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鹤创制高压电桥
那是在1959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向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订购高压电桥:“你们是生产电桥的沪光厂吗?”
“是啊,我们生产万能电桥。”
“真是太好啦!”不过仔细一问电桥的规格、性能,对方马上失望了:“啊,那不行,我们要的是高级精密的高压电桥。你们什么时候生产?”
面对一个个询问何时生产高压电桥的电话、电报,全厂职工都很着急。国家建设迫切需要,而我们厂却不能生产,怎么办呢?这时,厂里有个名叫王林鹤的电工仪表检验工,他在着急的同时,却想:“外国人能做,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做不出来吗?”
“对!一定要填补这个空白!”王林鹤怀着爱国爱党的满腔热情,暗暗下定了决心。
王林鹤当时29岁,是个有志气的、求知欲很强的青年。王林鹤和另一位同事,花了十几天功夫,只在一本书上找到有关电桥的使用、保养资料,上面仅有两幅插图和主要部件名称。后来又在上海电表厂发现一台苏联制造的高压电桥,但也只能看到外表,内部结构得靠自己推论来排列。
王林鹤边看、边想、边画草图。花了好多夜晚,画了100多种草图,总算画出满意的了。他兴奋地拿给厂领导看,厂领导非常高兴,立即鼓励、支持他试制,且派了车工、钳工等来协助。
真是不容易啊!高压电桥有2000多个部件,大多数得自己做出来。有的直接用手敲出来,有的要用白泥捏成模子翻砂。最棘手的,则是制作高压空气电容器上的支架。
这种支架须用绝缘性能非常好的超高频磁制成。电压通过它,电的损耗量不超过十万分之五。有些国家因为缺少超高频磁,便用耗电万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材料来代替。
王林鹤他们跑遍了上海、北京、天津,找不到超高频磁,也只得走用别的材料代替这条路。于是,王林鹤找来各种陶瓷、氧化铝磁、石英、胶木等数十种材料,做成各种形状,进行试验。试来试去,有几种只能达到万分之一,离十万分之五还远,而可作试验的材料却越来越少了。
第339次试验又失败了。这时,王林鹤听说宜兴陶瓷绝缘性能好,可能有用,就当天赶赴宜兴。到时天色已晚,又下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从县城到窑场要走15公里的崎岖山路。
王林鹤不顾这些,急匆匆地赶路。山路又窄又滑,他几次跌倒在水潭里,泥水浸透了衣服,冷得发抖。可他一到窑场,就立即与工人一起烧瓷试制。次日带着几种不同性能的陶瓷材料返回上海。一下火车,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到厂里做试验。
试验结果,耗电量也只能达到十万分之十,仍不合要求。就在这关键时刻,为试制而废寝忘食的王林鹤病倒了。直到高烧达到近40度,被同事们发觉,才把仍在试验岗位上工作的他送进医院。
王林鹤在医院只住了4天,稍好些便急着出院。到了厂里,在厂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到处寻师访友请教,翻书本,又找到了新的材料,再作试验。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到了第371次试验时,王林鹤终于成功了!新发现的这种材料耗电量只有十万分之三,没超过了十万分之五的设计要求!
1959年10月,我国第一台1万伏高压电桥精密仪胜利诞生了。不久,王林鹤又和小组的同志们一起试制成功了5万伏高压电桥,填补了我国这一技术空白。从此,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压电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王林鹤继续前进。他多次被评为全国、上海市劳动模范,曾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等。今天,当人们谈起高压电桥时,仍会深情地缅怀王林鹤,称他为我国高压电桥的“祖师”,并且十分崇敬他刻苦钻研技术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上一篇:王子来之不易的幸福
下一篇: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