石门,只见两块耸立在道旁的巨石,南北对峙,威风凛凛,恰似那守卫木兰山的两名哨兵。沿着曲曲小径,来到杉林深处的“木兰山花苑区”,顿感花香扑面,沁人心脾。眼前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有争芳吐艳的牡丹花,雍容华贵的杜鹃花,“三秋压众”的金菊花,素朴高洁的腊梅花,红的、白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五颜十色,姹紫嫣红,四季宜人,美不胜收。
在百花吐艳的花苑中央,有一棵古老珍稀的山茶花树,据说有460年历史。树高三丈,树围四尺,满树花开,格外绚丽。相传此树为纪念木兰将军所植,故易名木兰树。
木兰花苑的下端,是清如明镜的木兰湖,传说这是当年木兰将军练武的休息的地方。出木兰花苑,沿着崎岖的石阶继续攀登,只见山坳之中木兰翠竹在向你不停地招手,四周静谧清新,“空翠湿人衣”。当地老人介绍说,这木兰翠竹是当年木兰将军练武的箭头落地演变而成的。再往前行,就到达了磨针涧。据传,木兰将军替父从军时,村女们为给她缝战袍,特地到这里磨过针哩!殿内供奉磨针老母,看来神采奕奕,慈祥可亲。
磨针涧前有一对枫杨和麻栎,枝荣叶茂,古老参天,人称双宝树。你听,“哼——!”“哼——!”从古老的枫杨中发出低沉、惨淡的叫声,这就是多少年来人们百思不解的“枫杨树叫之谜”。有关科研人员认为枫杨中潜伏有特大的蜈蚣,是空洞的枫杨树与蜈蚣的呼吸音产生共鸣,从腐朽的树缝中扩散开来,在幽静的山谷里显得格外响亮清晰。
顺石阶再向上行,进入一天门,左侧是雷祖大殿,供奉雷祖菩萨,右侧是接待室,楼上是讲经说法的经堂。抬眼望去,迎门石梯三百多级台阶,中通南天门,与木兰古寨相连。古寨建于元代,复修于清代,围长十华里,高三米,建筑在海拔四百米的山腰,乱石干砌,坚固森严,虽历经沧桑,仍保持着当时形状。越二天门,映入眼帘的是“唐木兰将军坊”。牌坊上镌有“忠孝勇节”四字。踏入木兰殿,三尊形状装著各异的木兰将军塑像栩栩如生,目睹上端悬挂“扫灭羌胡、功悬日月”的匾额及“木兰辞”全文,我的心被强烈的敬仰之情所震撼,我一下理解了为什么多少年来人们始终怀念木兰将军,多少中华儿女为她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所激励,去前仆后继地创造民族的伟业。
当地人说,天上的星星再多,没有木兰山的故事多,地上花儿再美,没有木兰山的风光美。我总算信服了,真是无限姿色赏不尽,木兰精神誉中华……
(杨代晔)
〔民间文学〕 武汉黄陂北乡有座木兰山最早叫牛头山。传说有一农家喂有一头很大的牯牛。这牛通人性,干活特别卖力,还能上山看猪羊狗鸭,不让凶兽叼走,主人就把它当成命根,白天精心饲养,夜晚睡在牛栏里。
有头狮子想霸山为王,视这牛为眼中钉。一天,狮子看见这牛在野外吃草,就想趁机吃掉它。于是偷偷地靠近,然后猛地向牛扑去,牛听见有响动,四下一望,见狮子正向自己扑来。忙把身子一转,头一偏,挖了狮子一角。狮子被触得晕头转向的,有些害怕。但它一心想吃掉牛,又扑了上去。牛又用另一个角猛挖狮子。狮子的肚子被挖破了皮,眼看斗不过,就怏怏地溜了。传说水牛的角先前是笔直笔直的,经这左右一挖,用力过猛,就变成弯的了。
三年后,这头牛老了,临死的时候对主人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埋在山顶上,把头留在外面。”牛死了,主人很伤心,一五一十地按着牛的话办了。
没多时,露在地面外的牛头越长越大,一下长起了一座山。人们将这山叫做牛头山。
后来,那头狮子伤好后又来了,看见这头牛光脑袋就比自己大得多,心里还是不服,一心想吃掉它,又“呼噜”一下扑去。这时,观音菩萨看见后,脚踏彩云飘飘赶来,举起长鞭,狠狠地朝狮子抽去。狮子身上的毛原来本是一种颜色的,经过这么一抽,就有了斑纹。观音菩萨边抽打边说:“孽畜,你心太贪,我留你不得。”就这样,狮子的原身就伏卧在牛头上,人们看不到牛头,只看见死去的狮子,便把牛头山改称青狮岭。
到了后来,羌胡侵犯中原,朝延令木兰的父亲朱寿甫带兵抗敌。木兰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凯旋回朝后,被封为贞烈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过着田园生活,奉养双亲。
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孝勇烈的巾帼英雄,又将青狮岭改名为木兰山。
(杨代晔 整理)
上一篇:描写《朝天宫》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李白墓》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