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家校合作模式?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至今没有一个相对统一、规范、可供借鉴和仿效的模式。因此,建立一个基本统一的家校合作模式,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推动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建立很有必要。谭虎等人在《努力构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机制》中提出了要构建“以地区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及其五个步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地区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是以地区(以县区为宜)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组建家校合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政策、筹措经费、提出要求、统筹安排和检查评估等组织、管理、统筹和协调工作。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目标、制订规划、合理分工,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具体步骤为:
第一,由教育主管部门为本地区每所学校组建与学校平行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应参加学校的教育决策。如年度教育计划的制订、教师的聘用、年度的评估等。同时要求学校要设立家长活动中心,方便家长在学校开展一些活动。
第二,学校应成立家长咨询委员会,主动向家长咨询与学生发展有关的事项,并接受家长对学生有关问题的咨询。还可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兴趣特长,帮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课外活动。
第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教育制度。如教师与学生家长定期相互通报情况制度;家访、校访制度;合作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教师与家长互动教育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定期社会实践制度;分层分类的家长会制度。
第四,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只是根据目的、需要和任务,临时由某一主体唱主角。如家长会可由教师召集,也可由家长召集;家长学校可由教师讲家长听,也可由家长讲家长听,甚至可以家长讲教师听。
第五,建立家校合作的社区教育活动基地,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和物质资源,依靠街道、社区的支持组建功能配套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品德教育的互动平台,形成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渠道,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优势,形成合力。
这一设想,突出了社会在家校合作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强调家庭、学校与社区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下一篇:如何正确认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