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世才好,是“方”还是“圆”?有的人说是“方”——方正不阿、坚持原则,有的人说是“圆”——圆滑乖巧、八面玲珑。其实,偏重“方”和偏重“圆”都是不恰当的,“方”和“圆”乃是与人相交的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策略。
先说说“方”。
历史上,忠心耿耿的屈原、刚正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浩然正气的文天祥,以及隐居深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等等,都不失为“行方”的典型,也就是因为此,他们才流芳百世。
如果一个人方正不阿、坚持原则恰到好处,就会受到人们的钦佩、信任,并由此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有个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实习,其间若能让院方满意,便可获得一份正式工作,否则就得离开。一天,一个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的手术,这个实习护士被安排作外科手术专家、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当手术将完、患者伤口即将缝合时,这个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了12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块。”院长不屑一顾地回答说:“我已经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说,立即缝合。”“不。”这个护士高声抗议道,“我们确实用了12块纱布。”院长对此不加理睬,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这个实习护士听到后,几乎大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浮出一丝微笑。他举起手心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高声宣布道:“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不用说,这个实习护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份工作。如果在当时,这个实习护士不坚持真理,不严肃对待,而是去迎合院长,服从院长,其结果会怎样呢?庸毋置疑,她将失去这份正式工作。这个实例说明了“行方”的重要意义。
在人际交往中,怕“行方”得罪人的人,也就是别人有过错不去指正、别人有危险不去提醒的人,有时候正会因为此而得罪了人。因为人心不同,有的人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人却视诤友为知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把在他手下干了三年、一贯谨慎的高缭辞退了。晏婴的左右觉得奇怪,便说:高缭从没做过错事,你不奖励他也罢了,为什么还要将他辞退呢?晏婴说:我是个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墨斗来取直、用斧子来砍平、用刨子来匡正,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三年来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把他辞退。晏婴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行方”的重要,也知道周边人“行方”对自己的重要。显然,高缭的过错是没有“行方”。“方”对一个人来说,有它则会受益匪浅,无它则会遭遇不测之祸。
再谈谈“圆”。
圆,作为客观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譬如说,车轮是圆的,便于前进;星体是圆的,便于运动。一个恰到好处“行圆”的人,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讲究变通灵活的人,其人际交往的回旋余地就大,其各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因为“行圆”能缓解人际摩擦,能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建成和谐氛围,有益于构筑绿色空间。在火车上,一个小伙子躺在座位上。有一位母亲牵着儿子上车了,儿子摇着小伙儿说:“叔叔,我要坐,我要坐!”小伙儿装睡不加理睬。母亲婉转地对儿子说:“别吵叔叔,叔叔累了,他躺一会儿,会让你坐的。”小伙儿听罢,忙起身红着脸说:“你们坐吧!”看来,这位母亲非常懂得交际之道。在这个事例上,“行圆”起着润滑剂和转化剂作用。在当时,如果这位母亲指责小伙儿的不是,其行为无可非议,但却有可能造成两者间的紧张关系,于事无补。
为人处世,如果内外都很方正,俨然一君子,其品德固然可赞,但会多遇坎坷,多遭风霜。
唐朝时,位居高官的柳宗元,严正刚直,不畏权贵,抨击官场丑恶,显得锋芒毕露,以致遭到种种打击,最后被逐出京城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这时,他才有所觉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将可退也。”柳宗元经历了严重挫折后,才认识到:内心方正固然是好的,可缺少的就是外在圆通。因而,不能进退自如,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行圆”,有它则会一帆风顺,无它则是逆水行舟。
“方”与“圆”,是鸟之两翼、人之左右手,不可偏废,不可或缺。做人,不能光看到“行方”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行圆”,也不能只看到“行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行方”。一个明智处世的人,会将“行方”和“行圆”当作与人相交的两大策略,应该“行方”时就“行方”,应该“行圆”时就“行圆”。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行方”呢?
可以说,不管是初出茅庐之人,还是老于世故之人,总是喜欢那些坚持原则、为人正直、正派坦率、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畏歪风的“行方”之人,因为具有这种高贵品格的人,会使相交之人放心、称心。为社会发展计,为公众利益计,为个人形象计,当工作需要之时,当社会和他人利益需要之时,当于己无损之时,应该“行方”就一定要“行方”。如果该“行方”时不“行方”,不能坚持自我,不能守住自己,像长在墙头上的草见风转向,像掉入河里的叶随波逐流,则失去人生的真正意义,被世人鄙视,为人所不齿。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行圆”呢?
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的情况下,当有棱有角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境地的情况下,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情况下,应该使用“行圆”的策略。譬如说,某人有缺点,你在公共场合下指出,不但不会使他改正,反而会伤了和气,这时候你应该暂时不讲,而等到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再委婉地点明,则会对该人有益,对你有利。又譬如,你在小学教室里讲课,遇到一个你也一时解答不出的难题,这时候你不应该实事求是地表明,因为这样的话小学生会瞧不起你,不利于你的教学,而是应该巧妙跳过这个有可能会令你陷入难堪境地的地方,等到清楚以后再向小学生传授。再譬如,你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地做人,因为缺少“润滑剂”、“粘贴剂”而不能获得一个很高的群众威信,这时候,你就应该学学并且使用一些令你取得好人缘的技巧,达到令你满意的效果。
概括地说,就是在人际环境无不利时,用“方”策;在人际环境有不利时,用“圆”策。“方”策、“圆”策结合用、转换用、灵活用,乃是与人相交之良策。
(高兴宇)
上一篇:《文化与教养》青少年快乐成长智慧文章
下一篇:《每份工作都是橄榄枝》青少年快乐成长智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