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倘能抛却周身的“刺”潜下心来,找家差不多的机构,找位经验独特的“师父”,在江湖上历经三年五载的锻炼,在某一领域掌握一定的技能,做出一定的成绩并不算难事,多数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然而到了这一步之后,很多人却停滞不前、从此默默无闻了,甚至一辈子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胃口”太小了,小小的一点成绩就把他们喂饱了,他们“知足”了,所以也麻木了。
这些人其实就是恃才傲物、居功不讳的人。这些人才华虽高,却空惹横祸,功劳虽多,过失却更高,所以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才华被腰斩,兔死即狗烹”。
关羽乃一世英雄,甚至堪称“百战百胜”,却被吕蒙的一顿“称词颂语”外加一些礼物迷糊了头脑,不可一世,从而放松了警惕,致使孙权与曹操联盟有机可乘,偷袭荆州。城池失守也罢,关羽竟也被生擒斩首,成了刀下之鬼,今人看了谁不叹气?然而,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纵然功劳千万,才华如斗,也切不可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失了利益是小事,丢了性命才是大事了。
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自高自大尤其要列为极大的忌讳,即便身负才华八斗,你也要明白,才华实乃身外物,能够施展开来,那它就能价值连城、贵比金银;如果连施展的机会都没有就“香消玉殒了”,那它连废铜烂铁都不如,这也实在是人生的悲剧。
让下面的例子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吧:
唐朝时期曾出了一名诗文一流的才子叫萧颖士,他声名远播,很多人都十分敬仰他。然而这位“闻名国际”的大名人虽然19岁就中了进士,但此后却一直仕途不顺,甚至一生落魄,数次被问责丢官,原因是“政绩太差,没有执行力”。
萧颖士为何一再被贬官呢?其实倒不是他的能力不够,只是他太过傲慢不屑于做事,比如,有一次他受命去搜求遗书,这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然而萧颖士却“久未复命”,最终被劾免官。
据载,萧颖士自从中了进士后,就恃才傲物,为人非常狂傲无礼,任职期间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喝酒玩乐,恣意山水,荒废了政绩。有一次,遇到暴风雨,萧颖士碰到一位领小孩的紫衣老人在避雨,竟然对其冷言冷语,大肆奚落。风散雨停后,很多车都来接这位老人,原来这位老人竟然是吏部尚书,萧颖士大惊失色,连忙前往拜见致歉,求了好几次,尚书均不予接见。后来,萧颖士亲自写了一封长信致歉谢罪,这位尚书才终于接见了他,他只对萧颖士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是我的亲戚的话,我一定狠狠地责备你。”
谁知,萧颖士受到尚书的批评后,并无悔过之意,仍然自恃才高狂妄一时,最后死于任上,一生都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业绩。
可以说,萧颖士的一身才华都因为他的狂傲本性给荒废了,才华不得施展,犹如利刃被搁置,良木被腐朽,一身的本领都归于尘土。
现在有一个名词叫作“有才华的穷人”就是指那些才高八斗却目光如鼠之辈,他们不懂得深藏不露、择机而动,才是明智的举动。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炫耀自己的才华,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头的椽子先烂”。过分招摇只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甚至遭到小人的戕害,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低调一点,不仅显示出自己谦虚好学的一面,同时也有利于自我的保护。
谦虚,克制和忍耐,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来说,是极其难得的品质,也是做人的真学问,凡是真正有才华且有智慧的人,往往才能“聚水成海,孚众成王”。
所以,即使我们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机遇,也别慌着自我陶醉。在你麻痹大意,自我陶醉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只要你脚下的一粒石子有了松动,你就有堕入深渊的危险。
回观历史,多少大师、伟人们往往都是一世低调、默默无闻,他们爬上了一个山头又爬上另一个山头,却从不炫耀他们的辉煌,其实鲜花和掌声应该送给他们才对。所以,请牢牢记得这个教训:谦虚是行进的基石,是成功的阶梯;而骄傲和狂妄,只是害你陷入失败的泥潭。年轻人一生都要小心提防这样的泥潭才是。
上一篇:只要坚持梦想,慢一点完成也会成功
下一篇:咬咬牙,再坚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