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
南怀瑾先生说:在政治上,一个功高震主的大臣,危险与荣誉是成正比的,获得的荣耀勋奖愈多,危险也愈大。不但随时有失去权势财富的可能,甚至生命也往往旦夕不保。
南先生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现实中,确实如此,并不是一个人工作努力,业绩很多,就一定得上司的信任,也不是你努力做,就一定能得到升迁。你不努力,没有工作能力不行,生存立足都难,要做到升迁更是无望;而你努力工作,业绩突出,老板一时高兴提拔了你,你受到鼓励,更加努力,屡建新功,可以说是有功之臣,名利也随之而来。但新的棘手问题可能来了——你并没惹谁,更没惹上司,但突然间可能发现,上司对你不那么信任了,不仅防范你,甚至得机会时,还会打击你一下。
很多人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不得其解。其实不必想那么多,你没有错,问题只出在人心上,也是人性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毛病——你的成功让别人不舒服了,不仅生了妒忌心,而且你无形中威胁到你的上司了。就是功高震主了。所以,此时,一定要当心哦。
怎么当心?往往一不注意,打击加害就来了。你成绩显着,按照人之常情,难免有些得意忘形,有些骄狂之态,言语之间多了几分对人的轻慢,甚至对领导,也似乎有意表功,这样,危险就来了——别人可不看你付出的多少努力,吃了多少辛苦,做了多大贡献,只看到你的成功和成就感,所以他们妒忌;如果再看到你脸上现出得意与骄傲之色,本想抓你小辫子,正愁无机可乘时,就会拿你的骄傲轻慢来说事了。甚至,你没有骄傲,也很可能给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这就是人性的丑陋和人心的险恶之处。所以,当一个人做了成绩,或者处在高位上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低调收敛,如曾国藩和郭子仪那样的如履薄冰,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将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就此意义而言,高处不胜寒,多才遭妒,功高震主,功成身退是明哲。
唐朝的郭子仪,就是一个进退都没有抱怨,善于明哲保身的人。南先生讲了郭子仪功高震主,遭到各方压制,而他却能做到没有怨尤地辞,体现出一种能上能下的大度和善于自保的修养。
郭子仪,是道道地地经过考试录取的武举出身,历任军职,到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才开始诏命他为节慰卿、灵武郡太守、克朔方节度使,屡战有功。
当时唐明皇仓皇入蜀,皇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来称号唐肃宗。这位皇帝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使的职权。转战两年之后,郭子仪从帝子、出任元帅的广平王李豫,统率番汉兵将十五万,收复长安。肃宗曾亲自劳军灞上,并且对他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但在战乱还未平靖,到处尚须用兵的时候,肃宗恐怕郭子仪、李光弼等功劳太大,难以驾驭,便不立元帅,而派出太监鱼朝恩,作为观军容宣慰使来监军。
一个太监,又懂得什么,但他却代表了朝廷和皇帝,处处加以阻挠,动辄掣肘,致使王师虽众而无统领。在战场上,各个将领互相观望,进退失据。肃宗不得已,又诏郭子仪为东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因此更加忌妒,密告郭子仪许多不是,因此肃宗又诏郭子仪交卸兵权,回归京师。
郭子仪接到命令,不顾将士的反对,瞒过部下,独自溜走,奉命回京闲居,一点也没有怨尤的表示。
后来,肃宗当又有战争需要他时,又启用他。郭子仪积极受命,竭尽忠诚。几罢几起,郭子仪都进退自如,避免了功高震主的危险,也维护了自己的好名声,得以保全名节,甚至高寿而终,在历史上确实不多见。
一个功名事业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谦恭和蔼的美德,才不会招致人们的嫉妒。处世不偏行事适宜,自己始然,也要让别人舒服,这样才保自己远离祸患。
“将相和”这则史实,也能留给我们做人应谦卑自处,以免妒的启示。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着名将领,有大功于赵国。蔺相如因完璧归赵以及渑池相会等功劳,官位却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多次打算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都退让回避,不愿引起纠纷。结果人们都认为蔺相如胆小如鼠,纷纷看不起他。蔺相如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自己下属讲:“秦国不敢来攻赵国,正是因为有我与廉颇两人。两虎相斗必有一死。采取这样的做法,是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害,而将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这番话后,十分惭愧,于是就背着一根荆条,袒露出左膀,亲自到蔺相如的官邸请罪。从此,廉颇与蔺相如结成生死之交,赵国也因此获得了长时间的安定。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处世既不能同流合污,也不要标新立异,故作清高,故意与众不同;做事不能惹人讨厌,也不能阿谀奉承,哗众取宠,为他人所左右。
上一篇:南怀瑾《传统文字的意义》人生国学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怀瑾《古代儒生的“死守善道”》人生国学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