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谦恭尊师言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由于他好打抱不平,得罪了地方上的恶势力,流浪到外乡。
有一天,柳敬亭睡在一棵大柳树下,醒来后抓着拂在身上的垂柳枝条,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就改为姓柳了。接着,他默然地背诵起南齐谢眺咏敬亭山的诗,觉得“敬亭”二字可取,便以“敬亭”为名了。
一次,柳敬亭流浪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看到茶馆酒楼上经常有人说书,便经常去听书,听了后便记在心里,加上自己从小读了不少历史小说,听了不少民间故事,所以也想靠说书来维持生活。
由于不知道说书的方法和技巧,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可以求教,柳敬亭只能自己摸索着瞎练一通,效果很不理想,为此也很苦恼。
后来,柳敬亭在旅途中听到一位高明的艺人说书,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位艺人叫莫后光,柳敬亭诚恳地要求拜他为师。莫后光看到这个青年诚实可爱,说书也有较好的基础,就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
莫后光把说书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给柳敬亭听,告诉他:“说书虽然是一种小技艺,也同学习其它技艺一样要下苦工夫。首先要熟悉各阶层的生活和各地的方言、风俗、习惯,然后把观察和搜集到的材料,经过反复分析,找清它们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还要学会对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取舍,能够把有用的材料组织得恰到好处。”
柳敬亭听了老师的教导后,深深地记在心头。他白天到处游街串巷,仔细地观察社会上各种现象,对方言俚语特别注意。晚上回家以后,闭上眼睛细细琢磨白天看到的事情,并把它加工、提炼、融化到历史故事中去,并认真地记在纸上。
就这样,柳敬亭学习了几个月后,便去找老师指点。
老师让柳敬亭说了一段书,对他说:“现在你虽然能讲出故事,但还没能引人入胜。重要的是时时刻刻要想到怎样把故事说得好,说得动听。有时,故事中的情节要从从容容直叙,一路走来,直达胜境;有时,要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一目了然;有时要增加一些伏笔或悬念,让听众总想听个究竟,舍不得离去。总起来,在故事的轻重缓急之间,安排的贴切妥当,件件事交待要有头有尾,扣人心弦。”
柳敬亭听了以后,继续苦心钻研。他经常深入到人们中去,和各种人交朋友。在交往中,他发现,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话来很吸引人,而声音又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抑扬顿挫,感染力很强,尤其是说话时那种胸有成竹的神态,很值得学习。他每天都细心观察、模仿。又过了几个月,他又去请教老师。
老师听了柳敬亭说的一段书后,说:“你现在进步已经不小了,听的人能聚精会神,但还要精益求精。说书的人要和故事中的人物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在动作、语言、神态上无不维妙维肖,活灵活现。使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物,才能吸引听众进入故事所表现的境界,连他们也忘了自己,忘了是在听书。这才是说书艺术最理想的境界。”
柳敬亭听了老师这番话,信心更足了,学习也更刻苦了。于是他进一步深入生活,熟悉人们的感情、爱好。他还常常说书给人们听,让大家评论,晚上再重新练习一遍,把大家的意见尽量采纳进去。
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柳敬亭又去找老师。这次听了他说的书后,老师高兴得连翘大拇指说:“你现在已学到家了。还没张口,你已制造了故事中的气氛,等说起来时,听众的情绪就能够不由自主地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共鸣起来了。”
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进步真快啊!真快啊!”
柳敬亭在名师的指点下,经过自己的刻苦研究,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名有名的说书艺人。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到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上一篇:林基路说话算数
下一篇:水的力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