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以整洁取人
衣着往往体现一个人的风度气质和自我修养,展示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在社交场合这样做,既表示了你尊重对方,同时也维护了你的自尊。
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里,历来注重在社交中如何待人、以什么形象与人交往的问题。在衣着方面,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共识:与人交往,衣着要整齐、干净、美观、合宜。衣冠不整是一种既不礼貌又失自尊的行为,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衣着看似是生活中的细小之事,但它与人的社会形象、思想形象、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小视。我们虽然不能完全以衣冠取人,但有时人的衣冠,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仅从这一点来讲,以衣冠取人又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国古时候忽必烈就曾以衣冠不整辞掉了应聘者。
忽必烈是元代皇帝。关于他的历史功过,我们在这里且不去评说,但有一件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忽必烈在位期间,有一次元代胡石塘应聘入京,在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时,胡石塘没有发现自己所戴的帽子歪斜着,显然是一幅衣冠不整的形象,开始忽必烈并没有直言这件事,而是先问他都学过什么。
胡石塘答道:“治国平天下之学。”
忽必烈笑着说:“你连自己的一顶帽子都戴不端正,还能平天下吗?”于是便没有起用胡石塘。
胡石塘因为一顶帽子戴歪了,便丢了官,听起来似乎是一则历史笑话。后人不少都责怪忽必烈在着装方面的要求太严厉,不应以衣帽取人。这话也不无道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上,确实可以看出他的个性、修养,以及由此推测他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服饰往往能给人起到看外表知内相的作用。
自从我们的祖先告别了野蛮蒙昧时代,踏进人类文明社会的门槛之后,衣着服饰也随之进入了文明时代,衣着从满足蔽体御寒的需要逐步进展到审美的需要,并开始为人类交往服务。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形成了丰富多采、风格多样的服饰文化。就衣着展示文化身份来说,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一方角巾和一把折扇、20世纪30年代青年的一件长袍和一条围巾、50年代的一件中山装和一支钢笔,都显示出知识分子的高雅。
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衣着服饰的社会作用,对不同社会身份的人,衣着穿戴有着严格的规定。一部二十四史,朝朝代代离不开《车服志》、《舆服志》、《章服品等》等。
从中国古代衣着服饰的变化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活动的日益发展、复杂,衣着服饰的穿戴也应根据场合的不同而有了差异。
用衣着服饰来展示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别,这固然是封建糟粕,但人们应根据交往场合的不同穿着相应的服饰,已成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待人接物中的一种良好礼仪,世代沿续下来并构成我们民族以礼待人的一部分,应当发扬光大。
衣着打扮的整洁、美观、大方、得体,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情趣、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它是“礼仪之邦”的具体体现形式,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良好仪态。
因此,我们应注意衣着仪表,学会怎样来穿戴打扮自己,以此来丰富、美化我们的生活,充分展示时代风貌。
上一篇:志向远大的安徒生
下一篇:慈云桂立下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