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偷拿家里钱物的行为?
(1)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当发现孩子偷拿了家里或别人的钱物时,大多数父母都会惊恐万分,认为事关孩子品行,有的甚至夸大事实和乱扣帽子。事实上,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可能并没有多么深刻的恶意,大多是因为孩子对“偷是种坏行为”和“偷会带给人严重后果”没有深刻理解以及自制力较差而发生的。
第一,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要反应过度,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向孩子解释“拥有”“所有权”和“所有物”等的含义。让孩子明白,哪些东西是他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未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取用。同时要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偷”是一种坏行为。
第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例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
第三,恩威并重。说明偷拿行为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如果别人知道了就会很没面子,就会被人看不起,如不及时改掉,长大了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那是要坐牢的。同时,在给孩子震慑的同时,给其留足够的面子,切忌夸大其词,否定孩子的人格与品行。
(2)具体的处理方法
第一,一旦发生这样的事,说明家庭教育已经出了问题,家长首先要负主要责任。所以,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反思自己,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第二,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平静地与孩子交流,既要体现出父母的慈爱,又要表现出一定的严肃性,表明这不是随便聊聊,说过就完的事情。
第三,一定要先承认自己的过失,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你犯了错,我们家长有责任,平时没有对你好好管教。
第四,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采取一定措施。孩子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可能是孩子没有把拿自己家里的钱太当一回事,压根儿没意识到这是“偷”。所以千万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二是可能是孩子没有零花钱,一时难以抵挡嘴巴或贪玩的诱惑。所以,应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孩子有适度花钱的自由。但钱不宜多,而且要明确规定,不能买哪几类东西,例如有安全隐患的玩具、食品等,其他的就由孩子自己做主,不过最好能跟家长说明买什么。同时要明确,在规定时间内,零花钱提前花完了,后面就没得花了,如果安排合理,甚至有余钱,或者献了爱心,予以适当奖励。这样有益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三是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比如说父母离异,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父母太忙,甚至因为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父母平时关注太少等。孩子的这种行为或许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说到底,是因为缺少“爱”。家长要尽量弥补这种缺失。四是也可能是某种特别的压力,学习上的,例如成绩不好;人际关系上的,包括与同学、老师、父母;还有刚才说的家庭压力。孩子这种行为是一种减压的方式。所以,家长、老师要给孩子适当减压。五是特殊的心理因素。它有时与压力有关。报上多次报道,一些有钱的女子偷商场里的服装,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手痒痒,而并非缺钱买不起。六是可能有风气的原因,或者有交友不慎的原因,如果他身边的人多有这种行为,就很可能传染上这种恶习。有的甚至家长就有这种毛病。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整治的问题。七是其他原因。比如说有同学是遭遇了流氓敲诈,不敢告诉老师、家长,只好自己解决,他拿钱是为了满足敲诈者的要求。在这里,有一个比拿钱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孩子说谎。为逃避责罚,就说谎。一旦养成说谎的习惯,那就更麻烦,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更无从谈起帮助孩子纠正错误了。
第五,在恳谈、说理、批评、教育之后,一定要对孩子加以鼓励,告诉他: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犯了一个错误,爸爸妈妈很爱你,相信你一定能改正。如果你真的需要钱,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会满足你的合理要求。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能让孩子失去改正错误的信心。
第六,奖励措施。根据孩子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孩子约定,在多少时间内(例如两个月、一个学期)不犯同样的错误,就奖励什么,比如说去哪里旅游,买一个他盼望已久的东西。这个奖励要有一定力度,不要太小气,但也不要太铺张。
上一篇:如何对待嫉妒心强的孩子?
下一篇: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