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效应:不妨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与孩子沟通
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作为父母的威严与不容侵犯的权威。于是,对面的孩子显得战战兢兢,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他学会了不讲道理,学会了“镇压”的方式,他甚至学会了父母的沟通方式。在孩子的嘴里,也经常蹦出“闭嘴,我不想再听了”,“你跟我说再多还是没有用,我已经决定了”等这样一些字眼。父母感到诧异,孩子怎么会用这样一种语气与自己谈话呢?此外,有的孩子对父母完全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之门,无论父母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肯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出现这样一些现象,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在很多时候,都习惯以高姿态来教育孩子。他们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在很多事情上,父母擅自做主,不允许孩子有一点点逆反的意思,如果孩子提出了异议,父母就会大手一挥:“你懂什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这样一种高姿态扼杀了孩子想表达的欲望,也断裂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继而给双方的沟通带来阻碍。
放学回来,爸爸就要孩子豆豆赶快去写作业,孩子磨蹭着脚步,嘀咕着说:“爸爸,我先把这本课外书看完,行不行?”正在为工作而闹心的爸爸有点不耐烦地说:“爸爸叫你去写作业,你就去写,不要在那里啰里啰唆,也不要在那里讨价还价,明白吗?没有看到爸爸正忙着呢吗?”“我也有说话的权利。”孩子小声地说道,就赶紧溜回了自己的房间。
正准备发火的爸爸听到了孩子的那句话,有些不可理解:“你一个小孩子,什么说话的权利?爸爸说这些话都是为了你好,你年纪还小,又没判断力,得听爸爸妈妈的。”
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与孩子成为朋友,这些道理父母都懂,但是,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还是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父母始终把孩子摆在了自己对立面的位置,他们认为自己说什么,孩子就得听什么,凡事以自己为标准,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怎样去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在平等的高度上自由地交流。
1.平等沟通,父母才更受尊重
父母要想自己的想法被孩子所接受,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放下自己的高姿态,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父母与孩子的平等沟通,不仅是位置与角度都与孩子们一致,而且是思想观念上的一致,尽可能地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孩子实现更有效的沟通。
有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这时候,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对孩子了解多少呢,是否与孩子进行了平等的沟通呢?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若父母发现了孩子想表达的欲望,就要循循善诱,让孩子大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的想法,父母如果觉得合理,可以给予支持。只有父母实现了与孩子平等地沟通,父母才会更受尊重。
2.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感觉孩子会处处与自己作对,孩子感觉父母处处限制自己的自由,追根究底,就是父母没能成为孩子的朋友。要想了解孩子更多,与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就要放下自己的高姿态,做孩子的朋友。在你与孩子成为朋友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尊重,体会到了与你相处的快乐,作为父母,你收获的是否会更多呢?
心理启示
其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远比父母想象的还要丰富,也比想象中更敏感,孩子会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事物的好与坏,去衡量父母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要想了解孩子,顺利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不是说几句简单的话就有效果,而是需要父母放下自己的高姿态,把孩子摆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这样才能进行有效而顺畅的沟通。
上一篇:争气努力,才能赢来他人的刮目相看
下一篇:保持理智,才能掌控自己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