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就懂得一切。原话出于《论语》:天生就懂得一切的,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懂得的,是次一等的;碰到困难才去学习,是又次一等的;碰到困难也不学习,这是一般的民众,是最下一等的。孔子说,他自己不是天生就懂得一切的,而是通过努力学习才懂得的。
《中庸》中继承孔子的思想,把求学者也分为三等,但是认为,最后达到懂得,是一样的。与这三种懂得的途径类似,是在行动问题上的三类人。第一类是心甘情愿地自觉实行,第二类是觉得这样做有益才去实行,第三类是在别人督促之下才去实行,但最后都可达到成功,则是一样的。
儒者们认为,孔子是生来就懂得的圣人,但却常常说自己是位好学的人,这样不仅可以勉励求学者,也与实际相符合。因为这里所说的生来就懂得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道理。至于具体的事物、制度,还有历史事实,那是必须经过学习的。所以儒学同时也承认,圣人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因此,圣人全知全能或者生而知之的,只是当时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圣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的,是那些具体的知识和才能。
上一篇:生死论
下一篇:知行合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