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成才
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一位儒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了,孟母带着孟子住在离墓地不远的地方。幼年时的孟子很淘气,常去墓地看热闹,和小朋友玩抬棺材、埋死人的游戏。孟母很为孟子的前程担忧,决定给孟子换个生活、学习环境,就把家搬到了街市附近去住。
住了不久,孟母发现这里的商人和街市的繁华,也很分散孟子的注意力。孟子常跑到集市上,学着商人的叫卖,玩得连饭都忘了回家吃,学习的事儿更是丢在一边了。
孟母总结两次搬家的经验,发现:小孩子受环境影响非常大。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孟母第三次搬了家。
孟家这次搬到了学堂的附近。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孟子,他常好奇地旁听,时间长了,孟母惊奇地发现,孟子开始喜欢学习,对人也很有礼貌了,于是,孟家就在那里长住了下去。
孟子一天天长大,孟母决定送他上学,自己则借了架织布机,织布赚钱供孟子上学。
孟子高高兴兴上了学堂,几天新鲜劲过了,他就开始感到枯燥了,常常迟到早退,贪玩好耍,孟母看在眼里,愁在心上。
一天,孟母在堂前织布,一抬眼看见孟子又背着书包提前从学堂回来了。孟母沉着脸问道:“为什么这么早就回家了?”孟子怕母亲责备,就撒了个谎说:“我跟平时一样放学回来的呀!”
孟母听了很伤心,觉得孟子不求上进。她想了一想,拿起剪刀把正在织着的绸子一刀剪断,然后就坐在一旁垂泪。
孟子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胆怯地问:“母亲,您怎么啦?”
这时孟母语重心长地说:“人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绸子也是一根一根丝织成的。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如今你中途废学,不好好读书,就难以成才。这就好比我们靠织布生活,绞断了纱线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啊。”
母亲意味深长的话使孟子惭愧极了,他悔恨交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此以后,孟子懂得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成才的道理,起早贪黑,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钻研学说,终于取得学业上的突出成就,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一位大思想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不可用粗鲁的打和骂。
上一篇:孔子求知
下一篇:宋夫人传《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