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走出门去运动
据统计,因窒息、溺水、车祸、跌落、中毒等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占我国孩子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所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继而减少意外伤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有的父母却不得要领,认为任何运动都是有危险的,甚至认为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参加运动,这样孩子就安全了。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当的,虽然这样做保证了孩子在视线范围内的安全,但如果孩子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外,那么父母就无法保证孩子的安全了。而且,由于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户外运动,缺乏一定的安全常识,必然会埋下一些安全隐患。所以,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爱上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在周末休息的时候,爸爸亲自带着孩子去了小区里的游泳池,手把手地教孩子游泳,妈妈则在旁边关注着这两父子。等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泳技巧,爸爸又给孩子讲了如何应付水中的突发情况。在爸爸的帮助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游泳,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可以和伙伴们一起在游泳池中玩耍了,而且在安全问题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不仅如此,小区里其他的父母还赞赏孩子很懂事、很会照顾小朋友,原来孩子在游泳池里将爸爸所讲的安全知识运用起来,照顾那些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们。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爸爸也抛开了以前那种教育方式,经常领着孩子出门,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不仅教会他如何去运动,而且还教给了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孩子在爸爸的教育下爱上了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身体也结实了起来。
父母要想孩子安全地成长,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让孩子远离危险,而是教会孩子正确保护自己,自觉树立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这些并不能只靠闭门锁户的理论指导,而是需要让孩子走出家门,通过一些实际活动来获取安全知识。比如,父母可以在运动中,教孩子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些懂得自我保护的孩子,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而且,时间长了,他们会分辨出哪些运动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遇到了危险,他们也会及时地想办法解决。另外,运动对孩子也是有诸多好处的,它能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潜移黟化地学会一些安全知识,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贴士
1.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有的孩子整天在家里过着“电视—电脑—床—零食”的生活,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运动是很有必要的,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强健身体、学习知识。
2.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喜欢不同的运动,有的孩子喜欢球类,如篮球、足球;有的孩子则喜欢游泳、体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并且有自己偏爱的运动,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尝试几种运动,帮助孩子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即便孩子选择了带着危险性的运动,父母也要给予支持,如有的孩子喜欢游泳,父母不能以潜在的危险性来拒绝孩子的要求,而应该引导孩子安全地学习这项运动技能。
3.让孩子多看一些运动比赛
父母可以带领着孩子去观看一些运动比赛,通过观看那些运动员的高水平表现,感受那种运动所带来的兴奋,孩子会表现出对这项运动的更大兴趣。而且,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向孩子讲一些比赛过程中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在享受运动的过程中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
4.陪同孩子一起运动
对于一些带着某种危险性的运动,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进行,并且教会孩子正确的运动技巧,以便孩子能独立地完成这项运动。另外,在教会孩子运动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运动的技巧,还要教授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防止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如果他要参加某种运动,父母最好陪同前往,以防发生什么不测。
上一篇: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下一篇:鼻子传达出的情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