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
张释之是西汉文帝时南阳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官任廷尉,掌管全国司法工作。当张释之还在任谒者仆射(负责接待宾客,传达政令官的首领)时,曾跟随汉文帝出行,当他们巡游到皇家动物园时,汉文帝很有兴趣地观看园中畜养的老虎和其他动物。
看完后,汉文帝就问上林尉(主管动物园的官吏),园中饲养的动物有多少种类,每类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况如何等等,一连问了十几个有关的事项。愚笨而又失职的上林尉被问得张口结舌,一个问题也回答不了,只好左顾右盼地期待有人出来为他解围。
就在上林尉焦急万分之时,站在旁边的啬夫(管理虎圈的小吏)立即上前代替上林尉详细、准确地回答了汉文帝所提到的有关皇家动物园中所饲养的各类动物的种类、数量、繁殖情况等问题。他是想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以便得到皇帝的奖赏。
汉文帝听了啬夫详尽而准确的回答后,就对身边的官员说:“上林尉作为皇家动物园的主管官员,最起码应当像啬夫这样,结果却什么都回答不出来,真是太不称职了。”于是命令张释之起草诏令,罢免原来的上林尉,并要提升啬夫担任上林尉的官职,掌管皇家动物园的全面工作。
张释之在皇帝问话时,一言未发,但对这个啬夫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谈、多方表现自己的作风已经不太满意了。现在皇帝居然要他写诏书罢免原来的上林尉,而由这个官卑却伶牙俐齿的啬夫来接任,他认为不妥。
于是,张释之就在脑子里想主意,如何才能使皇帝改变这个决定。忠于朝廷、崇尚实干而反对邀功取宠的张释之立即上前问汉文帝:“陛下认为前朝绎侯周勃(西汉功臣,文帝时著名丞相)是什么样的人呢?”汉文帝回答说:“他是德高望重的功臣长者。”张释之又问:“那么东阳侯张相如(西汉初功臣)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汉文帝又回答说:“当然也是德才兼备的长者。”
张释之接着皇帝的话说:“既然皇帝也认为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国能臣,可是这两个人都曾在回答皇帝的提问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尤其是周勃,当皇上不久前亲自问他全国一年判案多少、钱财收支多少时,他也回答不出来,可皇上并没有为此罢他的官,还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能臣。现在上林尉没有回答出皇帝的提问,就要免去他的官职而提拔啬夫,这样做的话,岂不是提倡人们都去向啬夫学习,在皇上或上级面前伶牙俐齿、喋喋不休地显示自己,以便得到嘉奖和提升吗?皇上知道,秦朝重用的就是一批舞文弄法、耍嘴皮子的人为官吏,他们在任官期间不去体察民情,对百姓的痛苦毫无仁爱同情之心。由于秦朝被这样一批只图虚名而不干实事之徒掌握了国家大权,他们对秦始皇的过失不仅不谏阻,反而向朝廷隐瞒百姓的困苦和秦朝危亡的真情,从而加重了秦始皇的过失。这样,才会在秦二世的时候发生陈胜、吴广起义,秦朝才会土崩瓦解。所以,我认为看人不能只重口辩之才,而不看重少说多干或只干不说的务实精神。因此朝廷办任何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后果,什么该办,什么不该办,必须慎重啊!”
