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世居青山湖
古时的青山湖,依山傍水、土地肥美,是世人眼中远离纷扰战乱的“桃源”。除了豫章罗珠一门,更是吸引了天南地北无数名门世族之后。
一、陶渊明后裔的繁盛
据史料记载,轩辕氏一生历经52战,降炎帝、诛蚩尤,开启了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之始的黄帝,便是陶氏一支的始祖。
公元前2377年,轩辕帝玄孙帝尧降生。继承兄帝位之前,曾被封于陶,后又改封于唐,史称陶唐氏。于是帝尧的后代有的姓唐,有的姓陶,实则为一脉。
后尧择舜为帝,舜又把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的儿子封地在虞,子孙就姓了虞。舜的后裔孙虞阏在周朝帮了专管制陶的官,官名称“陶正”,后来他的裔孙就以官名为姓,姓了陶,这便是陶氏的另一支脉。
帝尧60代裔孙陶同,因避战祸从江苏丹阳迁徙到江西浔阳。其孙孙陶侃,字士衔,谥封恒公,是晋朝大功臣。自县吏入仕,官至太师,为官60余年,辅佐三代君王。生17子,幸存10子,个个官至太守以上。
帝尧65代裔孙陶渊明,他是陶侃子孙,字元亮,后改字为潜,号“五柳先生”。他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来最杰出的诗人、词赋家与散文家,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有“田园诗人”之称,更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少时曾做过几年官,却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其作《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便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陶潜有五子,迁徙逆流的便是长子陶俨的后裔。
帝尧86代裔孙陶陵二,陶渊明21代孙,字荣,仕宋大理寺四评事。后从鄱阳迁徙于北常定居,为进贤陶氏始祖。
帝尧91代裔孙陶泰,亦是陶渊明26代裔孙,陶陵二5代裔孙。字启宗,于宋僖年间赴省城应试,路经逆流,见风光秀丽,流连忘返。后因考举未中,便迁徙至逆流(后洲)定居,教书一生,成为定居青山湖逆流陶氏始祖,更是扬子洲办私塾教馆的第一人。据碧流陶氏族谱记载,清乾隆二十九年,一位潘姓府台认为逆字不雅,遂将逆改碧,报省抚部院得到批准后,便以地名命名的逆流陶氏也随之更为碧流陶氏,一直沿用至今。
在陶泰由进贤迁徙后洲以来,距今有800年悠久历史,繁衍子孙在扬子洲诸姓为最、人才辈出:其裔孙如明代官至太子太傅的进士陶承钦,官至江西泰和县令的进士陶通甫及后世中共地下党员、大革命时期南昌市郊区扬子洲农民协会主要领导人、革命先烈陶柱泰等,到现今任于辽宁省高等法院副院长的陶万荣,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的陶涛等等。尤其是解放后的60年,出的贤士名人比历史上700余年出的累计人数还多数倍,这些是碧流陶氏的荣光,也是碧流陶氏的繁盛体现。
二、黄庭坚支脉的兴衍
江夏黄姓,自开祖轩辕黄帝后,已繁衍到158世子孙。由第122世祖黄玘公传衍至江西开基立业,再由135世祖黄本立、黄本宣、黄本成三公于大明永乐年间迁徙到青山湖的扬子洲。
几千年来,黄氏支系在不断地开拓奋斗中,孕育了不少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名人荟萃。
其中,莫过于北宋太史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鼻祖的黄庭坚。他是属黄氏第128世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他是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于公元1082年,他在任泰和知县时,一首《登快阁》让后人传诵千年。“阁名遂大著”说的便是当时的情景,史料更记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而他的书法,更是注重心灵、追求意境之美。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无论是圆转流畅的小字行书,还是笔画遒劲郁拔的大字行书,或是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俊逸自成一派的草书,都是古今中外人人趋之如鹜的“瑰宝”。
其后,名人才子更是层出不穷。如任宣州太平尉的北宋进士黄巽,元代为庐陵郡县官的黄翊,明代新建县县令的黄立等等。据统计,古代黄氏部族仅在南昌地区范围内任县级以上官员就达百人之多。而近代如黄伯忠,民国时期的新建县县长,现代如黄熙成,扬子洲乡渔业沙洲村人,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大校,黄氏人才多如繁星、数不胜数。
三、岳鹏举遗族的南迁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曲千古绝唱的《满江红》慷慨激昂、豪气冲天,充分表达了南宋一代名将岳飞欲抗金雪耻、尽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奸人当道、君臣嫌隙,十二道急诏金牌更是让岳飞命丧风波亭,成了流传已久的千古奇冤。
而其后人,一支作为岳氏先祖武穆公岳飞的嫡亲脉系,却辗转南迁至青山湖区内,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之子岳霖的三分支岳珂便是扬子洲岳氏的祖支系。岳氏第8代祖岳柱于元代时,充当南昌豫章平章事,定居南昌,并建别墅于现今的南昌城北贤士湖,成为开基南昌地区的基祖。第11代祖岳祥,明洪武时期任昭仪校尉,为朱元璋麾下名将,公葬于现今南昌市七里街朱家湖。有历史资料证明,岳氏第14代祖岳维嵩、岳维乔两兄弟于明永乐年迁居于扬子洲居住。更在清朝初期,由第27世岳修麟先祖为首,在沙岭村的中心地始建了岳氏祠堂(于文化大革命被毁),该祠堂至今仍保留了原地址、地基。在当时,岳氏宗亲在此地庆典、子孙上谱、民间集会,并设立了当地第一所公办学校——吴坊小学。
岳氏一脉,秉承了先祖遗志,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都保留了作为岳飞后人恪守正义、爱国爱家的高尚气节。如,27世岳修麟,时任清朝初翰林;28世岳喜怀,时任清光绪年举人,德安县令;29世岳彩仁,为扬子洲第一任共产党支部书记等等。其后,还有许多岳氏有识之士,都在祖国的各地各条战线从事很重要的工作。虽岳氏一脉在青山湖区人数不占最多,但都能尊先祖之遗训,继厚德载物之根本,为民为国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上一篇:古韵雅存青艾风-南昌青山湖
下一篇:大革命时期的扬子洲农民运动-南昌青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