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节庆侃风俗
时令节庆习俗,充分体现了一种“团圆”的精神内核。过大年,家家户户围在圆桌旁,吃个团圆饭,讲究的是岁岁平安;元宵节本身就是团圆的节日;端午节体现了一种气节,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七夕节则表现中国人的情人情结;中秋佳节,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人们以“花好、月圆、人长寿”来寄托幸福美好的愿望。在这些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反映了青山湖区人长期形成的风尚与习俗。
一、时令
立春 春为岁首,故立春为序时第一节令。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22℃的时段。青山湖区谚语有“立春晴一日,作田不用力”、“春打五九尾,有谷冒有米”(立春在五九尾,年成不好)。青山湖郊区农户在立春时刻焚香放鞭炮,迎春接福,祈求“春临我家,赐我百福”,期望平安幸福。
三月三 在青山湖区扬子洲乡后洲自然村,有一个从古传承至今的风俗,就是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全村都要杀猪宰羊,家家户户都要请亲朋好友设宴庆贺。俗语曰:“三月三,卖田卖地吃一餐。”可见“三月三”对于后洲陶村人是个多么重要的日子。据传说,在宋朝时有一个叫王奇人的当地县令,道德高尚,行为端正,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任上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治理水灾,清剿匪患,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好事,皇帝知道他的为人和政绩后,特赐“形端表正”牌匾予以嘉奖,后来官封元帅。
有一年,后洲人像往年一样农闲无事就四处游赌,到了春耕时田上还没有一个人干活,王县令视察民情到此,暗暗称奇,已是三月初三,别的地方整田下秧忙得热火朝天,偏偏这里大片良田空无一人,便决定微服私访,一访才知这里的人赌博成风,俗话说“十个赌博九个输,哪个赌博有好处”,输光了的垂头丧气在家睡大觉,没输的赌兴正酣,哪有工夫上田。王县令想,种田为大业,农忙时节无人上田,眼看就要荒田,这还了得!我要坐下来整一整这种歪风。他一边派人从速调来稻种,一边派人把那些嗜赌成性的人叫到后洲天花宫(娘娘庙)里来,办学习班进行批评教育,痛陈赌博的危害,引导他们步入正轨。他在后洲住了8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尊贤爱幼,对于确实穷得买不起稻种的按田亩计算分发稻种,为他们解忧。他还颇通医术,顺便治好了一些村民的疾病,顺利接生了一个难产妇女,使其母子平安。他走时,家家打爆竹(燃放鞭炮)相送,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送到十里长亭才依依惜别。
此后,后洲人遵照王县令教诲,轻赌博、重农耕,捐款办起了扬子洲第一所学校,使当地渐渐形成了耕读成风的好习俗。为了纪念这位大恩人,每逢三月初三,后洲人不论穷富,家家户户都要请来亲朋好友,摆宴庆贺,一是庆贺“三爹爹”的生日(王奇人排行老三,三月初三出生),二是“三爹爹”到后洲巡视纪念日,三是表示重视农业生产。“三月三”这日备些时令蔬菜、家养禽畜肉类做菜,开出糯米水酒,酒筵一番。同时,烧香点蜡,向上天祈祷,或向自家祠堂、家庙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合家平安,人寿年丰。人们以此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企盼与追求,得以自身安慰,久而久之,“三月三”也就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三月三”置办酒席的主要食品有:糯米、青菜、米果、糯米水酒,油豆腐条子,红烧肉、鱼,新鲜竹笋,藜蒿炒腊肉,青菜烧豆腐等。它们的寓意是:合家清吉长久,金条满贯,红红火火,节节高升。①盛“三牲”(鸡、肉、鱼)祭祀祖宗及家庙神像,点烛烧香,燃放爆竹,以求祖先、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合家平安。②将糯米青菜米果(糯精菜饼),喂食给家养耕牛,企盼耕牛当春身体强壮,为我出力耕牛。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三月三”就成了后洲人的一个重大节日,时至今日,长盛不衰。
谷雨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农历三月三十日前后,为农事繁忙的插秧季节。青山湖区谚语有“雨水不见雨,不久有雨现”。“雨水连绵是丰年,农夫不用力耕田”。意示雨水当天若下雨,作物一定大丰收,农民可高枕无忧。