听了张释之的一番话后,汉文帝改变了自己原来草率的决定,收回了罢免上林尉和任命啬夫的诏令,并真诚地说:“还是卿家说得对。”张释之处处以朝廷的利益为重,以秦朝二世灭亡的教训谏劝汉文帝对官吏的升贬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做决定,要警惕哗众取宠之徒。朝廷应该提倡踏实苦干、讲求实效的作风,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提倡的。
后来,张释之被提拔为廷尉。有一次他又随汉文帝出行,正当皇帝的车驾人马走到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蹿出一个人,把皇帝座车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汉文帝大怒,立即派侍从把那个人抓起来,交给廷尉张释之去治罪。
张释之不敢懈怠,回去后立刻对那个人进行审讯。经过详细审问后了解到,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乡下百姓,今天进城走到中渭桥时,正赶上皇帝车驾出行,下了清道戒严的命令,情急之下他急急忙忙躲到桥下。他在桥下等了好大一会儿,以为皇上的车驾人马已经过完了,就从桥下走了出来,没想到刚出来就看到皇帝的御车和仪仗队伍正在桥上,吓得他慌慌张张地赶紧跑开,才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查明案情后,认为这个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根据法律的规定,判处罚金后就把人放了,并将处理根据和结果禀报给汉文帝。
汉文帝因为自己座车的御马受了惊吓,龙颜大怒,原以为张释之一定会将惊马的人从重治罪,没想到他不仅没有顺从皇帝的心意,反而只判了罚金就放人了。
汉文帝火冒三丈地责问张释之:“这个人胆大包天,竟敢惊吓我的御马。幸亏这匹马脾气柔顺,要是一匹烈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害吗?你怎么却只是判他罚金就了事呢?”张释之见皇帝不满意自己对惊马人的依法判决,而是想要超越法律,按他一时的情绪来加重判罪,义正辞严地说:“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老百姓都应该共同遵守的。惊马人的案子,依据现在的法律,只应当判处罚金,可是皇上却想要超出法律加重处罚。若是按皇帝的意见办,以后法律就无法取信于民了。再说,如果当时皇帝下令立即处死惊马人,这案子也就算了。可现在陛下又把这个案子交给廷尉来审理,廷尉的职责就是要掌握量刑轻重,是主持天下公平的执法之人,一旦廷尉断案稍有差错疏忽,全国各地的执法官在量刑时就会忽轻忽重,甚至随意变更,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会手足失措、无所适从了。这点还要请陛下三思。”
汉文帝听后,沉思良久,感到张释之所说的话句句在理,都是从维护国家法律来考虑的忠言,就接受了张释之的意见,并表示说:“廷尉的处置是恰当的。”张释之刚正不阿,不怕冒犯皇帝坚持依法量刑,避免了轻罪重判的错误。
惊马人的案件处理后不久,西汉朝廷又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有人胆大妄为,偷窃了汉高祖庙中神座前的玉环。汉文帝对窃贼敢于盗祖庙大为恼怒,全国上下一致行动,很快盗贼就被抓到了。汉文帝下令把盗庙贼交给廷尉严加惩治,张释之依据西汉法律中规定的偷窃宗庙的珍宝、服饰、器物的条款,判处盗贼服斩首示众的“弃市”刑罚。
张释之把这个判决上奏汉文帝后,汉文帝责问张释之:“这个贼无法无天、为非作歹,竟敢盗窃皇家祖庙中的玉环器物。我所以把此案交给廷尉去处治,就是要你严加惩处,判以灭族重刑。可是你却像办平时其他案子一样,只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上报判处的意见。你这样处置他,怎么能够维护先帝高祖的尊严呢?再说也违背了我尊奉祖先,恭敬、孝顺的心意。”张释之看到汉文帝大发脾气,于是也脱帽叩头谢罪,口里却依然据理力争地辩驳说:“根据法律规定,将窃贼判处‘弃市’就是最重的了。到底是判斩首弃市罪还是判灭族罪,应该按照罪行情节的轻重来定,现在如果对盗窃宗庙中玉环器物的贼判以灭族罪的话,那么有朝一日,若再有个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公然去挖掘祖庙,到那时陛下又将用什么刑罚来加以惩治呢?”
汉文帝听后沉思不语,下朝后与太后商量,并接受了张释之的正确意见。
由于张释之执法严明、依法办事并敢于坚持正确主张,不以个人好恶来论罪,对皇上也不阿谀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间避免了许多冤案,得到了当时百姓的称颂。历史上有记载说:“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张释之知道有人会借机报复,故装病准备辞官。这时,有一个叫王生的道家老者来到张释之办公的衙门,当着众多的公卿大人,对张释之说:“你替我把袜子脱下来。”张释之依言为老人脱去了袜子。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张释之说:“你给我把袜子穿上。”张释之又当着众人,跪下来为老人穿好了袜子。过后,许多人责备王生老人在衙门当着众人这样侮辱廷尉张释之太过分了。王生意味深长地说:“我又老又贫贱,自己这一生都没有对廷尉张释之做过什么好事,也不知怎么样来报答他。张廷尉是如今全国有名的德高望重的大臣,所以我故意耍弄他,让他为我脱袜穿袜,是想借此提高他的声望。”张释之没有责怪王生的无礼,反而恭恭敬敬地按照老人的要求去做,使当时在场的公卿大臣更加敬重张释之的为人。王生老人为了提高张释之在君臣中的声望,甘冒犯戏弄大臣之罪的危险,这说明张释之受到了当时广大臣民的敬慕,他以法治国的精神在我国历代一直受到称颂。
上一篇:弃官孝母
下一篇: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