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
位于芜湖市区中心。分大小两个山峦。大赭山海拔高约86米,小赭山高约70米,占地总面积约50公顷。因山石丹赤,故名。赭山古迹甚多。山巅原有“一览亭”,始建于南宋淳祜年间,取杜甫“一览众山小”诗意命名,明嘉靖年间重修。登临其上,俯瞰市区,江城入画,风景天然;远眺大江,奔流脚下,鸥鸟群集,帆樯连云,大有“三楚风涛随袖底,六朝烟云落樽前”之胜。西南山腰有广济寺,建于唐乾宁年间。寺右是滴翠轩遗祉,为宋人黄庭坚读书的地方。滴翠轩原名“桧轩”,后来取宋诗人郭祥正《赭山滴翠轩》诗中“青幢碧盖俨天成,湿翠濛濛滴画楹”句意,改名为“滴翠轩”。广济寺后有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的赭塔,塔高10余米,共5层,八角玲珑,巍峨壮观。这里,“每当雨后。岚光缥缈”,烟霞蒸腾,古代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的“赭塔晴岚”,即指此景。赭山景色秀丽,历代有不少诗人写下了赞美赭山的优美诗篇。建国后,赭山被辟为公园,除重建一览亭,修葺广济寺,又在山巅建有了望塔,以后又陆续增建了舒天阁、怡园、隐园、翠明园等众多景点。遍山树木葱茏,松涛历落,奇花异草,四季芳香,绿荫幽深,石径逶迤,是芜湖一大游览胜地。
〔古诗文赏析〕 赭 山 元·欧阳玄
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
坠口藤还络,尖峰树不遮。烟墩尽鹾户,茅屋半渔家。
烽起狼烟直,帆翻海船斜。平沙层作籀,碱土润生花。
晚渡喧商旅,严城沸鼓笳。独行唯雁鹜,四顾尽蒹葭。
蓬岛知何处,乡园望转赊。离心飞欲绝,霜角起呕哑。
“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长江从莽莽昆仑奔流而来,江水流经芜湖时,滔滔的巨流在岸边“涌”起一座挺拔的大山,它孤高而景佳,这就是赭山。一个“涌”字状出赭山突兀于大江边上的气势。因为是从江中“涌”出,故而就显得“孤”,因“孤”才有特色,才能区别于其他大山。也就是“唯一的这一个”。
“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这两句诗引用了干将、莫邪铸剑的典故。是他们铸剑炉的火光照亮烧红了赭山的土和石,使它象玛瑙那样光辉夺目。又用“丹穴”、“赤城”两座山比喻赭山,突出赭山“赤”的特点。优美的传说,有别于其他一般山体颜色的特征,怎不引起游者的兴趣和遐想呢?
“坠口藤还络,尖峰树不遮。”山上山下绿树荫荫,藤蔓缠绕,在浓郁的葱茏中露出高高的峰顶。因为山高,才能远望,这为下面登高远望江城景色作了铺垫。
“烟墩尽鹾户,茅屋半渔家”。登上赭山峰顶,纵目四望,江城繁华,风景如画。但见烟墩山畔贩盐人家匆匆忙忙,生意兴隆。大江边上大片的茅屋,居住着打渔人家,江上渔舟穿梭,渔歌四起,百姓安居,气象祥和。
“烽起狼烟直,帆翻海船斜”,眺望褐山,景物历历,烽火台屹立其上,不由人想起那狼烟直冲云霄的年代,眼前似又出现“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景。“往事越千年”,引出了诗人多少的慨叹,也隐含着诗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平沙层作籀,碱土润生花,晚渡喧商旅,严城沸鼓笳。”望眼前,赭山脚下,大江奔流,去向天际。沙滩层层叠叠,舒展平缓,金光烁烁;江上鸥鸟翱翔,帆樯连片;江边佳木郁郁,芳草萋萋,繁花点点;夕阳西下,古刹钟响,渡口上,船只穿梭不息,来往客商依然络绎不绝,人声鼎沸,百物翔集。即使是守卫森严的城内依然鼓笳喧天,灯红酒绿,箫声笛音,市声若潮。诗人从山顶写到江边,从渡口写到城里,从眼前写到历史,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人有物,有声有色,远近上下,极写出当时商品经济已相当发达的江南水乡——芜湖的繁华,更写出作为芜湖象征之一的赭山的壮丽。这瑰丽的景色拨动着诗人思绪的琴弦在纵横的立体空间跳跃,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也牵动了诗人的思乡情。在诗的后六句中,诗人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到写自己的感受。
“独行唯雁鹜,四顾尽蒹葭,蓬岛知何处,乡园望转赊。离心飞欲绝,霜角起呕哑”。我象孤雁一样飘零异乡。桃花源在何处?蓬莱阁在何方?故园纵有似景,然而归途渺茫,离乡别园的苦闷心情难以排遣。晚归寓所,听更漏声声,彻夜难眠。霜冷风寒的清晨的号角声更加重怅然若失的情绪。身在异乡为异客,能不忆家乡?
