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防治
案例
齐国的国王,雄心勃勃,一心想把国家建设成既不受外国侵略,又没有内乱的强国。整天忧心忡忡,头上长了一个毒疮,像馒头一样大,先红后青,毒汁外流,疼痛难忍,卧床不起。国内的名医奉旨来治者不计其数,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毒疮终不见好。
后来,派大臣到宋国请名医文挚诊治。文挚到了齐国,问过齐王的病情,沉吟片刻,对太子说:“国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只是齐王的病好了,我就要死了。”太子不解,忙问:“这是何原因?”文挚说:“根据齐王的病,要想治愈,必须采用让他生气发怒的方法,这在民间医学上叫‘怒胜忧思’的疗法。目的是将郁结之气冲散,恢复正常。否则是治不好的。我惹齐王生气,他必杀我也。”太子连忙跪下磕头,向文挚保证说:“大夫在上,只要你治好父王的病,我与母后以死作保证。父王看在我们母子俩的面上,决不会加害先生的,请勿过虑。”文挚说:“那好,为了齐王的健康,我死而无憾。”商量好治疗方案后,文挚与太子一道直奔齐王卧室,文挚穿鞋上床,大声斥责齐王。齐王见文挚如此无礼,不由得火冒三丈,命令将其处死。太子与王后急忙跪倒求情,齐王正在气头上,一概不允。齐王盛怒之后出了一头汗,病果然就好了。但文挚大夫却因此被用鼎活活煮死了。
分析
这就是《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文挚“以身殉医”的故事。故事中文挚医生的医德令我们尊敬和佩服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齐王的毒疮竟由忧思而生,因盛怒而除。这表明,有些生理上的病变(如生疮),竟是由心理因素而起(如忧思),并通过心理因素(如激怒)而得到治疗。在医学上,有一类和齐王的毒疮类似的疾病,它们以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病因发生、病情发展、诊断、预防、治疗及转移等疾病的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一类疾病便是心身疾病。
目前,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成为疾病的诱发因素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公认。一般认为,常见的心身疾病有:
1.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
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症状性呼吸困难等。
3.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胃炎等。
4.运动系统:风湿性关节炎,面部、腿部肌肉紧张及痉挛等。
5.皮肤: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等。
6.泌尿生殖系统:阳痿,月经失调,排尿障碍等。
7.癌症。
8.神经症:睡眠障碍等。
9.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等。
从广义上讲,大多数的疾病都与一定的心理因素有关。也许你不相信,我们最常见的感冒也不仅仅是冷暖骤变引起的。英美的医学专家发现,感冒常与精神紧张、神情沮丧者“结缘”。有一些精神上负担较重的人,长期精神紧张,悲观孤僻,忧郁沮丧,逃避现实,他们的感冒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至5倍。既然众多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对付疾病的时候,不仅要想到打什么针、吃什么药,而且也要想到隐藏在疾病后面的心理上的原因。心理因素为什么能影响身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学说与理论,但大多数倾向于这样的见解:外界事物的变化首先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产生冲动,由感觉神经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对这种事物有所感知,同时还能联系这种变化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的影响,从心理变化影响脑的机能活动,构成心因性事件。这种事件能够引起人发生情感变化,当变化的强度超过人的接受能力,以致不能适应,直到扰乱了机体的某些代谢途径,心因事件就成为心理致病事件。
心理因素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一切社会、政治、经济、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诸如失业、穷困、事业失败、升学受挫、恋爱失败、意外伤害等,都属于心理因素。此外,一些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可通过心理的影响引起疾病。
有的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心理负荷日益增加,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可占人类疾病总数的30%~50%。引起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常常是人们不良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应激反应。近年来在美国要求治疗的病人中,约有60%的人声称有躯体不适而实际上无躯体疾病,一般都有焦虑苦恼的情绪障碍,其中90%的病人可通过治疗恢复健康。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治疗这些心身疾病需要一定的心理疗法,预防这样的心身疾病同样要学会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正如一位保健专家所说:“健康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的不良行为,可能引起自我导致疾病,损害你自己的健康,而最好的保健方法也需要你自己去寻求。”更多的时候,一种美好的心情,比什么良药都更能解除生活上的疲惫和痛楚。
上一篇:循环型人格障碍的矫治
下一篇:恐怖症的诊断与训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