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孩子?
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应该在于做家长的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呢?
第一,要知道孩子是人,是和我们成年人一样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不是动物,不是只给饭吃就行了,他们有人格,需要得到尊重。任何教育靠强迫是不行的,单凭家长主观安排也是不行的,必须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家长不要什么都不放心,要锻炼他们,让他们逐步独立,让他们在风雨中、挫折中成长。
第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看到孩子的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家长在教育时必须注意孩子的性格特点。同一个家庭,老大和老二的性格可能有很大差别,就是因为在家庭中的具体地位和生活实践有所不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家长的教育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差异。在兴趣的方向上,有的孩子爱写写画画,有的爱唱歌跳舞,有的喜欢学习文科知识,有的喜欢学习理科知识。在兴趣的广泛性上,有的孩子对什么都非常感兴趣,兴趣非常广泛;有的则只对某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活动感兴趣,兴趣范围很狭窄。在兴趣的稳定性上,有的兴趣稳定,能持之以恒;有的则今天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又对那个感兴趣,变化无常。
第三,要相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目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铁不成钢,对孩子一味苛求,整天数落孩子不争气,把孩子的缺点错误放在嘴边上,翻来覆去地唠叨,搞得孩子心烦意乱,时间长了就产生“逆反心理”。当孩子得到家长的表扬、奖励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只要家长的表扬运用得当,才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当然必要的批评、适时的否定、公正的惩罚对教育子女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身上的问题不能姑息、袒护甚至放任。但是这种“负面教育”不能多用、滥用。而且一般情况下它不如奖励的效果好。
最后,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玩”。家长对孩子不理解往往表现在对“玩”的问题上,家长总是怕影响了学习,千方百计把孩子按在书桌上学习,不让孩子玩,其本意是为了孩子成才。可事实上家长的做法往往遭到孩子的反对,形成逆反心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就要允许孩子玩,“让孩子成为孩子”。玩,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基本途径之一。那些爱玩的孩子接触面广,知识丰富,脑子灵活。当然,让孩子玩,不等于让他疯玩,要给以指导,让他们学得专心、玩得痛快,引导他们把玩与学结合起来。关键是指导,而不是简单地限制。
上一篇: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家校合作模式?
下一篇:如何理解“只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