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形胜 一山二水
乌拉街的地理形制特征,正如《永吉县志》所说:“山围胜地,水绕名区;五城锁钥,三省通衢。”
山围胜地:近东有太平山村的太平山,近东北有大口钦镇的石人山和前团山,近南有金珠乡的团山,近西北有渔楼村的南山。稍远处,东有牛家村的石砬子山,南有吉林市龙潭区的龙潭山,东北有溪河镇的凤凰山,西北有两家子乡的鸡冠山。
水绕名区:境南是滔滔北去的松花江主河道,境北也是松花江主河道,境西还是松花江主河道,境东是被误称为“张老河”的松花江支流。
五城锁钥:宁古塔城,位于乌拉街正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区,先为将军城,后为副都统城;伯都纳城,位于乌拉街西北,今吉林省松原市伯都镇,辽为宁江州城,清为副都统城;吉林城,位于乌拉街正南,今吉林省吉林市区,清为将军城,民国时期为吉林省省会;阿城,位于乌拉街正北,金为初都,后为上京会宁府城,清为副都统城。宁古塔、伯都纳、吉林、阿城、乌拉五城之间,唯独乌拉城居中。
三省通衢:一省,指的是民国时期的奉天省,省会在今辽宁省沈阳市;二省,指的是民国时期的吉林省,省会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三省,指的是民国时期的黑龙江省,省会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衢,一指吉(林)哈(尔滨)线铁路,由乌拉街镇东亚复、学古、张老、大郑、阿拉底等五村经过;二指瑷(珲)大(连)线公路,由乌拉街镇东阿拉底、前阿拉、张老、学古、二道、亚复等六村经过。东山西水,泾渭分明。
今天的乌拉街与从前的打牲城在辖区概念上,不是一回事。确切地说,不是扩展了,而是萎缩了,足足丢了九台其塔木、莽卡、胡家,舒兰溪河、白旗、法特,昌邑两家子、土城子、九站,龙潭大口钦、缸窑、杨木、金珠13个乡镇现实行政区的范围。
今天的乌拉街满族镇,东西宽40华里,南北狭长50华里,幅员面积188平方公里。全镇有28个街(村),总人口6万余人(均系吉林市区户籍),其中汉族人口占61%,满族人口占3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0.7%。满族人,均来自清代打牲八旗、协领八旗子弟的后裔。
以铁路、公路为界,东部是半山区和山区,占总面积四分之一。西部是平原区,占总面积四分之三。因此,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鸟瞰乌拉街,呈两个动物形状,即东部山区地形地貌为“虎”,西部平原区地形地貌为“龟”。
东部半山区和山区,状如其虎:首在牛家村张家屯,目在牛家村腰牛家沟屯,背在风口村五间房,尾在前阿拉村。目视正南方。
西部平原区,状如其龟:首在三家子村后三家子屯,颈在汪屯、旧站两村,背在北兰、韩屯、旧街、弓通四村,腹在高屯、大郑、张老、学古四村,尾在富尔村前富尔屯。昂首、张嘴、目视正北方。
无巧不成书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人工制作出来的方田化图案,无意中成了龟背上的龟裂纹了!
东部半山区和山区,位于长白山主脉、小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以西的余脉上,占地47平方公里。东南有二山:一为海拔500米的石砬子山,二为海拔350米的筐头岭,余下则是此起彼伏的太平山。宇宙苍穹,出自万年之前地质海西造山运动的自然产物。东部山区,由南至北,分布着牛家、风口、太平山、前阿拉4个自然村落。
西部平原区,实际上是个水乡之区,历经人们拓垦之后,于是才形成了方洲。请看以下事实:
其一,由南(上)至北(下),在松花江主道的东岸上,依序分布着富尔、公拉玛、弓通、官通、镇区(街道)、旧街、韩屯、北兰、旧站、查里、三家子11个自然村落。
其二,由南(上)至北(下),在松花江支流张老河两岸上,依序分布着万家、亚复、学古、张老、大郑、阿拉底、大常、卢家、高屯、汪屯10个自然村落。
其三,在旧街村北,有俗称的“小海猛”。杨屯村南,有俗称的“大海猛”。卢家村南、东,又有“南大泡”和“东大泡”。汪屯村南、北,还有两个“莲花泡”。两猛、四泡一线穿,是怎么一回事呢?经过1981年的考古发掘,认定是汉代时期的松花江一支流,因为旧街村后、江东岸的泥沙淤积,故而堵塞了。这便是旱时为泡、涝时为河的自然原因之所在。
全镇四周属于山水“两不靠”的村落有二:一是紧依镇东的汉族东窑村,二是紧依公路道东的朝鲜族二道村。
吉、黑两省通常被说成“黑土地”。但是,区区小地的乌拉街却分布着“五花土”。其中牛家、风口两个村,坐落在红色的棕色禁林土地之上;公拉玛、弓通、官通3个村,坐落在灰色的灰质土地之上;杨屯、韩屯、北兰、旧站、汪屯、卢家、大常、高屯、大郑9个村,坐落在黑色的油沙冲积土地之上;阿拉底一个村,坐落在黑色的冲积土地之上;太平山、前阿拉两个村,坐落在黄色的黄黏土和黄沙土地之上;富尔、旧街两个村,坐落在黄色的黄沙冲积土地之上。
人是破坏大自然的罪魁祸首。区区小地的乌拉街,前天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生植物的天堂。其中野生动物有六类:禽、兽、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及水族成员。野生植物有八类: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瓜果、菌、木属、草属、药材和花卉。昨天因“闯关东”的缘故,导致野生资源幸存剩半了!今天更是所剩无几了!
松花江是全国第六大水系,不知什么原因自吉林城顺流而下后,至乌拉街南8华里时,突然间一东一西分流开来,由此形成了主流在西、支流在东。神奇的是,各自流程40华里许,又合而为一了!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之所在!
岛,满语为“通”。在镇西、镇北的松花江主河道上,由南至北、由西至东,分布着3个大岛和11个小岛,人称“江中岛”。
大岛之一:今天的弓通村所在地。
大岛之二:今天的官通村所在地。
大岛之三:今天的曾通村所在地(后划给土城子乡所属)。
小岛之一:在今天的富尔村前富尔与后富尔两屯之间的近西大江之中。
小岛之二:在今天的弓通村村西南侧的大江之中。
小岛之三:在今天的官通村前屯近西侧的大江之中。
小岛之四:在今天的官通村前屯近西侧的大江之中。
小岛之五:在今天的官通村前屯近西侧的大江之中。
小岛之六:在今天的官通村狼通屯的屯西大江之中。
小岛之七:在今天的旧街村近西侧的大江之中。
小岛之八:在今天的韩屯一社(原名叫“东窝棚屯”,今称“雾凇岛”)。
小岛之九:在今天的查里村西侧大江之中,已垦为耕地了。
小岛之十:在今天的三家子村后三家子屯西侧大江之中。
小岛之十一:也在今天的三家子村后三家子屯屯西大江之中。
除上述以外,被人们误称为“张老河”的松花江支流河道中间,也有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河滩。自从“文革”期间成立“永(吉)舒(兰)榆(树)灌区”之后,因提高水位和增加库容量而导致大部分河滩时无时现,一条“清水绿带”由此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篇:土匪四打乌拉城 富户南迁吉林城-乌拉街历史文化
下一篇:大常“锡兰城” 金初军事城-乌拉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