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阐钻研天文历法
王锡阐一生勤勉好学,经常观测天体,对中、西天文历算都有精湛的研究,是清代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
王锡阐自幼喜欢读书,对有关天文历算方面的内容尤其感兴趣。他不仅重视书本知识,而且也重视实践,从少年时代起,夜晚遇天气晴朗,就登上屋顶,仰着头,观察天象,有的时候竟一晚不睡。他总是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仔细推敲,认真比较。不论是酷暑严寒,还是身患疾病,他都没有停止过。
王锡阐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趋于频繁时期。西方的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也传到中国。王锡阐不仅对中国历法有独到的研究,而且对西方历法也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并指出了西方历法的若干缺点和错误。
如西方历法以为月亮在近地点时,视直径小,故食分大。对此,王锡阐正确指出:视径大小,是人眼观察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食分大小,却应该根据实径。
太阳的实径,不因地面观察点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地影实径,却因观测点的远近而有损益,最低之地影大,月入影深,食分不得反小;最高之地影小,月入影浅,食分不得反大。
又如,王锡阐指出,按小轮系统算月亮运动时,除了定朔、定望外,其它时刻都应加改正数,但西方历法却不用这一改正数,好像日、月食一定发生在定朔、定望,然而事实上只有月食食甚才是在定望。
王锡阐更以交食的实测事实,证明西法并不完全准确。即他从实践和理论上都证明并非是完善的。
正是在对中、西历法都做了透彻研究的基础上,王锡阐编著了《晓庵新法》。全书共6卷,吸收了两者的优点,有所发明创造。他提出了日月食初亏和复圆方位角计算的新方法,依次计算公元1681年9月12日发生的日食,较其它方法都准确。
他独立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还提出了细致地计算月掩行星和五星凌犯的初、终时刻的方法,都比中、西历法有所进步。
王锡阐之所以取得独步时代的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和他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学风密切相关的。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者“验天求合”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不以书本为据,而以实践为宗。
除此之外,也和他在学术交流上的态度有关。他对中、西之学均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既不盲从迷信,也不拒而远之。他主张排除中西方有别,尊华夏而卑西人的偏见,力求集众家之长而会通其内在原理,不要拘于名目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而应学习、判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说:“数术是依理推导出来的,历法是依据天象制定出来的,无论中历、西历,在方法上都有可取之处,为什么一定要区别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呢?客观存在的道理应该昭明,为什么一定要区分新旧呢?”
他反对盲目推崇西方历法,他说:“西方历法中的论见,那些被今天的实测所检验所证明了的,可以吸取,如认为是不可改易的,用它来指导实务,以求发展,是不可以的。”“考证古法之误,而存其是,择取西说之长,而去其短”则成了他的研究工作的重要特色。
王锡阐是17世纪的科学家,在浓重的封建制度的氛围下,能如此看待古今中外的文化科学知识,并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无疑是超越时代的。他探索中西方科学的态度,在科技发达思想开化的今天,也是我们继承文化遗产和进行文化交流所应借鉴的,因为科学的探索离不开探索的科学。
上一篇:王永民驯服汉字
下一篇:珍惜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