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叫踏青节、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是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节。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懵懵懂懂,清明浸种”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山湖郊区农村作兴吃清明酒,所谓“饮了清明酒,犁耙不离手”,春耕大忙季节开始。清明也是个祭祀日,人们上祖坟扫墓,缅怀祖先养育之恩。
青山湖郊区人扫墓,有“前三后四”之说,乡俗为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都可以扫墓。旧时青山湖区人扫墓,一般都要先剪除荆草,供上祭品,然后放鞭炮,点香烛,焚纸钱,再洒酒、行跪拜礼,以表示对已故先人的哀悼。同时,还要在坟墓上堆加青草,名曰“添青”,以尽晚辈的责任和孝心。
立夏 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此时,正是农村栽种早稻的旺季,城乡居民都在这天蒸米粉肉吃,谓之“撑夏”。妇女聚7家茶,相约欢饮,叫喝“立夏茶”。说这一天不喝茶,则整个夏天就会白天打瞌睡,此俗现已少闻,有的人家还要在这天用秤称小孩体重,俗话“愈称愈长”。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日,正当天热入伏,早稻成熟,开镰收割之际。谚曰:“六月六,晒得鸡蛋熟。”旧时,人们有晒棉衣、棉被的习俗。传说,每年六月六日,皇帝晒龙袍,认为这天气候干燥,日子吉利,晒过的东西不会发霉、生虫。这天,有些寺庙的菩萨也换上新袍,被抬上街头,菩萨所经之处,人们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解放后,抬菩萨求保佑之举已不见,但晒书籍、衣物的习俗却沿用不衰。
冬至 农历十一月八日前后。是一个时令节日,传统的祭祖日,俗有“冬至大似年”之说。旧时,这天村村都有冬至会,要给祖坟添土,凡16岁以上男子都要进宗祠参加祭祖仪式,有的还要聚餐,村上人口出生、死亡和嫁娶,大都在这天登记(叫“上谱”)。新中国成立之后,封建宗族制度解体,祭祖仪式自然消失,族谱多毁,人口生、死、嫁、娶的登记手续,都由地方行政基层组织所取代,只有给祖坟添土仍按旧习。
二、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这一天,家家门前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茶蛋、包子和大蒜子,饮雄黄酒,中午还用艾叶蘸雄黄酒洒到屋角四周,以防蛇、蝎、蜈蚣为害,小孩还要在额头上涂抹雄黄酒,然后摆酒设宴,全家欢度佳节,下午有的地方划龙舟,有的地方唱戏,十分热闹。
龙船竞渡是端午节期间的一项主要活动,凭吊爱国诗人屈原。青山湖区龙船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比赛的,船上不插旗帜,数船并进,擂鼓助威,先进到目的地为胜;另一种是用来夺标的,船上彩旗招展,指挥者腰系红带,手持锦旗,立于船头指挥,岸上有人用柳枝作标,系上神帛与铜钱,当夺标龙船靠近时,举标人又往别处跑,龙船也随之时上时下,忽左忽右,颇为壮观,青山湖郊区施家窑,曾是观看龙船竞赛最热闹的场所。青山湖区郊划龙船从四月开始筹备,民谚“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
送扇是青山湖郊区特有的一种乡俗。青山湖郊区俗称:“吃了端午粽,寒衣箱里送。”意思是说,端午节之后,南昌的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寒衣再也用不着了,可以放进箱子里了。因为热天已经来临,故而已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送扇子,以表示女儿对父母的孝心。
端午节的另一种习俗:斗力,也称之“堵棍”。是在青山湖区乡间流行的。青壮年男子只要用一根扁担或木棍,两人各持扁担的一端,以手掌或肩或腹部同时向前顶,进则为胜,退则为败。这种游戏习俗,设备简单,随时随地均可进行,是民间在端午节非常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乡间至今留存。
三、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一天,各家用一支完整的莲藕扎成龙形,伴以西瓜、柚子、月饼置于桌案上,焚香敬天地。中午,家家设宴,若有人外出未归,即留一席位,表示一家欢聚,老少团圆。待圆月上升时,全家人团聚月下,鸣爆赏月,吃月饼、柚子、瓜果等圆形食物,寓意“团团圆圆”,小孩拾取瓦砾,垒成塔形,沿户乞柴烧之,名曰“烧宝塔”,塔火旺时一片鲜红,如同红珊瑚一般。青山湖区人在中秋佳节之时,亲友互赠月饼、糖果等,家人亲眷欢聚一堂。还有吃芋头蒸肉、牛肉炒粉,做米糕、爆米花等习俗。
