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舍才会有得
1958年,英国著名政治学家、作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写了一本《帕金森定律及有关行为》的讽刺文集,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效应:行政机构如金字塔一样不断增高,各种人员总是越来越多,结果组织效能越来越低。
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70年代出现了大量问题。艾科卡来到这家闻名于世的大公司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司人浮于事,管理混乱,秩序散漫。员工似乎都是恐慌不安,士气不振,人们忙碌无章。
整个公司中,没有形成一支阵容整齐的梯队,似乎没人知道排头是谁,像一群乌合之众,滥竽充数者大量存在。公司机密被大量泄露,经营每况愈下,克莱斯勒一蹶不振。而在公司的高层,每个副总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存在真正的管理机构,人人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对话。
艾科卡清醒地知道,这就是“帕金森”效应,要对付它,只有精简机构,开除无能之人。上任伊始,艾科卡就对克莱斯勒大动手术。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解聘了33位副总裁,而整个公司只有35位副总裁。可见,艾科卡的这个手术做得有多大。
下一步就是大裁员。1984年4月,艾科卡一次清退了7000名白领。此前几个月中,还辞退了8600名员工。被解雇的员工既包括高层经理,也包括印第安蓝领。这两项大裁员,使克莱斯勒每年节约数亿美元的开支。
大裁员以后,克莱斯勒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大为减少,管理层次也得以精简。在完成“打扫卫生”和“清扫屋子”之后,艾科卡起用精干的人才,大力提拔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他们虽然身处公司下层,却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极富个性,敢于挑战和创新。这样的人在企业中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能团结周围人共同奔向成功。
艾科卡正是依靠这些人帮助公司摆脱了困境。艾科卡的确能力非凡。经他整顿后的克莱斯勒公司旧貌换新颜。1983年盈利九亿二千五百万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艾科卡也使一个危机四伏的公司重获生机,员工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帕金森效应指出,一切都起始于企业用了一些无用之人。这些庸人会滋生很多给企业带来麻烦的事。为了避免出现问题,企业要设置新的机制来化解,因而机构会不断膨胀。
同时这些人不仅浪费了企业的一笔用于支付他们的工资的资金,而且大量的浪费了企业的资源,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效应对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产生消极影响:这些庸人的消极态度会影响到别人,使其他员工也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
庸人阻碍有才能的人发展,使后者积极性大大衰减,并且对管理者丧失信心和尊重;部分庸人往往还搞内乱,破坏企业内部人际环境等等。这一切都会带来员工忠诚的降低,员工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效率也会由此下降。很多企业都有这种“帕金森”效应,让企业家大伤脑筋。
对待这种情况,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招聘机制对庸才予以控制,聘用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不要容忍,要及时更换不合适的员工,要及时撤换那些不考虑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却只关心自己职位的公司管理者,特别是要清退自以为是、阻碍年轻有为者升迁、阻碍变革和创新的资深主管,大胆使用有才干但没有机会发挥的年轻人,选用富有创造力而努力工作的人才做主管。
这样,不仅会对员工产生感染力,提高创新意识,对公司充满信心,而且会产生示范效应,对员工形成激励,激发工作积极性。另外,坚决剔除“恶性痴呆肿瘤”,对那些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而又难以改变的员工,坚决铲除,决不姑息迁就。
消除“帕金森”效应的重要途径就是剔除庸才,任用贤能,邪去则正安。
上一篇:化解心中的怒火
下一篇: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