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景区
位于飞红滴翠、云雾弥漫、瀑鸣溪涨的紫云峰和桃花溪之间,海拨600米,是黄山游客的集散中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桃花溪两岸,隐露着各种风格的宾馆、疗养院、亭台楼阁及生活设施。温泉,古称汤泉、朱砂泉,水质清净,可饮可浴。水温常年保持40℃左右,久旱不涸,久雨不泛,每日出水量184吨,对消化、神经、心血管、运动等系统的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1956年建成室内温泉游泳池,池水温度保持20℃左右。温泉至汤岭道中,鸣弦泉附近,有一斜立巨石,上刻“醉石”两字。相传李白曾在此饮酒听泉,乐而忘返,醉卧石旁,所以名为醉石。在紫石、朱砂两峰间,有一人字瀑,瀑布一源两流,以26°夹角相交,形如“人”字。瀑长50米,宛如两条白龙飞奔岩下,声震山谷,溅珠喷玉,气势磅礴。瀑布中间的岩壁上,有明代登山石级,游人拾级而上,有如罗汉升天,故名罗汉级。桃花峰畔的观瀑楼,为观看人字瀑的最佳位置。在紫石、清潭两峰间,有百丈瀑,又名百丈泉,瀑高近百米。晴日,涓涓细流,如轻纱薄雾;雨后,急流直下,如白练长垂。观瀑亭为观百丈瀑最佳处。从虎头岩上行二里至鸣弦桥,可见山麓有一石横卧,长约9米,高约1.5米,石崖中空,左端略厚,状如古琴,受泉水冲击,发出音响,宛如琴声,故称鸣弦泉。温泉西崖壁,刻有“大好河山”4个大字。字径2米,参以汉简和魏碑笔意,字体朴实清秀。落款:“中华民国廿八年春唐式遵题”。在青鸾峰悬崖上,有石刻“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字径6米,“平”字一竖长9. 4米。
〔古诗文赏析〕 醉 石 明·谢肇淛
危石拱天都,临溪卧绿芜。
醒须微雨解,欹藉古藤扶。
苔藓时深浅,云生乍有无。
夜来人散尽,萝月一峰孤。
醉石是黄山温泉景区一处诗意盎然的景点。它的得名和它的驰名都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石上饮酒听泉,酒后绕石三呼终至人石共醉的传说紧紧相连。因有诗仙的这段美传,文人雅士到此往往睹石萌诗。谢肇淛的这首《醉石》运用白描笔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醉石图,并借此寄托几许孤傲幽清的诗情。
“危石拱天都,临溪卧绿芜”,是写醉石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被称作人间天都的黄山,在绿草茂生的鸣弦泉畔。这里的“拱”和“卧”是一种美的对比,“拱”显示了醉石之“危”之奇,似乎是一夜之间破土而出的奇石;“卧”则显现出醉石的醉态灵性。写醉石而通篇不用一个“醉”字却醉态毕现正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
“醒须微雨解,欹藉古藤扶”,是写醉石的形态——依然醉意犹酣,倾斜着依仗古藤蔓搀扶支撑着;只有等到微微山雨打来才能使它稍稍苏醒片刻。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不但把醉石写活了,而且营造了一种朦胧美的诗的意境。“苔藓时深浅,云生乍有无”,是写醉石的外表——苔藓时深时浅地粘附着它的身体,白云忽有忽无地飘动在它的四周。这既是实写醉石的风貌,又是对久经沧桑的醉石精神的礼赞。那青苔那云雾已经把这种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夜来人散尽,萝月一峰孤”,这是寄寓诗人感情色彩的诗句,是一种借助想象而进行的合理推断。从白日观石到夜来峰孤,这是一种思路。然而我更觉得诗人这里主要选用的是另一条思路,即想到了李白与醉石的传说,想到了一生爱月最后追月而逝的李白,从而“看”到那幅不无清凉不无孤傲的“夜来人散尽,萝月一峰孤”的幽清景象。这种境界既与旅人心境共鸣,又与诗人的心态合拍,从而使诗作达到情景交融的妙境。
