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起义(110~11年)
北宋宣和二年至四年(1120至1122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率两浙农民反抗宋朝的武装斗争。
北宋末年,朝廷设“应奉局”、“造作局”、“花石纲”等,恣意掠夺,使农民田租、捐税和徭役负担沉重,难以生存。宣和二年十月初九,青溪漆园佣工(一说漆园主)方腊,假托“得天符牒”,聚众起义。十一月初七,占据青溪西北帮源洞,建立政权,获得四方响应,旬日间,众至数万。两浙兵马总监蔡遵、颜坦率兵5,000前往镇压。二十二日,义军将其伏歼于青溪西北息坑;继而东进,攻克青溪,占据睦州(今浙江建德东),杀死贪官,开仓济贫,并分兵占据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桐庐、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等地。接着,分兵东西两路北上,东路进军杭州(今属浙江);西路攻打歙州(今安徽徽州),于十二月二十日,全歼守军郭师中部。婺源(今属江西)、祁门、绩溪(今属安徽)等县官吏闻风而逃。方腊遂遣军一部北攻宁国、宣城,自率主力移师东路,攻克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富阳,直逼杭州,知府赵霆惧战先逃。二十九日,义军攻占杭州,杀两浙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随后分兵攻克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属浙江)等地。义军所向皆捷,先后攻克6州52县,响应者益增。
三年(1121年)正月初,宋徽宗赵佶闻东南大乱,遂停止攻辽,命童贯为江浙淮荆等路宣抚使、刘适庆为宣抚司都统制,率领京师禁军及陕西藩汉劲兵15万,由江宁(今江苏南京)分两路南下进剿。二十四日,童贯军进至秀州(今浙江嘉兴),即与守军内外夹击,致6万义军战败,退守杭州。二月初七,宋军追至杭州城下,招降未果,遂佯退设伏。义军出击中伏,丧众2万,再退城中被围。方腊率众苦战数日,自料孤城难守,便分批突围南撤,杭州被宋军占领。三月,方七佛率众反攻杭州,又被击败,后随方腊退回帮源洞,凭险固守。四月,宋军分兵合击,收复歙、衢、婺、睦等州县后,会师睦、歙间,合围帮源洞。方腊率众20万扼守险径,宋军久攻不下,遂分兵前后夹攻,并间道强夺门岭。义军腹背受敌,7万余人战死,方腊被俘,于八月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就义。义军余部转战浙东,至四年(1122年)三月起义被镇压。
方腊洞,位于浙江淳安叶家乡洞源里村西南。原名帮源洞,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失败后避难之所。距洞口20米处竖有“方腊洞”石碑,是郭沫若于1964年题写。
上一篇:《扶郿战役(1949年7月10~14日)》真实记录与故事
下一篇:《淝水之战(8年)》真实记录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