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爱“撒谎”的孩子?
孩子撒谎是个极其不好的习惯,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及时制止,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具体地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弄清事实,查找原因
① 要证实孩子是否在撒谎。当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撒谎时,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撒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② 查找孩子撒谎的原因,搞清原因对症下药。孩子撒谎的原因有许多:有的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但又害怕受到惩罚而撒谎,有的是因为想通过撒谎来让家长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有的是因为错误模仿大人的行为而撒谎,有的是因为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撒谎,有的是因为分不清想象与现实而撒谎,有的是因为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撒谎,有的是因为想取悦家长而撒谎,有的是因为想骗取自由而撒谎,等等。在上述种种的撒谎现象中,有些是孩子的无意撒谎,有些是孩子的有意撒谎,有些是孩子的偶尔性撒谎,有些是孩子的经常性撒谎。家长首先应当搞清楚孩子撒谎的动机和性质,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撒谎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比如对于幼儿由于智力和知识水平较低而造成的无意识撒谎,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帮助孩子分清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即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撒谎现象会自然消失。对于孩子的有意撒谎,家长要及时地发现和揭穿其谎言,并让孩子明白撒谎是要受批评和惩罚的,将孩子撒谎的企图适时地化解掉。如果是由于家长经常撒谎造成孩子也跟着撒谎,家长一定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当孩子遇见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撒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撒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撒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孩子撒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象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象区分开来,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当孩子无意的撒谎给别人带来伤害时,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这种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条件又是允许的,是会得到满足的。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撒谎。
(3)绝不能强化孩子的撒谎行为
①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撒谎。当孩子第一次撒谎时,家长应将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般孩子在第一次撒谎时会感到不安,即使蒙混过关了也会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这第一次撒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撒谎所带来的甜蜜,他也就会由此产生再次尝试撒谎的欲望,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可欺的”,他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谎话会越说越多,越编越像,最终就撒谎成性了。
② 制止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的行为。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及时、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但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谎,却因为是一些小事而不制止,反而觉得有趣,家长要切忌如此,因为这种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撒谎行为。
③ 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要防止孩子撒谎,教育孩子诚实,光讲道理不行,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让孩子从小就按诚实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几要几不要”的具体要求,如不讲假话,不编瞎话,不说大话,不谎报成绩,等等。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凡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做好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④ 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可适当惩戒。让其体会和承担相应后果,产生威慑力。
(4)一定要强化孩子的诚实行为
① 及时表扬奖励诚实的孩子。要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重要。当孩子如实告诉家长自己犯的错误,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诚实的表现,只是一味斥责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的诚实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家长发现孩子闯了祸之后,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因为孩子很可能怕家长生气而说“不是”。这样的问话方式实际上是诱导孩子撒谎。家长可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应立即告诉孩子能承认错误很不简单,然后再对孩子做的错事进行批评。由于孩子的诚实行为,相应地要减轻对他的批评或处罚。
② 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责任,是对自身生命的珍重,是对他人命运的倚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凝重。可见,责任感是一个真诚的人的显著标志。对自己负责,不自欺;对他人负责,不欺人;其言必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与信赖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健康、稳定的动力。因此,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错了事情自己负责,这有助于诚信品质的养成。孩子虽小,也是社会的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知错、认错、改错也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知错、认错、改错不但有利于个人,还有益于集体和国家,假如有人制造假货、劣货、冒牌货,此行为将侵犯他人的权益,也危害了广大民众,同时损害了国家的声誉,个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小错不改会酿成大过,小时候说小谎,长大就会说大谎。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不隐瞒缺点、不遮掩错误、不逃避责任、有错必改的好习惯,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诚实的品质。
(5)走出两个误区
①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撒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撒谎行为与孩子的品质画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之类的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撒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撒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可能会促使孩子今后更加努力地撒谎。因为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不诚实的、爱撒谎的孩子,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他会产生逆反心理,既然父母都认为自己是骗子、是撒谎大王,那么我就做给你们看好了,反正谎话是不说白不说,就是到了该说真话的时候也不说真话。
② 不要惩罚认错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例,孩子说今天在学校挨了批评或者考试不及格,父母往往是劈头盖脸一通严厉的批评,甚至体罚孩子。而撒谎却常常能使孩子逃过责难。这样一来,孩子将逐渐体会到说真话会受到惩罚,不说真话倒能平安无事,甚至还可以赢得父母的赞赏。如果下次考试成绩不好或犯了错误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隐瞒过去,以逃避惩罚。因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第一次告诉你他在外面闯了什么祸或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出错,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这样孩子以后就不怕对家长讲实话,有了困难也愿意求助于家长。有些家长在遇到自己的孩子撒谎时非常气愤,于是就采用严厉的斥责、惩罚甚至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以此想让孩子有个惧怕,今后不敢再撒谎。然而家长们这种以暴力的方式试图改变孩子的方法并不奏效,而且有的孩子是父母责骂、惩罚得越厉害,其撒谎的行为越严重。其实,许多孩子撒谎都是由于害怕成人的惩罚而造成的,他们之所以撒谎是由于他们不敢说真话,这是孩子为了逃避成人的惩罚而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果这时家长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采取了严厉而粗暴的惩罚措施,或许暂时会有些效果,但这只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可能使得孩子今后把谎话编得更圆满、更巧妙、更高级、更不容易被家长察觉。
上一篇:如何对待比较自私的孩子?
下一篇:如何对待独生子女容易出现的身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