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建新城 民扩清城
今天的乌拉街镇镇内街道,是在民国年间的城池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民国年间的城池,又是在清代新建的城池基础上扩建而来的。清代新建的城池,又是在将“旧街古城”遗弃后偏东南向口移址新建起来的,所以叫“新城”。截至公元2017年止,镇龄为三百一十一岁。
事情往往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不知好坏。以民国三十年(1941)为计,原本乌拉街镇内街道和胡同的格局,虽然不像关内中原地区的城池那样宏伟森严,但却是泾渭分明,中规中矩,陌生人初来乍到一看就是个城。问题出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搞“方田化”建设后,在“古镇旧貌变新颜”的同时,伴随着改道而改建,乱象由是滋生开来。其后果是,旧街村的南界不知在哪里?公拉玛村的北界不知在哪里,东窑村的西界不知在哪里,街与村混杂连片,古镇容貌着实变样了!唯一没有变相的是一条古商业街,因为一切向东移,所以几乎被人们所抛弃了!
一、四街九门 十五胡同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因打牲总管衙门移址而建新城,又因改朝换代,于民国十二年(1923)进行扩建。截至民国三十年(1941)定格时,共设5条街、9座城门、15个大、中、小胡同(其中大者7个,中者6个、小者两个)。具体布局情况如下:
自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始,至民国十一年(1922)止,城垣一道,呈正方形,土筑城墙一条,周八华里,平均每侧二华里,各开一门(四门)。城中央(电影院与派出所之间)处(尊仁街与中西街交会处),道南道北各置“牌楼”一座,相互对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经时任总管德克德恩重建时,在“牌楼”上边各悬两方黑底金字匾额。其中道南者,南面书的是“山围胜地”四个字,北面书的是“水绕名区”四个字。道北者,南面书的是“南接龙潭”四个字,北面书的是“北通凤阁”四个字。为什么要书“南接龙潭、北通凤阁”呢?因为这条老街的南侧可通达吉林市龙潭山,老街的北侧可通达舒兰溪河蒼石凤凰山。自从改道后,南北门均被堵死了!
在南北纵向上,由西向东数,设“尚义街”“种德街”“尊仁街”三条南北大街,外加东西走向的一条“中西街”,合计为“四街”(其中由西向东数的第二条街即“种德街”,因柴草市和菜市占据一半,所以是条半截子街)。
在东西横向上,由南至北(从西至东)数,设“永泰”“永康”“永庆”“永贵”“永富”“永和”6个中型胡同(以上胡同,均在尚义街以西)。寓意是:和富贵,庆康泰。当年的“尚义街”,就是今天的古商业街。无巧不成书的是,“尚义”与“商业”虽意差千里,但却音谐韵近。有道是,仁义崇尚,乃是经商之道。
由西至东数,依序是“种德街”。在“种德”与“中西”两街的交会处是菜市,即今天的南北零线十字街道南路东处。今“古城春饭店”以南是柴草市,在柴草市与尚义街中间,设“保安”和“永章”两个小胡同,取的是“永安保章(障)”之义。
从“种德街”向东数,至“尊仁街”之间,由南至北,依次是“永吉(西)”“永平(西)”“永乐(西)”“永祥(西)”“永久(西)”“永远(西)”“永安(西)”等七条大胡同(其中中西大街道南四条,道北三条)。在“尊仁街”至东门口(南北)一线地之间,分别是对称的“永吉(东)”“永平(东)”“永乐(东)”“永祥(东)”“永久(东)”“永远(东)”“永安(东)”计七条大胡同。取的是“久远平安乐吉祥”之义。
九门址,取九为极数,其中城南设三门,城北设三门,城东设二门,城西设一门。
城南三门址,依序是:“尚义街”南头,名曰“天泰门”。“种德街”南头,名曰“南新门”。“尊仁街”的南头,名曰“永吉门”。为什么命名“永吉门”呢?因为由此至南通往吉林城,吉林城当年是“永吉州”之所。
