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勤于钻研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三国时杰出的机械制造家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却善于动脑,喜欢思索,尤其是勤于动手。
青年时代,看到人们用的织绫机十分笨重,操作起来极不方便.工作效率又低,工人花几十天时间才能织一匹绫,他就想:是不是可以改造一下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就一头扎进去了,整天围着机器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他发现这种织机之所以笨重,是因为它的蹑太多,如果减少蹑数,织机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变笨重为灵巧。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他将织机由原来的五十蹑改成十二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事给马钧很大启发,激起了他对革新创造的探求热情。
从此以后,他时刻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一天,他见离自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荒地,可以辟作菜园,就决定开垦,可观察一下四周,发现这里地势高于其他地方,若是种菜,水是个难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尝试着设计了一种新的灌溉机械翻车。
说起翻车,马钧还是受前代的提水工具桔槔和辘轳的启发而研制的。因为这两种工具都只能间歇式地提水,不能连续运动,马钧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使它成为连续运转的提水工具。
有一次,马钧在衙门里和部分官员闲聊时谈到了指南车。当时有人对古代已发明了指南车持怀疑态度,认为书上的记载是不可信的。可是马钧认为:古代很可能造过指南车,只是我们没有深入研究罢了。并说:“其实,造指南车也并不是多么深奥的事。”在场的有些人见马钧口出“狂言”,便冷嘲热讽地说:“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指器物的模型。‘衡’可以定物的轻重。可你说话连个轻重都不分,难道可以作为模型吗?”马钧见这般人如此尖酸苛薄,就开口答道:“空口争论有什么用,不如试验试验,方可见分晓。”打这以后,马钧在工匠的协助下,开始了艰苦的设计、制作工作。终于有一天,指南车诞生了。马钧用自己的创造实践,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敬。
马钧制成指南车不久,有人给魏明帝进献了一种叫作百戏的木偶玩具,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可惜的是不会动。魏明帝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人动作起来吗?”马钧自信地点点头。魏明帝就让马钧改制。
马钧用木材做了一个大轮子,平放在地面上,用水利使木轮转动,同时,轮子上设置的木人都一起动起来,有的击鼓吹箫,有的唱歌跳舞,有的跳丸(古代的一种杂技)掷剑,有的爬绳倒立,还有的舂米磨面,斗鸡杂耍,栩栩如生,变化无穷,成为壮观多姿的“水转百戏”。人们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
马钧的发明创造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几千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马钧的“巧”绝不是由于天赋,而是他善于汲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勤于思索,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结果。
上一篇: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下一篇:马锦当仆学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