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父母的教诲
孟子3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孟母很重视儿子的教育,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童年的孟子很贪玩,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经常有出殡、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
孟子经常与伙伴们一起模仿他们。孟母见了很生气,对儿子说:“你父亲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他因为生病而英年早逝,不能教你读书认字。若你不认真读书,将来怎会有出息?”
为了让孟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是,孟子的家背后离闹市很近,嘈杂的声音使孟子无法认真读书。孟子和他的新伙伴常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孟母见了更为生气,于是决心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母把家迁到了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读书人在那里学习,还时常演练礼仪。孟子受到感染,每日在家中专心读书,也渐渐模仿起学宫中的礼仪。
不久,孟母把孟子送入了学宫。初到学宫,孟子学习兴趣很浓,也很用功。但是,年幼的孟子并不懂得母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不久,孟子又开始整天玩耍。
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突然想起了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住了。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学宫,跑回了家。
正在家中辛苦织布的孟母见孟子又逃学回来,随手抄起身旁的一把剪刀,猛地几下把织机上已经织成的一块布拦腰剪断了。孟子从未见母亲如此生气,他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母亲严厉地问道:“这布匹断了还能重新接好吗?”
“不能。”孟子怯声答道。
孟母又说:“你不专心读书,半途而废,将来也会像这断了的布匹一样,成为没用的废物。”
话一出口,孟母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心地痛哭起来。孟子看到伤心的母亲,又看看被母亲割断的布,恍然大悟,跪到母亲面前,说:“母亲,原谅孩儿吧,孩儿一定不辜负母亲的希望,好好念书。”
从此以后,孟子发奋学习,终于成为满腹经纶的大学者。
上一篇:牡蛎
下一篇:一定要有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