城北三门址,依序是“尚义街”北头,名曰“北门”(北连旧街村即旧街古城中城南豁口)。“种德街”北头,名曰“北新门”(与南新门对称)。“尊仁街”北头,名曰“永安门”(与南头的永吉门对称)。
城西,因临江只开一门址,在永庆胡同西侧,名曰“泽萃门”。取的是“水乡泽国,人才辈出”之义。
城东开二门址,依序是“永吉(东)胡同”极东,名曰“小东门”。“中西街”极东头,名曰“大东门”。大东门外,便是“东窑坑”了。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址,位于“中西街”道北、永久(东)胡同南东,东隔“关帝庙”,便是“大东门”了。
乌拉协领衙门址,位于“中西街”道北、永久(西)胡同南东,东紧挨着“北牌楼”。两个官衙间在同一个轴心线上,但却由“尊仁街”一东一西相隔。现在我们入乌拉街新十字街极南头,经过的大门就是“南新门”旧址之所。
民国年间扩建后的三门址,分别是西“泽萃门”,南“天泰门”,北“北门”。围墙依旧是夯土垒墙,唯有门址是砖砌的,呈二层状。夯土垒墙乃是乌拉街的一大特色。“土打墙,墙不倒”之说,由此而来。
南“天泰门”上方有扇状形门额,上书“天泰门”三个字。在门北侧十五米许,设牌楼一座,南面书“威严大树”四个字,北面书“德茂甘堂”四个字。
二、一条老街 模样依旧
如今幸存下来的尚义老街,原本是一条店铺林立、商贾繁茂的商业街。以民国二十六年(1937)为计,共有58个门市,其中道东30个,道西28个。
道东:由北向南,依次是(一)杂货店,(二)茶食店,(三)杂货店,(四)镜店,(五)药店,(六)当铺,(七)洋广杂货店,(八)百货商场,(九)剧场,(十)杂货醋店,(十一)理发店,(十二)鞋店,(十三)镶牙医院,(十四)鲜货店,(十五)理发店,(十六)香油酱油杂货店,(十七)邮政局,(十八)药房,(十九)医院,(二十)汉(中)医院,(二十一)洋服店,(二十二)金物杂货店,(二十三)鞭桿马具铺,(二十四)鼓乐班,(二十五)画铺,(二十六)鞭桿铺,(二十七)杂货店,(二十八)酱油店,(二十九)大车店,过“清真寺”后,(三十)画铺(城墙里)。中间有十户民宅隔断,否则是个完完整整的商贸一条街。
道西:由北向南,依次是(一)果品店,(二)杂货店,(三)修鞋铺,(四)杂货店,(五)画馆,(六)自行车修理铺,(七)吴服杂货店,(八)茶药店,(九)百货商场,(十)当铺,(十一)饭店旅店,(十二)药店,(十三)贩卖出张所,(十四)医院,(十五)洋服店,(十六)鞋店,(十七)绵花房,(十八)饮食料品店,(十九)旅店,(二十)杂货醋店,(二十一)汉(中)医院,(二十二)鞭桿铺,(二十三)汉(中)医院,(二十四)自行车修理铺,(二十五)醋房,(二十六)烧饼铺,(二十七)饮食料品店,(二十八)代书房。中间有十六户民宅隔断,否则也是个十全十美的商贸一条街。
截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统计,镇内(含上述商业街)共有商业点185个,其中画匠铺4个,日杂12个,木匠铺3个,成衣铺6个,大小饭店10个,豆腐房11个,茶点(社)5个,药房11个,西(中)医院5个,铁匠炉6个,钟表店两个,酱醋房5个,五金两个,果品店6个,理发店7个,旅馆(店)7个,浴池1个,自行车铺4个,皮铺4个,文具店3个,百货(含日杂)店57个,估衣店10个,写真房1个,从业人员近千。
无论大小商号,既有其名,又有其幌。其中称“大”字的商号名是大兴号、大有成、大有当、大兴顺德、大有德栈、西大有等,计六个;称“万”字的商号名是万隆德、万利德、万利号、万利当、万隆当等,计五个;称“德”字的商号名是:德润堂、德盛兴、聚德堂、德景源、德记、翠丰德等,计六个。此外,还有“凤吉园(贾家馆子)”“凤鸣楼”“福星源”及“三合盛”等字号。
上一篇:海西四部联军 偷袭建州一寨-乌拉街历史文化
下一篇:满泰因事先死 布占泰被放归-乌拉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