八月十五日,城里妇女还于月当晚相约成群到高士桥(现称高桥),暗数高桥桥柱,有的用手在高桥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这样便可生男孩,直至夜深,往来桥上的还络绎不绝。清代刘一峰作《高桥行》描述此俗:“高桥月明当夜半,前呼后呼女朗伴;传言拜月过中秋,便好生儿嫁石头。”
中秋拜月的方式很多,或者向月跪拜,或供月光神祃,还有以木雕月姑为偶像者,但都把神像供或挂在月出的方向,设供案摆供品。北方多供梨、苹果、葡萄、毛豆、鸡冠花、西瓜,南方则供柚子、芋头、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月亮升起来后,必烧头香,妇女先拜,儿童次拜。谚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有些地方男子也拜月神,老年妇女在拜月时,还念道:“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
四、过年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传统的黄道吉日。俗话说“腊八日子不用拣,大吉大利福寿锦”。旧时,郊区农民定亲、娶媳、嫁女都要请卜巫选择一个好日子,唯独“腊八”则“万事皆宜”。因此,这一天青山湖区各乡各村都见到吹吹打打,抬轿、送嫁的人群。早年,村民兴吃“腊八粥”。最讲究的“腊八粥”,用八种配料煮成。据说,如今时兴的“八宝粥”,就是起源于“腊八粥”。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过小年”。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为迎接春节做准备,各行各业都格外繁忙,大小市场异常活跃。旧社会,老板、田老板要辞退帮工或增换帮工都在这一天,请被辞退的雇工“坐上席”。
祭灶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家子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晚,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糯米团等。在灶神的嘴上涂一层蜜,并在灶神的嘴上塞一团糯米团,再把灶神像撕下来,用一把火烧掉,意为嘴巴甜甜的,肚子饱饱的,上天后就不要说人间的坏话。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俗称“过大年”。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外出人都要回家团聚,年前村村户户清阴沟、扫垃圾、除杂草、出猪牛粪、平整场地,除夕那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换年画、张灯结彩,将屋里屋外装饰一新。还要准备“三牲”(鸡、鱼、猪头),煮年饭、烧香纸、放爆竹、祭祀家神祖先,然后全家欢聚、吃团圆酒,酒毕,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人围炉守岁,直到午夜睡前,放鞭炮一挂,俗称“封财门”,藏身不出,俗称“做皇帝”。
年夜饭 青山湖区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既简单又讲究,吃的是一种“民俗文化大餐”,通称“四盘二碗”,这四盘是:红烧鱼(这条鱼一定要有头有尾,完完整整,且元宵之后才可吃,象征着年年有余)、豆腐条烧鸡(条:取意黄金条、人参,鸡:为凤凰,取意吉祥、富贵)、炒节节高(即炒冬笋,因“笋”谐“损”音,不能说“炒冬笋”,“节节高”喻意来年步步高)、炒青菜(指青青吉吉、平平安安);那二碗是:牛肉炒米粉(牛象征力量,米粉同白须,喻意老人延年益寿)、炒年糕(求来年官运亨通、升官发财)。
吃罢年夜饭,全家老小在熊熊火盆四周围坐笑谈(青山湖区人有“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之说),合家围火团坐守岁,火是越烧越旺,直至深夜,闲话家常和家史,或博戏玩耍,坐以待旦,深夜,还要吃糊羹(由薯粉、鸡扎、肉丁、茡荠丁、花生丁、豆干丁煮制而成),儿女晚辈给父母叩头辞岁,长辈则给小孩压岁钱,最后鸣鞭炮封门,谓之“封财门”,关了财门则不能进出,以免跑掉“财气”。初一起床后,又要燃放鞭炮,迎财接福,谓之“开财门”。财门中间,旧时还贴有一张写有“开门大吉”的红纸,其意是“开门迎财,新年吉庆”。
拜年 对于拜年,青山湖区人也是很有讲究的,民谚:“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初二女儿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二女儿回来了,娘家要给邻居们分糖饼,不需要分很多,三四块就行,只是表现出一种邻里关系融洽。初三初四一般不去别人家里拜年,初三南昌人是给已故的人祭年,只有中年女婿可给岳父、岳母拜年。亲戚之间不论亲疏远近,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人前往庆贺,否则,那便是“新春不拜年,素日无来往”。
