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和教师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阔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德品质还没定性,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了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并结合自身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首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在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在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第二,关注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已开始走进家庭。它将对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们可以在网上开阔视野、学到新知,也会受到网上错误的、不健康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这里主要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① 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孩子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能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以免受到侵蚀、传染。
② 网络公德与自律教育。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网络的有关法律、规则及公德,不危害网络,不制造传播非法及有害信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引导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成为合格的网络社会公民。
③ 网外社会教育。加强孩子网外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指导与辅导,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避免沉溺于网络,将人机交流模式带入现实生活,代替复杂的社会关系。
④ 安全上网教育。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时,要保持礼貌的态度;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并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把自己和家长的照片、地址、电话等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与从未谋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伴),见面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未经网站管理人员允许,不要任意使用站上的图片、文字,也不可随意使用文章、图片等,以免侵犯他人著作权;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或保存,尽快删除后告诉父母;不要将自己网上使用的密码告诉别人,以免别人冒用;只要看到感觉不舒服的网站或邮件,马上离开告诉父母;当在公共场所上网时,离开后一定将浏览器关掉,以免别人有机会使用自己的个人资料。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