(紫薇)
〔现代散文〕 “胡天十月即飞雪”,黄山的古历十月,我竟然在桃花溪畔也看见了雪。
狭谷中巨石下青幽幽的石板铺成的古官道,在皓月临空的冬夜闪着粼粼的白光,犹如一条婉蜒蠕动的小河。石条上的千仞山峦,绿的松、红的枫、黑的岩、白的瀑,构成一条奇妙绝伦的画廊。桃花溪在这廊边流过,溪的岩床色彩斑斓、紫红、朱红、大红、水红、桃红、玫瑰红杂错纷呈;溪水本来如水晶,但经在岩上触激微微漾动,便生出种种幻象。
桃花溪初雪十分奇妙。抬头望天,天并不怎么阴晦,是浅蓝中渗着淡淡的白,如丝丝的烟,又如薄薄的纱。说如烟并不太确切,烟能随风冉冉地飘移,而那淡白并不见怎样的动;说似纱也不妥贴,纱可以触摸,毕竟厚实些,而那淡白原本隐隐然,只是一种感觉罢了。天气不冷,用溪水洗脸感到凉爽,全无寒意。象柳絮、象芦绒、象梅花,那轻盈的六角雪一团团一瓣瓣飘飘摇摇!她是冬天乘坐的小船么?是冬天遣送来的名片么?我接了一片小心地放在手里,却又化了,莹莹的一滴!哦,是秋天离开黄山流下依恋泪!雪依然那么轻轻,说不清是浮还是沉,宛若一阵风扫过梨园,吹了一林的落英;酷似千万只素蝶,眷恋着山间香蕊交相狂舞。好温柔的雪哟,落在脸上痒痒的凉凉的!她象水乡夜曲,经温馨的夜雾吻润,擦过你的心尖;又象美人儿用纤纤玉指向你弹出来的水珠,挂在你带笑的眉睫。美丽的雪,落在疏阔的桐叶,便是朵朵新绽的山茶;落在松针上,便是串串穗状的米兰;落在袅娜的小柏上,便是身着素装的楚楚少女……她落在溪水上,牵起皱绸般的涟漪,如同抖动的流苏闪出缕缕微光;她落在草丛上,淅淅沥沥,如同情侣依依的呢喃。她洋洋洒洒地飘着,又似天公垂下的这雾帐。远远地群峰匿了些影儿,有点羞怯了;少女撑着的红伞如雪中霓虹灯,幻出依稀的晕圈;高高的山崖上,那古柏、巨石、宾馆、庙宇俨如莽莽朦胧的国画,又如海上隐隐约约的蜃楼,那里有车、有马、有滚滚的人流……
桃花溪的初雪呀,你怎么如此具有魅力?我用拙劣而又粗糙的笔墨写了你,你能以黄山那博大幽深的情怀原谅我的唐突吗?
我实在是惊诧于桃花溪的初雪了。
(易玉梅)
〔民间文学〕 有一天,诗人李白顺着桃花峰、紫云峰之间的山路向上走。一路上,溪水叮冬响,百鸟不断叫。李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边观景,一边吟诗,来到这里,只见飞泉千尺,削壁万仞。这里的泉水从高空倾泻而下,正好冲击着一块形状象古琴的巧石,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象瑶琴独奏,丝竹齐鸣。李白赞叹不止,从此,人们称这一奇泉叫“鸣弦泉”。
在鸣弦泉附近,矗立着一方上小下大的巨石。李白走到这里不想走了,在大石头跟前自斟自饮起来。他眯着双眼,一边喝酒,一边听泉,一边吟诗。酒喝得痛快,诗吟得欢畅。
李白酒喝多了,醉眼朦胧的,身子支撑不住,东摇西晃,踉踉跄跄地绕着大石头转了三个圈子,大喊了三声:“好石!好石!好石!”便把剩酒泼在石头上,卧倒在巨石旁边,呼呼进入梦乡。李白醉了,那块大石头也跟着醉了。
从此,人们就把这块石头叫“醉石”,明嘉靖年间有人在石上刻了“醉石”二字,“醉石”就这样流芳百世了。
上一篇:描写《清凉山》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湖田古瓷窑遗址》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