古人的诗作总是情景交融。因景生情,因情恋景,互为衬托,互相辉映。美景能引发出真情。
而诗也因有了美景和真情才能隽永。
(叶庆华)
〔现代散文〕 市中心有一湖碧波,实为难得;市中心有一柱青山,更为难得;而市中心山水兼俱,相映成趣,则为难得又难得了。芜湖却有此等福份,怀搂清波柔柔的镜湖,又揽入了一绿裳裹披的赭山。
正因赭山恰处市正中之故,其公园便有东西南北四向大门。四面游客,便每每在晓日拂林、日悬中天、抑或晚霞赤烧的时分,信步游向赭山,于闹中取一番幽静与恬适。
我曾在一个仲春四月的日子,携一挚友从西门入园登山。绕过翠明园,沿林荫道攀行,我们便来到赭山顶。山顶建有飞檐翘角、朱色重施的二层楼阁,名为“舒天阁”,乃取芜湖地处吴头楚尾,登高一望,可“极目楚天舒”之意。于舒天阁眺望,但见江水如带,百舸争渡,屋牒襟连。鳞次栉比,可谓“右控大江,船舻连云,俯瞰城廓,历历如绘”。出舒天阁上行数步,便到巅项之处的“一览亭”。亭中纵目,可环顾芜湖全城,最佳角度是南望芜湖闹市。在楼树丛中,有两泓碧水,在阳光下粼粼波动,这便是大小镜湖了。
赭山的静处在北麓,葱葱郁郁的林木中,一条青石铺砌的山径盘绕蜿蜒,径上少见人行,偶有情侣相携着哼着“林中的小路”步量着这条爱情小道。这条小道如在春夏雨中,举一柄伞,踏着路面上的清流,在雨雾濛濛中独步徘徊,那将是特有情趣的。
沿着环山道路绕行,便可来到南麓。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寺——广济寺,便座落在这里。广济寺内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延寿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外是一个宽广的庭院,院有铁铸的巨鼎和香炉数座。殿内有如来、伽叶、阿难三尊巨像,十八罗汉环绕四周,神态各异。最上一层是广济寺主殿——地藏殿,殿仿九华山肉身殿体建造,近三米高的地藏菩萨居中端坐。佛像前有直匾一块,上面镌刻着“九华行宫”四个大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三十前后,是广济寺地藏殿最热闹的时候。白天,这里香烛缭绕,木鱼频敲,古钟回响,前来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夜晚,成群的香客,人人手持一灯,鱼贯而上,宛如一条烛龙。我们游至殿前,恰见数位进香者在向地藏王顶礼膜拜,头如捣蒜,虔诚如许。紧邻地藏殿的是“青幢碧盖伊天成,湿翠濛濛滴画楹”的滴翠轩,乃为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读书处。殿后是全砖石结构的赭塔。昔日,雨后云浓日斜之际,人们都喜爱攀上赭塔的最高层,看山上山下,雾濛濛云气腾涌,远处近处,白茫茫天地难分。那蒸腾腾的云气在斜阳照射下,闪耀出奇异的光彩,世人称为岚光。芜湖八景之一的“赭塔晴岚”也便由此得来。可惜如今塔下已无门可入,我与友人只得相视一笑,仰望危塔,来一番意游了……
(舒咏平)
〔民间文学〕 传说慈禧六十大寿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几十年前曾经游历过的精山。第二天,她又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叫来李鸿章,说起自己以前还是个小姑娘时,初刮芜湖,曾去小九华游玩,烧香拜佛,至今却未曾还愿。这倒成了一桩心事。李鸿章一听,急忙逢迎道:“此梦乃大福大寿的好梦,芜湖是老佛爷的发祥地。臣欲重建广济寺,再塑菩萨金身,把芜湖古城修整一新,恭迎老佛爷圣驾,不知老佛爷以为然否?”慈禧听后,喜上眉梢,连夸李鸿章善解人意,又赐银十万两,让李鸿章去张罗。这笔民脂民膏只给芜湖广济寺的菩萨像涂了一层薄薄的金粉,庙门油漆一新。十八个小和尚给慈禧太后念了三天三夜的“长寿经”,芜湖古城依然如故,而“李府”在芜湖买田置地,增添了大笔的产业,城外大马路两边平地盖起了几十栋楼房,合成两个弄堂,就是现在的“集益里”。
(张孝康 整理)
上一篇:描写《象山四泉》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迎江寺·振风塔》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