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19年~5月)
1933年,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及其附近制高点的作战。
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侵占热河的承德后,以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部共8万余人,分别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关口进攻,企图突破燕山长城防线,进一步向华北扩大侵略。中国军队17个军共20余万人,依托长城关口阻击日军进关。
在冷口方向,3月4日和22日,日军一部两次攻占冷口,均被32军等部夺回。4月11日,日军第6师团主力及混成第14、第33旅团一部再次攻占冷口,中国守军被迫退至迁安。5月7日,日军混成第33旅团和伪军一部攻占滦河东西地区,中国守军第57、第53军等部在义院口、石门寨、界岭口等地与日军激战,后撤至蓟运河西岸,形成对峙。
在喜峰口、罗文峪方向,3月9日,日军攻占喜峰口,11日,中国守军第29军第37师利用夜色掩护,以大刀队予日军重创,夺回喜峰口。日军遂增兵又发动多次攻击,第29军经连日激战,收复全部失地。随后,中国军队暂编第2师又连日激战,击退日军第8师团一部向罗文峪方向的进攻。4月13日,暂编第2师奉命撤至白河西岸。
在古北口方向,3月9日,日军第8师团向古北口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17军第25师等部反击失利,12日古北口失陷。4月20日起,日军继续进攻南天门及其以南地区,中国守军第17军抗击10昼夜后,撤至怀柔和顺义以西地区。5月19日,第35军由昌平向怀柔、顺义日军反击未奏效。
5月22日,长城一线中国守军均撤至平津城郊组织防御。日军突破宁河、三河防线,对北平(今北京)形成包围态势。25日,受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驱导,何应钦派军使向日军求和。31日,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长城抗战结束。
上一篇:《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下一篇:《长平之战(公元前60年)》真实记录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