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字春卿,东汉著名经学大师。
西汉末、东汉初年,学术空气较浓,整个社会都比较重视教育,连穷苦子弟也可以半工半读地学习知识,并由此而成才,桓荣就是其中的一员。
桓荣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生活穷苦,他少年时就同哥哥一起跟着父亲下地干农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依然酷爱学习,即使在家中无米下锅,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也坚持“讲诵不息”。
每天下地时,哥哥总带着一块草垫子,以备休息时躺着睡觉用。而桓荣随身携带的却是一本书,一有空闲就翻开专心默读。有时,读得高兴了,还会大声的朗读几句,被他吵醒的哥哥总是很心烦,讥笑他自找苦吃,认为读了书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好好休息。桓荣并不理会,一心只是读书,有时直到太阳落山,看不清字迹还不肯合上书。
渐渐地,桓荣长大了,他的知识也一点一点丰富起来,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他来到长安,拜一位有名的学者朱普为师。这时他依然需要一边打短工,一边抽空学习,他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不仅广读诗书,而且还暗中准备自己写书,练书法,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桓荣在长安一住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中,他坚持学习,从未间断,没有回家探望过亲人。
如此日夜奋斗,到了他三十几岁时,桓荣不仅精通百家之言,而且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流传于世,连儒林学府也争相传阅,桓荣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
后来,他的老师朱普病逝,桓荣因为学业深厚,被众人推为师长。此时,兵荒马乱,桓荣与弟子们一同躲进深山老林。虽然生活更加艰苦了,常常连饭也吃不上,但他却从没有停止过讲学。
桓荣一边教授学生,传播知识,一边抓紧时间学习。
他治学严谨,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在教学和学习中,他觉得老师朱普所讲解的《尚书》太烦琐,有些言过其实,于是,大胆删繁就简,减去许多浮华之辞,减至二十三万言。后来,他的儿子桓郁又进一步削减,“减至十二万言”,这就是有名的桓氏父子的《尚书章句》。
安徽现存“桓傅故里”坊,高五米,宽四米,上镶有砖刻阳文“桓傅故里”四字,每字一尺见方,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重建,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重修。
◆我们应该多读书,掌握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上一篇:柳敬亭拜师
下一篇:梅文鼎勤于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