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爱心,你也会获得快乐
韦唯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如果你从刚踏入社会就开始学习做人,心系他人,时常想着要为他人创造幸福,那么,你的爱心可能创造奇迹。
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当你将自己的感情、爱心奉献给别人时,别人也会对你施以爱的回报,或是发自内心地感谢。被别人尊重和关心是每个刚走进社会的人所希望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不付出爱心,就很难收获别人的关爱。
谨记“你的爱心可能创造奇迹”这句座右铭,你的内心世界将会得到延伸,你的天空将会更加辽阔。王维正是用他无私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悠扬的生命之歌。
王维刚踏上工作岗位,准备一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抱负。不料,在一次身体检查中,王维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由于家境贫穷,面对昂贵的治疗费,年轻的王维没有任何能力承担。想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王维向市红十字会申请了一份遗体捐献书,他想,自己离开人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出来,这样既能拯救其他病人,也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
待捐献遗体手续办完后,王维本想平淡地度过余下的光阴,但他还是想向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儿爱心,于是他选择在公交车上卖报纸来赚钱,资助一些贫困学生。令人欣喜的是,他的事迹被市电视台一位记者知道了,记者连续几天跟踪报道了王维的感人事迹,深受感动的市民、单位自发为王维捐款达数万元。
又一次看到希望的王维,来到医院接受了透析治疗。可惜命运是如此残酷,就在王维治疗期间,狠心的妻子竟撇下他离家出走,这让王维产生了巨大压力。守着空房的王维再次决定放弃治疗,他将剩余的款项捐给了市抗癌基金会。会长知道此事后坚决不收他的捐款,不但将钱如数奉还,又另捐数万元给他。后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被王维的举动所打动,说自己曾经接受过王维的帮助,现在愿意负担王维治疗的全部费用,并已将治疗费汇给了医院。
王维再次与病魔积极地斗争,同时也非常感谢这位素未谋面的救命恩人,他说:“未来,我将用更多的爱心回报社会,报答这位大恩人,我没想到,我曾经付出的一点点爱心竟然能够挽救自己的生命,我一生都要感谢这位恩人,并用我所有的爱心竭尽所能地帮助周围的人。”
王维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陌生人的关心和支持,与他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社会上需要我们付出爱心的地方很多,我们哪怕每天只付出一点点爱心,也会体现出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会在不经意间赢得别人一生的感谢。
利凤就是这样改变了珊珊的一生,令珊珊铭记终生。珊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读小学时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考试成绩也很差。利凤作为青年教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看着珊珊每天总是紧锁双眉,从没笑脸,上课也没有精神,而且经常逃课,利凤非常着急。
后来,利凤从别的学生那里了解到珊珊的情况。原来珊珊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只留下姐姐和她与爸爸共同生活。爸爸又没有固定的工作,靠收废品维持生计,所以没有时间照顾她。因此,珊珊从小生活在恐惧和冷漠之中,心理也有了障碍,认为全天下只有自己最可悲,只有自己得不到关爱。
面对珊珊的这种情况,利凤想直接找她谈话,但又担心这样的做法太唐突,反而让她们的关系疏远,使珊珊更加自卑。正当利凤不知所措之时,珊珊的一篇日记给了她启发。珊珊在日记里诉说了自己心中的郁闷,埋怨世界的不公。于是,利凤开始和珊珊用日记交流,珊珊的每一篇日记利凤都读得很仔细,改得很认真,并且针对日记内容写下大段的评语,将自己的爱全部转化成文字告诉珊珊。
利凤在给珊珊日记的评语中写道:上天是公平的,我们失去一部分东西,上天一定会在别的地方给我们以补偿;我们的不幸和真正不幸的人比起来实在算不上什么,和他们比我们实在太幸运了;我们要充满爱地面对世界,有爱的世界就有奇迹。
除了日记中的交流,利凤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竭尽全力关心珊珊,时常嘘寒问暖。
慢慢地,利凤发现珊珊对同学们的态度有所好转,开始主动接近大家,同时也会帮助利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利凤也主动让她帮忙,并趁着这段时间,一边工作,一边和珊珊聊天。渐渐地,她们的心走在了一起。
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内向忧郁的珊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优秀、美丽的年轻女人,脸上经常绽放着美丽的笑容。面对自己的变化,珊珊由衷地说:“我这辈子都要感谢利凤老师,是她无私的爱心改变了我的一生。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很不幸,恨自己有这样的命运。现在我知道了,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以后,我也要做和利凤老师一样的人,用爱心构筑世界!”
诚如珊珊所说,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用爱心来构筑。也许只是危难时伸出援手,但它可以救活一个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条毯子,但它可以温暖一个人;也许只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但它可以换回失意者的希望……
所以,从现在开始,学会付出我们的爱心吧,点滴的爱心可能会创造奇迹。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你能始终处于积极热情的状态中,你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变,你的世界也会充满欢笑,你的命运也会更加精彩!
上一篇:习得性无助:别让犯错误的孩子感到无助
下一篇:付出自己的全部,养不出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