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看不起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经常以一种消极的防御形式表现出来,如妒忌、猜疑、害羞、自欺欺人、焦虑等,自卑会让人变得非常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假如一个孩子被自卑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小东是一位三年级的男同学,他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白白净净,头发有些自然卷,成绩还不错,不过就是性格内向,十分腼腆,在人前不苟言笑。他上课时从来不举手发言,即便老师点名要他回答问题,他也总是低着头回答,声音很小,而且满脸通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之外,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让他去和同学们玩,他只会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依然坐着不动。平时在家里他也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和朋友们去玩。遇到周末的时候,父母想带他一起出去玩,或是去朋友家里做客,他也不去,甚至连自己的爷爷奶奶家也不愿意去。
小东身上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可能有所体现,这些都是自卑的产物。自卑,就是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以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比较。自我评价过低,瞧不起自己,这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
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能力较强,对孩子期望过高,往往会让孩子自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总认为“爸爸妈妈什么都行,我什么都比不上他们,怎么努力都没用”;有的则是家庭不完整,容易让孩子自卑,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孩子;有的父母采用粗暴、专横的教育方式,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是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平时总说“我不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小贴士
1.避免苛求孩子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若孩子取得了好成绩,那父母应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那些成绩稍差的孩子,父母应予以关心和安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给孩子予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提高孩子的成绩。
2.丰富孩子的知识
生活中,父母经常发现当许多孩子一起交谈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得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而自己的孩子却只是在一边听,一言不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知识面较为狭窄。而那些知识面较为狭窄的孩子更容易自卑,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眼界。
3.给予孩子一定的心理补偿
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并为孩子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将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4.引导孩子交朋友
自卑的孩子大多比较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乐观起来。而且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交朋友,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5.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经验
当孩子成功的经验越多,他的期望值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帮助他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增加成功的经验。当孩子遭遇困境,心生自卑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情,或者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以消除自卑。比如,当孩子在考试中失利了,不妨让其在体育竞赛中找回自信。
6.采用小目标积累法
许多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忽略了,他只是沉浸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就经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对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能在短时间实现的小目标,引导孩子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小目标的积累,不但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而且会让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7.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对此,父母需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予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与孩子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也可以帮助孩子将那些不愉快、痛苦的事情彻底忘记。
8.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假如做错事情,自己就会很内疚。假如父母这时再冷嘲热讽,一顿责骂,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破罐子破碎,表现越来越差。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应关心、理解孩子,只要孩子知错能改就行了。这样孩子就会排解消极情绪,变得越来越自信。
上一篇:孩子的考试恐惧症
下一篇:孩子觉得别人手里的东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