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建树神灭论
范缜继承和发展了先代的朴素唯物论,成为中国南北朝时期齐、梁间杰出的哲学家、无神论者。
范缜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少年时,跟从当时的名儒刘读书,博通经籍,尤精《三礼》。他读书善于思考,喜欢把平时观察所获得的经验,熔铸于思想当中,对任何一种思想和见解都不迷信盲从。
他性情刚直,为人不屈于委蛇,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常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与流俗的见解相左。
范缜在南朝齐时历任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宜都太守等职。曾以文学出使北魏并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入梁后,先后任晋安太守、尚书左丞、中书郎、国子博士等职。他的任官履历在他那惊世骇俗的思想言论面前倒显得黯然失色了。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姓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
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在这一时期广泛流行。佛教宣传人的肉体死亡,灵魂永在,可以转生来世。如果今生能忍受痛苦,虔诚信佛,把财产尽量施舍给佛寺,死后就会上天堂,来世可以得幸福。
贫苦的百姓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崇信佛教;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提倡。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用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荣德重用僧朗,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决国家大事。
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使佛寺遍及各地,僧尼多到惊人的程度。北魏时,寺院有3万所,僧尼有200多万。在南方,佛教也在传播。梁武帝时,一度把佛教定为“国教”,梁武帝萧衍本人也曾三次舍身童泰寺,大臣们花了好多银两,才把他赎出。
当时仅建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余万。寺院的僧尼们不事劳作,却占有大量土地,获得了大量钱财,使本来就无计可施的百姓更加贫困,也耗蠹了国家巨万财富;统治者崇信佛教,使政治更加腐败。
范缜目睹“浮屠害政,桑门蠹俗”的沉沦局面,便立志破除时弊,展开反佛斗争。
范缜任职于南朝齐时,曾在萧子良西邸公开发表自己的反佛言论,大力宣扬无佛。信佛痴迷的竟陵王萧子良问他:“你不信佛,不信因果报应,那么,你怎么解释人世间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穷呢?”
他说:“就像树花一样,随风飘落,有的落在茵席之上,有的堕入溷厕之中,落在茵席上的是殿下您,落入溷厕中的是我,贵贱贫富虽不一样,可因果在哪里呢?”
萧子良见说服不了他,就召集众僧、“学士”来批驳他,他始终不屈服。萧子良又派王融对他威胁利诱,王融说:“你坚持神灭论,是损伤名教,将为世俗所不耻;像你这样有才学的人,不怕做不到中书郎的高官,何苦固执不化,误了自己的前程呢?”
范缜大笑答道:“我坚信我所认识的事理是正确的,如果我忍心卖论取官,再大的官也做到了,何在乎你说的那个中书郎!”
梁建国后,梁武帝于504年把佛教定为国教。范缜这时还是不停地宣传神灭论,不久,梁武帝萧衍发动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围攻,欲使范缜屈服,放弃真理。
梁武帝摆出以理服人的儒雅风度,在《敕答臣下神灭论》中说:“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短长。”仿佛范缜的无神论观点是无根无据的无稽之谈。
梁武帝以君主的威严不无恫吓地说:“神灭论是违背经书悖谬祖先的,这一套言论应该停止了。”
面对崇佛派的学术围剿和梁武帝的恫吓,范缜不但没有屈让,反而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经过认真地思索,用自设宾主的问答体裁,写出了著名的《神灭论》,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形神相即、形毁神亡的道理。
首先,范缜针对佛教宣传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谬论,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形体和人的灵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所以人的形体存在,人的精神就存在,人的形体消亡,人的精神也就消亡了。
他进一步指出:“形体,是精神的本体;精神,是形体的功用。”换句话说,就是形体是精神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第一性的;精神是形体产生的作用,是第二性的。
范缜举例说,形体和精神,就像刀刃和锋利的关系一样,没有刀刃就没有锋利,形体死亡,精神作用也就不存在了,准确而又生动地解释了形神之间的依存和区别的对立统一关系。
其次,范缜认为:万物虽各有形质,但并不是任何物质形体都有精神活动,只有活人的形体才有精神作用。他说:“木头的本体是无知的,人的本体是有知的,死人的本体和木头的本体一样,也是无知的。”所以也就不会再有一个离开肉体的精神活动。
范缜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虑”两个部分,同时指出“知”、“虑”虽有不同,但因为同是人的精神活动,所以也可以说“知即是虑”。但是不管哪一种精神活动,都以一定的生理器官为基础,痛痒、视、听是以体、目、耳为基础,判断是非的思维活动是以“心”为基础。
他说“心病则思乖”,即是说人的精神上出了毛病,就会想象出超乎寻常的荒诞情景。可见人的精神作用是建立在人体器官这种物质上。这样,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就站不住脚了。
范缜的《神灭论》一出,统治阶级大为震动。梁武帝发动王公大臣六十多人写了75篇文章围攻范缜,范缜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没有退却。他面对众多的围攻者,唇枪舌剑,驳得那些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还有很多人从崇佛信佛的立场上站到了范缜一边。
范缜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超过了前人所有的成就,达到了当时所能及的高度。他坚持真理,毫不畏惧,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斗志,是难能可贵的,他建树的神灭论对后来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一篇:缺点未必就是缺点
下一篇:茅以升建造钱塘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