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即列御寇,或称列圄寇,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因《庄子》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列子的传说,《汉书》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而与杨朱大致同时。
《列子》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有颇高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价值。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相传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古文名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便出自《列子·汤问·第五》,意思是说,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原文写道: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主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汴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也。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
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韩娥的故事其实是在《列子》关于另一位古代音乐家——秦青——的故事中提到的。当时,薛谭向秦青学唱歌,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秦青没什么特殊之处,便向老师告辞。饯别的时候,秦青却“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秦青的歌声竟然能让林木振动,让漂浮的云停止。薛谭一听觉得很惭愧,立刻向秦青道歉,保证学成之前再也不敢离开。秦青才向身旁的朋友说起韩娥这一则故事。
动人的音乐难得听见,还可以用什么珍稀的东西来比喻呢?在《论语·述而》中有:“子在齐,闻诏,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是古代一种音乐的名称,整段的意思是说: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有三个月吃不出肉的滋味,孔子还说:“没想到音乐竟然能到达这么高的境界。”
为什么听见优美的音乐会让人三个月吃不出肉的滋味呢?因为古代只有特殊节日才有肉食,肉食算是难得的美味。孔子听到韶乐,心里都被美妙的音乐给占满了,以至于吃饭时即使有肉,味觉感官都没有尝出肉的美味,表示欣赏韶乐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
美妙的音乐,不仅能感动人心,连动物也会产生共鸣。在《荀子·劝学》就有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弹琴,马都停止吃东西,仰起头来倾听;瓠巴弹瑟,连深水的鱼儿都会跳出来聆听,强调音乐动人感物之深刻。
想象一下,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算是现代的杜比环绕音响设备也办不到吧!不过,真正的好音乐,就有如此的魔力,让人心中的美好感受“三日不绝”,乃至“三月不知肉味”!
上一篇: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下一篇:停留在身上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