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妙手写“竹枝”
刘禹锡字梦得,他是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曾任监察御史。作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他有“诗豪”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司马。刘禹锡在贬谪生涯中,长期住在巴山楚水一带,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朗州10年间,常常吟诵诗歌,还保持着乐观的情绪。
贬谪生活使刘禹锡和百姓生活更加接近。朗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喜欢唱民歌。刘禹锡作为一个小官,他从不计较自己的身份。他常常参加民间的歌唱活动,还常常帮彝族百姓写通俗的歌词,这些民间歌词只是当时在民间流传,没有用书面记录下来,很可惜已经失传。
从那时开始,他就对民歌产生了兴趣。他认为民歌里有一种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语言朴素简洁。于是他就从民歌中吸收了这些特色。
后来,他到了夔州。夔州在四川的东部,那里流行一种“竹枝词”,是一种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每逢节日,当地百姓都吹着笛子,敲着鼓去赶节。在集会中,男女青年载歌载舞,唱着“竹枝”,他们比赛谁唱得最多,谁又唱得最好。
刘禹锡未必完全懂得当地方言,但是他能体会到这民歌的抑扬顿挫韵律和婉转的情致,这比他在朗州听到的更有特色。
有一天,刘禹锡来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江畔,江中水平如镜,岸边花草丛生,风景实在美极了。如此美景,正是年轻人卿卿我我的好去处。这时,一个男人的歌声从远处飘来,优美动听,他的恋人正悄悄地躲藏在浓密的树阴下,全神贯注地听着他歌唱呢!女子一边听着心上人唱歌,一边抬头远望,只见天空西边太阳依然露着笑脸,而东边的天空却飘着淋漓的小雨。同一时间,天上有“晴”有“雨”,初恋的姑娘望着这长江上游少有的自然景观,心中不禁涌出对心上人感情是否真切的猜想:“他的心也许好像这天气一样难以捉摸,不知他对我到底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于是,诗人刘禹锡以这个女子的身份,模仿民歌调子,把见闻和感想糅合到一起,挥笔写了一首《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因此传诵千古。
上一篇:农夫考倒先生
下一篇:司马迁七岁倒背《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