到亲戚家拜年,一般都带糕点果品,以示尊重。受拜的亲戚家中,要烧汤煮面条,每人一碗,每碗配3个鸡蛋,还要摆腊盘、斟酒、盛饭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时回赠糖果礼品,俗称“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糕点是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有贪吃好玩者,把里面的糕点吃掉,换上石块或沙粒),也无人问津。
正月初一,青山湖区人爱吃素,一般都是青菜、豆腐,这叫“吃年斋”,也叫“报母斋”。到亲友家拜年,见面打躬作揖,连声说“恭喜发财,事事如意”,见了老一辈就说“添福添寿”。主人家一般都摆好了点心,主人请客人吃点心叫“请端宝”,客人表示谢意,非亲密的朋友,是不会吃的,只是说声“宝存库”,然后拱手告辞。正月初一,家里全天要点灯,生炉火,这叫“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讨个吉利。
正月初三是“送穷”的日子,反映出百姓希望在辞旧迎新之际,送走贫穷、辛酸和苦难,迎来幸福美好的前景。同时还要祭祖先,一般是在祖宗牌位前供奉猪头、鸡、鱼、肉、年糕、茶等祭品,焚香燃烛,磕头祭祀。青山湖区有的乡村还要到宗庙祠堂去拜祖像,行跪拜大礼。
上七大似年 青山湖区人在过年期间,初七还是很重要的日子,俗称“上七大似年”,传说女娲造人就是在初七这天,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各有所属。因此初七这天,南昌人有吃糊羹的习俗,象征步步高。糊羹是用七种带叶子的蔬菜做成的,据说吃了糊羹,来年老人会身体健康,小孩会很聪明。这天还要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北刘过年风俗 发源于青山湖区昌东工业园区胡家村北刘自然小组。“北刘风俗”源于抬菩萨轿子,在清朝康熙皇帝时就开始了。北刘村的村民直到现在,每逢春节期间就组织几十人的队伍,一路上轿翻转,龙飞舞,爆竹响,锣鼓振,来保佑村庄平平安安、无灾无害。“北刘风俗”发展到现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北刘风俗”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轿子从祠堂中抬出来,用粗麻绳将轿杠系好,穿好抬扛;接着敲锣打鼓请菩萨上轿;然后请绘画师傅给官椅及菩萨装金;抬菩萨轿子舞到村里各家各户听贺;最后抬着轿子回到祠堂门口,由房族长祭轿,祈求平平安安、风调雨顺。北刘村的村民直到现在,在春节期间都要舞动轿子到村里各家各户转转来保佑平安、庆贺节日。
齐客过年风俗 齐客过年习俗是一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过年仪式。发源地为青山湖区罗家镇楼付村小组。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朝中期,据付村族谱记载,至今延续了40多代。齐客过年习俗最大的特点是“齐客”,即不但每家每户聚集一起,还要把各家的亲戚邀请来共同团聚。其过程分祠堂会和行饭会两段。祠堂会是正月十一吃完中饭后,领头人敲锣打鼓来到每家每户前接红蜡烛。各户,包括亲戚便捧着红烛、线香、鞭炮跟在队伍后面,围着村庄转一圈,最终进入祠堂燃香点烛,祭拜祖先,在一起燃放鞭炮。这代表着又一年过去,祈求来年人旺财旺,一切旺。到了晚上,如谁家当年添了男丁,还要在祠堂里散发红豆,让每家每户分享自己的喜悦。行饭会是正月十二早上。当锣鼓再次响起,各家各户都要把饭桌和酒菜抬到祠堂前的场地上一道分享。整个村庄的村民和亲戚相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大团圆饭,象征着全村以后更加同舟共济和明天会更美好。“齐客”习俗展示了楼付村民众的淳朴、善良、好客和团结的优良品质,也是村民们情感交流的特定方式和欢庆新春佳节的文化盛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更形成一种固定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也叫“上元”,俗称“灯节”。春节至此结束,青山湖区郊区农民过元宵节叫闹元宵,各村的龙灯舞、板凳龙、采莲船、狮子灯、蚌壳灯穿村过户,串街走巷,热闹非凡。到了晚上,家家门前悬挂着灯笼,户户院内燃放烟花,龙灯通宵高照,烟花、鞭炮彻夜不停。俗话说“大年三十的火(围炉度岁),正月十五的灯(大闹花灯)”,郊区农村正月初七开始上灯,叫“上七”灯,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天,家家都要做元宵圆,又称“汤圆子”。用糯米粉作坯,用花生仁、黑芝麻和白糖搅拌作馅,洁白浑圆,皮嫩味美,全家围坐一起吃元宵圆,象征合家团圆、幸福。
上一篇:巫术禁忌看宗教-南昌青山湖
下一篇:朱总司令看望劳动模范-南昌青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