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撰《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这个名字是与《史记》联在一起的。每当提到司马迁,就自然会想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因为司马迁为了撰写这部伟大的史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侮辱。
司马迁生于西汉中叶的鼎盛时期。父亲司马谈是一位博学的学者,司马迁自幼接受父亲的严格教育,十岁起诵读文章,二十岁时走出家门游历名山大川,考察历史遗迹,掌握了许多知识。
一天,患病的父亲把司马迁唤到了跟前,拉着儿子的手充满期望地说:“我死以后,你一定会接替我担任太史这个职务。当了太史,可不要忘记我一直想著述史籍的愿望啊!”司马迁痛哭着说:“儿子虽不聪明,但一定尽力去实现您的遗愿、您就放心吧。”
父亲死后,司马迁经过几年准备,决定开始撰写《史记》。就在司马迁准备一展宏图大志,实现父亲遗愿的时候,祸从天降,他因“李陵事件”触怒了圣上,被定死罪。当时,被定死罪的犯人有两种办法可以免死,一是用钱赎罪,二是接受最侮辱人格的腐刑(也叫宫刑,就是割掉生殖器)。司马迁因家贫无法用钱赎罪,可选择的道路只有接受腐刑,这在司马迁看来,是天大的耻辱。可是无辜而死又有什么意义呢?人总是要死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己的事业刚刚开始,父亲的嘱托还没有实现,就这样死了,岂不是轻于鸿毛吗!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自己的理想,司马迁忍辱含恨,被迫接受了腐刑。为了雪耻,为了后代子孙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历史,他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史记》的撰写中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博的通史。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写起,到汉武帝天汉年间为止,上下贯通达三千年之久。这项宏伟浩大的工程,是司马迁经历千辛万苦,忍辱负重十几年心血的结晶。他是在用心灵和尊严撰写《史记》。透过《史记》一个个详实的记载,公允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他呕心沥血“述往事,思来者”的学者风范。
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一次次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特别是李陵之祸给他身心造成的伤害,令他永志不忘。晚年,他身体衰弱到了极点,整日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但撰写《史记》的工作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他经常用孔子、屈原、孙膑、韩非等人发愤著述的顽强精神激励自己,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工作。
◆司马迁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直言不讳,史笔公正。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司马光刻苦治学
下一篇:吕蒙学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